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裂帛品牌看边缘文化与服装设计的融合创新
2012-11-16潘早霞
潘 早 霞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服装工程系,江苏 宜兴 214206)
从裂帛品牌看边缘文化与服装设计的融合创新
潘 早 霞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服装工程系,江苏 宜兴 214206)
介绍了边缘文化,针对部分裂帛品牌作品,分析了如何将边缘文化资源中的色彩、造型、图纹、工艺等艺术形式融入到服装设计中,并赋予其新的设计特征。着重论述了边缘文化元素与服装设计的融合创新,包括边缘色彩艺术与服装设计的融合创新、边缘造型艺术与服装设计的融合创新、边缘图纹艺术与服装设计的融合创新、边缘工艺艺术与服装设计的融合创新。通过边缘文化元素与时尚流行相结合,设计出了时尚、富有特色的民族风格服装,以期为服装设计者在创新思路上提供灵感,也为边缘文化的传承发展开辟途径。
裂帛;边缘文化;服装设计;民族;时尚
“边缘”意味着多种可能性,意味着多元的文化融合[1]。本文将边缘文化元素与时尚流行相结合,并针对具体的裂帛设计作品,分析了如何将边缘文化资源中的色彩、造型、图纹、工艺等艺术形式融合到现代服装设计中,并赋予其新的设计特征,最终设计出时尚、富有民族味的服装,为服装设计者在创新思路上提供一点灵感,也为边缘文化的传承发展开辟途径。
1 “裂帛”品牌简介
裂帛(英文名Rip),中国设计师品牌,创始于2006年11月,产品行走民族国际化的时尚路线,采用的营销方式主要是专卖店加网络营销。“参照本心、无拘无束”是品牌的风格,即撕裂规则,感受生活,提炼生活,展露真性情。品牌的设计理念:从自身蕴藏的直觉,以及冲撞的意识中提取元素,将边缘文化资源中的手工、形式、色彩与现状交汇,让各种能量发生作用,再将它们重新组合,从旧的语言中创造新的语言[2]。
2 边缘文化概述
边缘文化是相对于中心文化而言的,是中心文化的淡出区域,表现的是中心文化的不完全现象和若干内容上的差别,它没有中心文化的影响力,也没有中心文化的顽固性,更没有中心文化那么强的传播功能,但它依然是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在文化的核心内容上,与中心文化是同质的,保持着一致的文化认同,两者之间是共生的“伙伴关系”。
边缘文化的形式包括:距离式边缘文化,这是一种以距离中心文化远近而确定的边缘文化;杂居式边缘文化,即两个以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长期杂居在一起形成的文化区域;插入式边缘文化,即一种文化进入另一种文化地区,从而形成进入者的边缘文化状态[3]。
3 边缘文化元素与服装设计的融合创新
从距离式边缘文化从发,以云南少数民族中的白族文化、彝族文化及苗族文化为着眼点,针对具体的裂帛设计作品,分析如何将边缘文化资源中的色彩、造型、工艺等艺术形式融合到现代服装设计中,并赋予其新的设计特征,最终设计出时尚、富有民族味的服装。
3.1 边缘色彩艺术与服装设计的融合创新
以白族照壁为例,分析边缘文化资源中的色彩艺术与裂帛服装设计的融合创新。
在云南大理的白族民居中有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照壁(图1)。照壁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独脚照壁和“三滴水”照壁两种。独脚照壁又称“一字平”照壁,壁面高度一致,不分段;“三滴水”照壁壁面分成三段,左右两边稍矮,大小对称,中间段较高,形似牌坊。照壁的周边一般绘有各种彩色图案,色彩亮丽;照壁的中间或绘制山水图画,或题写寓意美好的诗词歌赋,或镶嵌精美的大理石图案,使照壁显得高雅秀丽,充满文化内涵[4]。针对设计师大风的作品——“绣花短袖T恤”(图2),从色彩设计方面来分析照壁的配色艺术与裂帛服装设计的融合创新。
图1 白族的照壁Fig.1 A screen wall facing the gate of a house in the Bai nationality
图2 裂帛“绣花短袖T恤”Fig.2 RIP work: Short sleeve T-shirt with embroidery
色彩是服装设计的三大要素之一,它能鲜明、强烈地给人的视觉以“先声夺人”的第一印象。“绣花短袖T恤”的色彩设计的灵感来源于大理白族的照壁。色彩选择丰富亮丽,有雪月白、蓝色、大红、水红、玫红、黄色、橙色、风花黑8个颜色。在色彩组合方面,以白色为基本色。白色是白族人民向往的纯洁、光明、祥瑞色彩,苍山雪、玉带云、望夫云的寄情被简化为一面白色的墙。在白色基础上用局部面积的彩色图案做装饰,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色彩装饰技法方面,白色就运用面料本色,彩色装饰图案并非绘也非镶嵌,而是先以插针绣(蜀绣基本针法之一,是一种类似晕针的乱针脚,色彩之间相互穿插、叠加,很自然地渐变过渡出光照的效果)的方式将图案绣到白色的玻璃纱片上,然后再把玻璃纱绣片缝制到T恤上。整件T恤的色彩设计充分体现了照壁的配色艺术与现代服装设计的融合创新。
3.2 边缘造型艺术与服装设计的融合创新
以彝族擦尔瓦为例,分析边缘文化资源中的造型艺术与裂帛服装设计的融合创新。
擦尔瓦,彝语音译,意为“披毡”,是彝族传统服饰,用羊毛编织或编制成,无领无袖,形制与披风相仿,上端采用羊毛编成的粗绳缩口,下端加流苏或不加流苏,长度至膝,颜色有黑、白、灰、青等,胸背处是彩绣的图案,有较好的保温避水性能,白天当披衫,晚上作被盖,一专多能(图3)[5]。
图3 彝族擦尔瓦Fig.3 Cloak of the Yi nationality
针对设计师大风的作品——“多功能绣花棉衣外套”(图4),从造型设计方面来分析擦尔瓦与裂帛服装设计的融合创新。和擦尔瓦一样,这款服装打开后,形制也与披风相仿。与擦尔瓦不同的是,它没有采用在上端用绳带缩口,而是在边沿一周不同的地方钉扣子,通过变换扣扣子的数量和位置,来满足不同的穿着需求。可以穿成披衫、也可以穿成外套,可以正面穿、也可以反面穿(反面是仿皮草),可以正着穿、也可以倒着穿,休息时还可当被盖。一件衣服,多种功能,不仅倡导了绿色的服装设计理念,而且相比擦尔瓦,这款经过重新设计和改良后的服装造型,显然变得时尚起来。另外,在服装的边沿一周和中间,都采用彝族风格的绣花图案作点缀,使整件服装在时尚的同时又不失民族味。
图4 裂帛“多功能绣花棉衣外套”Fig.4 RIP work: Multifunctional coat with embroidery
3.3 边缘图纹艺术与服装设计的融合创新
以彝族服饰图纹为例(彝族图纹艺术的主要载体是服饰和漆器),分析边缘文化资源中的图纹艺术与服装设计的融合创新。彝族服饰图纹的式样非常丰富(图5)。按缀于服饰上图纹式样的属性,可归纳为几何形图纹、图腾式图纹、花卉鱼虫图纹、自然景物图纹四类[6]。
图5 彝族服饰Fig.5 Garments of the Yi nationality
针对设计师大风的作品——“绣花呢外套”(图6),来分析彝族图纹艺术在裂帛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服装上的装饰图案由两种不同式样的彝族图纹组合而成。一种是几何形图纹,在几何形图纹中,既有宽度和色彩不同的线状条纹,也有三角形、半圆形等纹饰;另一种是图腾式图纹,这种图纹的形状犹如旋涡,在彝族称之为“牛眼纹”。牛,是彝族日常生活和宗教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牲畜,具有相当的灵性)[7]。在图案布局上,几何形图纹是以单个纹样为单位进行连接和组合的,形成带纹,作图案的间隔,图腾式牛眼纹采用二方连续的形式。在图案配色上,与彝族传统图纹的色彩有所不同,彝族传统图纹的色彩是以黑
(彝族尚黑,黑色有高贵的意思)、红(代表瑞兆,是勇敢、不怕死的象征)、黄(寓意吉祥、美丽、光明)为基本色[8],而在此款服装的图案配色中,设计师创造性地把黑、蓝、红作为主色,色彩对比强烈,给人以时尚而又不失民族味的感觉。此外,还可以将图案由有彩色变为无彩色(图7),以达到全新的视觉效果,给人以青花瓷般含蓄而优雅的感觉。
图6 裂帛“绣花呢外套”Fig.6 RIP work: Woollen coat with embroidery
图7 裂帛“无彩色装饰呢外套”Fig.7 RIP work: Woollen coat with neutral- colour pattern
3.4 边缘工艺艺术与服装设计的融合创新
以苗族刺绣为例,分析边缘文化资源中的工艺艺术与服装设计的融合创新。苗绣是一朵绚丽独特的奇葩,它的民族性和带给人们的乐观积极的视觉感受,极具艺术价值。但它在遭遇中心文化时,始终还是处于劣势。原因一,苗绣的主要载体是苗族服装,而目前中国人的服装穿着比较西化,很少民族化,因此苗绣在民间传播比较困难;原因二,苗族地区相对封闭落后的自然条件制约了当地人民生活的发展,在如何保护和传承的问题上,苗绣面临困难[9]。因此,将苗绣与现代服装设计进行融合创新显得非常重要,这不仅可以使作为边缘艺术的苗绣得到传承和发展,同时也为现代服装的创新设计打开思路。
苗绣的刺绣针法多样、独特,图案造型丰富、夸张、富有寓意,色彩富丽而淳厚,这为裂帛服装设计提供了丰富、可传承的设计元素,同时在边缘文化与现代时尚融合的过程中,裂帛也赋予了苗绣更多新的设计特征,并形成具有自己风格的“裂帛仿手绣”。针对设计师大风的作品——“纯棉绣花无袖连衣裙”(图8),来分析裂帛服装设计中苗绣的传承与创新。
连衣裙领口部位的云纹状玻璃纱绣片是整个作品的点睛之笔,它使整件服装充满民族气息。在刺绣针法上,模仿苗绣的平绣针法;在色彩上,参照苗绣中彩色绣的常用颜色,有大红、玫红、水红、深绿、橙黄等;在布局上,选择半绣型,即只绣图案,底色用绣花布本色,苗族服饰中多数运用此种类型[10];在构图上,采用苗绣中最常见的对称构图。虽然此绣片的视觉效果没有批量绣花那么精美、华丽,甚至有点粗糙,但它传承了苗绣质朴的精神,给人返璞归真的感觉。
图8 裂帛纯棉绣花无袖连衣裙Fig.8 RIP work: Sleeveless dress-cotton with embroidery
设计师大风在传承苗绣质朴精神的同时,也赋予了它一些新的设计特征。如在材料选择上,苗绣中的底布质地多以绸缎、丝绒、(粗)棉布、(粗)麻布为主,而科技的发展为刺绣材料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作品中绣花底布的质地为玻璃纱,其特点是质地轻薄,手感挺爽,布孔清晰,透明透气,富有弹性,非常适合用于夏季连衣裙的绣花底布;在艺术形式上,苗绣中几何图案的基本图形多为方形、棱形、螺形、十字形、之字形等,而作品中的几何图案却别出心裁地选择古典云纹作为基本图形,个性而独特。
4 结 语
边缘文化是多元文化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源,其丰富的内涵为现代设计领域提供了丰富的、可传承的设计元素。在服装设计中,对这些设计元素加以运用和创新,将传统与时尚相融合,让民族味变得时尚起来,是本土服装设计师实现作品“创新”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为边缘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开辟途径。
[1] 余未人.苗疆圣地[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7.YU Weiren. The Holy Place About The Miao Nationality[M].Qingdao: Qingdao Publishing House, 2007.
[2] 裂帛官网.品牌[EB/OL]. (2012-04-08)[2012-04-10]. http://www.hunansme.com/.LIEBO Official Website. Brand[EB/OL]. (2012-04-08)[2012-04-10]. http://www.hunansme.com/.
[3] 王晓丽. 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WANG Xiaoli. Religious Beliefs and Ethnic Culture[M].Beijing: Social Science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2009.
[4] 百度百科.照壁[EB/OL]. (2012-04-06)[2012-04-20]. http://baike.baidu.com/view/696539.htm.BAIDU Encyclopedia. A screen wall facing the gate of a house[EB/OL]. (2012-04-06)[2012-04-20].http://baike.baidu.com/view/696539.htm.
[5] 百度百科.擦尔瓦[EB/OL]. (2010-08-09)[2012-05-02]. http://baike.baidu.com/view/186365.htm.BAIDU Encyclopedia. Cloak[EB/OL]. (2010-08-09)[2012-0 5-02]. http://baike.baidu.com/view/186365.htm.
[6] 祝玉琴,陈明珍.从图腾角度看彝族服装图纹的设计[J]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9,22(4):41-42.ZHU Yuqin, CHEN Mingzhen. Look at the pattern design of the Yi Nationa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otem[J].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09,22(7): 41-42.
[7] 钟仕民,周文林.中国彝族服饰[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8.ZHONG Shimin, ZHOU Wenlin. Clothing of The Yi Nationality of China[M]. Kunming: Yunnan Arts Publishing House, 2008.
[8] 杨柳,刘玉.浅谈彝族的色彩崇拜和纹饰[J].商情,2011(10):159.YANG Liu, LIU Yu. Talking about the colour worship and emblazonry of the Yi nationality[J]. Business, 2011(10):159.
[9] 刘安.从苗绣中来的灵感[J].山东纺织经济,2010(11):76-78.LIU An. The inspiration from embroidery of the Miao nationality[J]. Shandong Textile Economy, 2010(11): 76-78.
[10] 翁长庆.谈谈苗族刺绣[J].丝绸,2004(6):46-48.WENG Changqing. Talking about embroidery of the Miao nationality[J]. Journal of Silk, 2004 (6): 46-48.
Viewing the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 of marginal culture and garment design from the perspective from RIP brand
PAN Zao-xia
(Appare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Wuxi Institute of Arts & Technology, Yixing 214206, China)
Directing at some works of RIP, the thesis not only introduces marginal culture but also analyzes how to integrate artistic forms like color, style, pattern and technology in marginal culture into garment design,and endows them with new features of designs. Additionally, it discusses the confluent innovation of marginal culture and garment design, including the confluent innovation of marginal color art and garment design,the confluent innovation of marginal plastic arts and garment design, the confluent innovation of marginal pattern arts and design garment as well as the confluent innovation of marginal craft arts and garment design.According to the combination of marginal culture and the fashion, it designs fashionable and characteristic garment with national styles to provide inspiration for designers of garment in the aspect of innovative thoughts as well as find new ways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marginal culture.
RIP; Marginal culture; Garment design; Nation; Fashion
TS941.12;J523.5
B
1001-7003(2012)09-0048-04
2012-05-03;
2012-06-11
潘早霞(1981― ),女,讲师,主要从事针织服装设计的教学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