APP下载

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儿童腹泻的疗效及机制

2012-11-17夏丽红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2年2期
关键词:酪酸轮状病毒梭菌

夏丽红

(华中科技大学 同济医学院 附属普爱医院 儿科,湖北 武汉 430033)

儿童腹泻是由多因素、多病原引起的以大便性状改变以及大便次数增多为特点的消化道疾病[1]。儿童腹泻主要是病毒性腹泻,一般在夏、秋两季多发。以轮状病毒引起最为多见。由病毒引起的腹泻,除了消化系统功能障碍以外,还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等其他器官系统的损害,并且患儿病程越长,病情就越严重,目前没有特别有效的防治方法[2]。酪酸梭菌活菌散是产酪酸菌制剂,其产生的酪酸是肠黏膜细胞的主要营养物质和能量来源,可以修复损伤的肠黏膜。本研究观察了儿童腹泻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酪酸梭菌活菌散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IP)、神经肽Y(NPY)和肠黏膜5-羟色胺(5-HT)的变化,探讨其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3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儿童腹泻患者125例,其中男67例,女58例,年龄2月~5岁,平均年龄(2.2±1.9)岁。发病(1.6±0.8)d,所有患者均有脱水、腹泻表现,其中发热48例,呕吐86例。大便性状为水样便或稀便或黏液便,无肉眼脓血,大便化验脂肪球++~++++,少许白细胞。轮状病毒阳性。

1.2 分组

采用随机抽样分组法,分酪酸梭菌活菌散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观察组65例,其中男33例,女32例,年龄2月~5岁,平均年龄(2.1±1.4)岁;轻度脱水33例,中度脱水24例,重度脱水8例。对照组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月~5岁,平均年龄(2.3±1.5)岁,轻度脱水30例,中度脱水23例,重度脱水7例。所有患者符合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标准[3]。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给予抗病毒、抗炎治疗,脱水者给予口服补盐液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对症综合治疗,同时限制乳糖饮食。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日本雅利桑制药株式会社生产,注册证号:S20090073,每袋1.0 g),服用方法:6月龄以下,每次1/3袋,2次/d;6月~2岁,每次1/2袋,3次/d;2~5岁,每次1袋,3次/d,治疗持续至呕吐、腹泻消失。

1.4 疗效标准

显效:腹泻在2 d内停止,发热及呕吐在1 d内消失;有效:腹泻在3 d内停止,发热及呕吐在2 d内消失;无效:腹泻在5 d内停止,发热及呕吐在2 d内消失。

1.5 VIP、NPY 和5-HT 的测定

治疗前后各抽取静脉血5mL,用VIP、NPY放免试剂盒(上海研域化学试剂有限公司)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VIP、NPY;肠黏膜5-HT采用过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测定[4]。

1.6 统计处理

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后两组疗效见表1。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

表1 两组疗效的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VIP、NPY以及肠黏膜5-HT的变化

结果见表2。两组治疗后血浆VIP水平和肠黏膜5-HT的表达显著下降,而NPY水平显著增加,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VIP、NPY水平和肠组织5-HT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VIP、NPY以及肠黏膜5-HT的变化

3 讨论

引起儿童腹泻的主要原因为轮状病毒感染。肠绒毛细胞黏附轮状病毒,导致绒毛细胞破坏而脱落,这些破坏的绒毛细胞被隐窝底部的细胞逐渐替代[5],这些细胞功能不成熟,一般处于分泌状态,结果会吸收减少而导致分泌增多,刺激肠壁加快肠蠕动出现腹泻。轮状病毒感染上皮组织后,病毒刺激绒毛上皮细胞层下的神经组织而导致腹泻[6]。患儿发病时肠黏膜渗出增多,充血肿胀,肠壁平滑蠕动,进而出现呕吐、恶心、腹泻,排便次数增加。由于大量液体的缺失,出现水、电解质紊乱,肠道有害菌增多[7-8]。

临床上一般采取综合治疗,通过抗病毒、抗炎、对症治疗缓解腹泻和脱水的临床症状,本组研究通过小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其疗效远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对小儿急性腹泻的治疗效果显著,能缩短患儿的病情,减轻患儿的痛苦[9]。为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腹泻的机制,本文观察了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对血浆VIP、NPY和5-HT的变化。两组治疗后血浆VIP水平和肠黏膜5-HT的表达显著下降而NPY水平显著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VIP、NPY和肠黏膜5-HT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可见酪酸梭菌活菌散可能通过调节血浆VIP、NPY和肠黏膜5-HT水平,而影响腹泻的发生。肠内有益菌与酪酸梭菌活菌共存,耗氧后形成无氧环境,促使双歧杆菌生长,可抑制肠内腐败菌增生。分泌肠黏膜修复和再生的重要营养物质丁酸,修复受损伤的肠黏膜,消除炎症、营养肠道、抑制有害菌,恢复肠道菌群平衡[9-10]。说明酪酸梭菌活菌散对腹泻的治疗可能是影响了这几个因子的变化,从而导致疗效的显著增加。

综上所述,酪酸梭菌活菌散可能通过使血浆VIP、肠黏膜5-HT的下降和血浆NPY的增加而改善腹泻症状的,这为临床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1]欧阳钦.炎症性肠病的诊治进展[M]//孟宪镛.实用消化病诊疗学.2版.上海:世界图书出版社,2006:362-384.

[2]舒 敏,范 娟,陈桂花.儿童急性腹泻治疗的循证评价[J].临床儿杂志,2008,26(7):627-632.

[3]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S].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1-384.

[4]马 薇,龙霖梓,彭芝配,等.九香止泻片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血浆VIP、NPY和肠黏膜5-HT的影响[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0(6):29-32.

[5]尹 红,殷思纯,李发武,等.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体液免疫活性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5):383-384.

[6]Nagahama M,Ma N,Semba R,etal.Aquaporin limmunoreactive enteric neurons in the rat ileum[J].Neurosci Lett,2006,395:206-210.

[7]邓 莉,贾立英,赵惠欣,等.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140例发病特点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7,25(4):295-297.

[8]王红榕,李洪福,崔云龙.酪酸梭菌活菌散与蒙脱石散间隔应用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疗效观察[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17(2):236-237.

[9]周 静.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9):4580.

[10]黄爱萍,叶晓霓,马加宝.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肠道外感染患儿疫功能状态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08,26(10):857-859.

猜你喜欢

酪酸轮状病毒梭菌
复合丁酸梭菌发酵饲料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适怡)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思连康)在小儿胃肠型感冒的治疗中的疗效对比
酪酸梭菌-糯米复合发酵液对鼠伤寒沙门菌的抑制作用及其对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小鼠肠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影响
丁酸梭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复合丁酸梭菌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酪酸梭菌活菌散剂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对血清IL-6、PCT水平的影响
说一说轮状病毒疫苗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