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矿山运输系统应急管理研究
2012-11-16党建印武景良
党建印,武景良
(中铝山西分公司孝义铝矿, 山西 孝义市 030000)
露天矿山运输系统应急管理研究
党建印,武景良
(中铝山西分公司孝义铝矿, 山西 孝义市 030000)
应急管理是保障企业有条不紊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管理措施。露天矿山运输系统作为一个包含人、机、环、管等多维因素的复杂系统,遭受灾害的可能性随时存在。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在露天矿山企业的大背景下,进行了运输系统应急管理工作的优化及整合,以满足多层次、多部门、多用途的动态应急需求。
露天矿山;运输系统;应急管理;工作模式
0 引 言
露天矿山作为一个包含人、机、环、管等多维因素的复杂系统,遭受灾害的可能性随时存在,而且受到灾害的损失往往大大高于其它企业[1-6]。因此,在提升露天矿山智能化、机械化水平的同时,要重视提高矿山企业的综合防灾和减灾能力,把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力求和谐、稳定发展。道路运输作为大型露天矿山开采的重要环节,是矿山日常安全监管的重点工作之一。由于道路修筑条件不符合生产要求、采场工作面环境不良、驾驶员素质差、生产环境恶劣及安全管理水平滞后等实际情况,使得运输系统的事故率居高不下,对矿山的日常生产及运作造成重大影响。
应急管理是基于重大危险源基础上,在对突发事故的一系列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进而保障管理对象安全的重要管理措施[1]。露天矿现有的应急管理是结合整个矿山建立的,对于运输系统的个性考虑较少、针对性弱;同时运输系统作为露天矿的纽带环节,其事故的发生及发展具有连带效应,对矿山其它作业环节构成严重威胁;加之如车辆碰撞、倾翻等事故类型,具有临时性、复杂性、紧迫性等直观表现,需要灵活、快速的应急响应。因此,在整个露天矿山企业应急工作的大框架下,应对运输系统的应急管理进行局部优化及调整,以满足多层次、多部门、多用途的动态应急需求。
1 露天矿山企业应急管理特点
应急管理是日常风险管理的重要部分,能够在第一时间内为突发事件或事故提供有效的处理手段和操作途径,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事故或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2]。与其它企业相比,露天矿山企业的应急管理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1)空间集中性,露天矿山是集中在一定地域空间范围之内,将人员、设备设施、作业环境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生产活动;
(2)人员密集性,露天矿山开采是一项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活动,工艺过程复杂,应急过程涉及多名人员及多个部门的交替合作;
(3)高度变动性,露天矿山开采任务随着开采地点的变动而经常发生改变,因此,应急管理的内容、重点需要与之高度协调,应急计划变动性很大;
(4)连发性强,露天矿山的事故之间多米诺效应强,因此,露天矿山的应急管理除了关注事故本身的控制外,还要十分注重事故间的连发性。
由矿山应急工作特点可知,露天矿山的应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需要满足时间维、空间维及知识维三方面的要求。露天矿山应急管理三维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露天矿山应急管理三维结构模型
由图1可知,露天矿山应急管理工作的三个维度分别是时间维、空间维和知识维,各部分内容具体解释如下:
(1)空间维,应急管理工作的空间地域覆盖面要综合考虑事发地点、事发区域、临近区域和整体矿山范围内的应急要求;
(2)时间维,应急管理工作是一系列的准备、响应及恢复的顺序行动过程;
(3)知识维,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融合法律法规、安全科学、事故学、灾害学及应急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系统。
2 露天矿山运输系统应急管理机制
借鉴应急计划的4个关键环节——预防、预备、响应及恢复[3],对露天矿山运输系统的应急管理工作进行整合及优化,进而构建应急管理机制(见图2),即通过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及发布,实现基础信息、工作信息、矿区信息及应急对策的全面、细致管理。
图2 露天矿山运输系统应急管理机制
3 露天矿山运输系统应急管理内容
3.1 基础信息管理
基础信息管理是一个极其关键的初始环节,是为了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而开展的预先准备,是应急管理的源头。应急基础信息经过采集、处理、标准化、存储等一系列操作,形成标准数据库资源,为应急管理系统提供高效的业务分析、决策及共享的数据库环境。
(1)应急人员管理。应急人员是指参与运输系统应急响应的主体人员储备[1-2],如消防工作人员、现场救援人员、治安维持人员等。应急人员管理要保证各类型人员的配备数量、专业素质,明确应急责任分工,同时能够在应急启动的第一时间加入到应急行动中。
(2)应急物资管理。应急物资是一个内容相对比较广泛的概念,包括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物资及设备设施等[1-2]。应急物质管理应明确物资名称、类型(型号)、保管单位、配置部位、配备数量、日常检修及补充等情况,以确保日常管理及能够在第一时间将其配备到应急现场。
(3)应急机构管理。应急机构是指导应急活动的重要领导机构,是实现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调有序、运转高效应急联动的重要组织保证[1-2]。在层次结构上,包括应急总指挥、副总指挥、救援行动组等具体内容。在实际应急机构管理中,不同的事故类型的应急组织机构会有细微的差别,露天矿山运输系统的应急组织机构如图3所示。
图3 露天矿山运输系统应急组织机构
(4)应急流程管理。运输系统的应急流程包含多个部门、组织机构及环节的协作,因此制定步骤明确、易于操作的应急流程对有效开展应急行动意义重大。
(5)危险源管理。危险源是诱发突发事故的重要因素,了解并控制危险源是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后续预案编制及管理的基础。日常应急管理工作要注重危险源的管理与监测,明确危险源特性、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及现有控制措施等,以便更好地应对危险源的突变。
(6)案例集合管理。是运输系统以往突发事故(事件)应急管理的整合,包含基本信息,如事故时间、地点、原因及经过等;应急信息,如应急经过、效果及参与人员等。通过总结应急工作的经验,为类似的应急工作提供相应的借鉴,同时也为后续的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打下基础。
3.2 工作信息管理
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持续的活动,主要包含3个相对完整的任务过程:前期应急相关工作准备,中期应急预案演练、培训及跟踪评估,后期应急行动及总结。应急对策及预案编制之后,需要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应急预案培训及演练工作,使应急人员尽快熟悉并掌握应急预案内容。同时,应对相关培训及演练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及时发现应急预案及对策存在的问题,总结并进行修正。结合应急管理相关理论及运输系统实际需要,工作信息管理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应急演练管理;一是应急跟踪及评估管理。
(1)应急演练管理。应急演练是应急管理的重要部分,通过演练可以验证应急预案的合理性,及时发现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的地方,以进行修订和完善[4]。运输系统应急演练管理应该设置演练基本信息,演练信息及备注3个部分。基本信息包括预案名称、演练时间、地点及参与人员;演练信息包括演练目的、经过、使用物资及结果;备注是对除基本信息和演练信息外的后需补充。
(2)预案跟踪及评估管理。是为了确定应急演练是否达到原来设定的目标要求,同时检验各组织机构、人员及相关工作的单元可靠性[4]。运输系统预案跟踪及评估管理设置基本信息及评估内容两个部分。基本信息管理包括预案名称、评估时间、范围、目标、评估人及其职务等;评估内容管理包括评估方案、规则、结果、改进措施及跟踪规定。
3.3 矿区信息管理
矿区是运输系统的外界载体,也是应急管理的客观环境和主要对象。快速、高效的应急行动依赖于多个方面的相互协调:充足的基础信息资源,为后续应急救援行动提供人员、资源、危险源等要素;优质的日常工作管理,指导及监测应急预案的发展动态,为应急救援提供完善的预案及对策体系;最后一个方面是对外界大环境——矿区信息的掌握。鉴于此,矿区信息管理设置矿区基本信息及地图信息两个方面。
3.4 应急对策管理
应急对策是为预防、控制及消除突发事件灾害而设定一系列操作措施,是考察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风向标。应急对策具有3个作用:事故前期预防,进行危险辨识及事故后果分析;应急处置,发生事故后,可以快速反应并处置事故;抢险救援,采用预先确定的抢险与救援方式,对人员进行救助并控制事故发展[4-6]。
露天矿山设有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等应急对策,为有效开展应急管理行动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运输系统在事故类型、频繁程度及涉及面等有别于矿山其它生产环节,使得应急对策的局部或细节需要特殊处理。从4个方面构建运输系统应急对策管理,即综合预案管理、专项预案管理、事故现场处置管理及预案补充管理。
(1)综合预案管理。综合应急预案是总体、全面的预案,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方案[4]。与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不同,综合预案侧重在整个应急工作的框架管理和行动宏观指导层次。结合运输系统特性及要求,设定综合预案管理内容包括运输系统概况、危险性分析、组织架构及职责、预防与预警、应急响应管理、信息发布管理、保障措施管理及培训与演练管理等8个方面。
(2)专项预案管理。专项预案是指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型(如火灾、爆炸、泥石流等)、危险源等设定的应急保障措施或相关计划。露天矿山不同于其它行业,受地质、作业环境条件的约束性较大,同时影响安全的因素众多,作业场所狭小、沟壑较多,生产环节多、工艺过程复杂,因此设置专项预案的要求性更高。运输系统作为连接各个生产场所的纽带,系统自身安全受到多种灾害因素的影响,如运输道路边坡滑坡、道路塌陷、排土场垮塌、车辆坠落等。运输系统的灾害因素有着显著的特点:一部分灾害因素隶属于其它生产环节,间接作用于运输系统,如采场、排土场的相关灾害因素突变对运输系统造成间接影响;另一部分灾害因素属于运输系统自有,如设备火灾、爆炸,车辆坠落等对运输系统造成的直接影响。选取采场坍塌(民采空区)、滑坡(道路高边坡)、车辆坠落(倾翻)、泥石流(洪水、河流汛期)4类事故作为运输系统专项预案管理范畴。结合运输系统的特性,设定专项预案管理内容:运输系统基本信息、事故类型及危害度分析、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处置方式、应急物资及保障、预警与预防及信息报告管理等的基本要求和程序。
(3)事故现场处置管理。事故现场处置管理对应于以往预案体系中的现场处置方案,是基于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基础上的应对各种典型事故的具体对策措施。由事故类型分析中可知,运输系统除却坍塌、滑坡、泥石流等重大事故外,车辆碰撞、机械伤害、火灾、触电及物体打击等都是比较常见的事故类型,这些事故类型较滑坡等事故的影响和伤害范围要小、后果严重程度低、发生频率高,因此需要对这些事故类型设置专门的事故现场处置管理。结合运输系统的特性,设定事故现场处置管理内容:事故特征分析、事故处理组织及成员职责、应急处置及注意事项等的基本要求和程序。
(4)预案补充管理。预案补充管理是对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及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等未涉及到的关键问题进行后续增添。例如在车辆坠落专项预案中增加相关的专业术语、补充相关技术资料等。预案补充管理与工作信息管理模块相互呼应,共同完善与维护预案的相关管理工作。
4 结 论
(1)运输系统在露天矿山生产过程中起着“动脉”作用,其它生产环节的事故发生对运输系统起着连带效应,间接影响运输系统安全或引起相应事故。
(2)结合露天矿山运输系统应急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要求,进行应急管理内容的整合及规划,构建矿山运输系统应急管理机制,对确保运输系统应急管理工作的持续性和系统性有重要意义。
[1] 邢娟娟.企业事故应急救援与预案编制技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8.
[2] George H,Jane B,Damon P C.Introduction to Emergency Management[M].London:But terworth-Heinemann,2010.
[3] 李春民,张增学,王云海,等.矿山企业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3(5):104-107.
[4] 何远富,姜凡均,刘 浪.矿山安全应急联动系统的开发[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9,29(4):78-81.
[5] 贾水库.大型露天矿运输安全控制与预警系统[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9,31(5):542-546.
[6] 廖国礼,关清安,荆宁川.矿山安全管理核心框架结构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6(1):173-177.
2012-08-18)
党建印(1965-),男,山西芮城人,主要从事矿山安全生产及管理工作;Email:xylkdj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