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染病患者心理健康需求调查及干预分析

2012-11-16张芸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24期
关键词:传染病护士心理健康

张芸

传染病患者心理健康需求调查及干预分析

张芸①

目的:通过本文的数据论证来强调传染病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减少传染病播散,促进康复。方法:开展调查问卷方式收集200例传染病患者心理状态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传染病患者心理健康需求呈多方面的要求。结论:护理人员应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传染病患者心理干预,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传染病; 心理; 分析; 干预

传染病是一类具有传染性的疾病,与其他疾病的主要区别在于具有流行性和播散性。对于传染病患者而言,这个特性会给其带来很多的困扰,产生诸多不良的心理因素。传染病护理工作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认为,健康教育本身也是增进人类健康的一种方式[1]。心理健康教育在传染病护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贯穿于患者护理的全过程。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是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2]。笔者对200例传染病患者心理健康需求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例符合《传染病防治法》国家法定传染性疾病诊断标准患者,其中男120例,女80例,年龄14~69岁,平均29.6岁;职业:农民94例,工人30例,干部职员9例,教师11例,医务人员7例,学生49例;学历:初中及以下95例,高中及中专33例,大专及以上72例。

1.2 方法 调查人员先向调查对象介绍调查的目的和要求,然后采取自愿原则对患者逐一询问调查项目并填写。问卷的内容包括14项,按需求分三种程度:需要、无所谓、不需要。调查人员均由本院具有中级技术职称的传染科护理人员担任。

2 结果

200例传染病患者心理健康需求情况调查,见表1。

表1 传染病患者心理健康需求情况调查 例(%)

3 讨论

随着人们认识逐步转向生理-心理-社会诸多方面,要求医护人员除了为患者看好病、作好治疗和护理外,还要通过不同方式,采取不同措施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并给予评估,通过影响或改变患者的认识、情绪、行为方式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因此,在传染病的临床护理中,心理干预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3.1 尊重和关心需求增加 由于传染病的特殊性,多数传染病患者有很重的思想负担,容易产生自卑感,害怕被亲朋好友知道后与自己疏远,害怕别人投来歧视的目光,甚至在患病期间若有不愉快也不进行倾诉,所以就会变得敏感、焦虑。从表1可以看出,患者希望被理解和同情、能被家人照顾、同事和(或)朋友能经常探视、在就诊过程中能得到医护工作者的热情接待等。所以,临床中护士应增强责任心、爱心对待患者,尤其是微笑服务,微笑既可以强化有声语言交流,也可以代替有声语言交流,是主动交流的法宝。这样患者才能感到被尊重、被关怀,心理才会舒服,才有利于健康的恢复。用周到的服务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产生一种信任感而安心住院。

3.2 对传染病知识需求增加 从表1结果示,患者希望与医生或护士、病友沟通、交流,想了解疾病知识和医院有关情况及科室人员结构,能从医生或护士坦露病情中去掌握疾病发生、发展。因此,护士在患者导诊、治疗、护理过程中,应利用各种机会为患者及家属讲解传染病的有关知识,如病因、诊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其消毒隔离措施、预防方法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之间的关系,让每一位传染病患者认识到传染病也并不可怕,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大多数传染病都会治愈的,鼓励患者消除自卑心理,并达到安心住院治疗的效果。同时帮助患者了解医院的环境、规章制度和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的详细情况,以消除患者对医护人员的陌生感。同时要解释清楚同病房患者的情况及注意事项,从而消除对传染病的恐惧感。护士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选择恰当的时机与方法,给他们提供有关的病情信息,如疗效、用药、预后等;同时还可在院内开设各种宣传栏,走廊设报刊箱,投放一些关于传染病方面的书籍,这些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信心与生存质量。

3.3 对疾病安全、稳定因素的关注度增加 从表1可以看出,患者对隔离治疗和疾病过程中的病情变化不能去接受和理解。采取隔离是传染病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措施,也是与其他疾病不同的特征性之一。它关系着传染病能否被及时控制、阻止其流行和播散的主要措施。但是,对于患者而言,这样的措施是很陌生的,不容易被理解和配合。因此,护理人员应给予科学合理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及家属了解传染病的传染性是有一定时限的,大多数可以治愈。但在一定时期必须通过一定隔离防护措施才能预防其传染性,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加强隔离消毒知识的宣讲,使患者放下顾虑、减轻思想包袱,多角度地阐释隔离的重要性,说明此措施既可以避免他人发生传染也是促进患者尽快恢复的自我防护措施,使患者能愉快地接受。同时,这也对护理人员提出了一个较高要求,护士除了应自觉学习专科理论知识和相关知识、加强口头表达能力、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外,还应在指导教育患者的过程中去了解和发现自身不足,更加主动地学习护理新理论、新知识,使自身素质不断提高,从而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3]。

总之,传染病因其疾病性质的特殊,与同普通患者相比,心理问题多、压力大。因此,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科学的心理健康干预,为防止传染病的蔓延至关重要。新的护理模式提醒医护人员患者的心理不平衡直接影响着其生理机能[4]。因此,护理过程中要用理解、包容、真诚、宽慰、亲切的语言与患者交流以取得信任,消除不良心理。让患者了解心理作用在疾病康复中重要性,主动调节好心态。动员家属来探视,抽空陪护,让患者感到家庭成员关心他,有家庭的关爱和温暖,激起患者对生活的热爱,从而起到积极作用。

[1] 韩秀玲,王华,刘春凤.传染病病人护理工作中的健康教育[J].中国保健(医学研究版),2008,20(6):254.

[2] 高旭珍.健康指导在传染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医学研究版),2007,17(14):71.

[3] 颜廷敏,刘丽华,张静璇.传染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情况调查与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05,10(11):67.

[4] 赵丹波,李海杰.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与心理护理[J].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0,7(23):2721.

10.3969/j.issn.1674-4985.2012.24.041

①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 铜仁 554300

张芸

2012-06-05) (本文编辑:连胜利)

猜你喜欢

传染病护士心理健康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