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核分枝杆菌实验室获得性感染事件分析

2012-11-16陆兵刘秋焕王荣李京京程洪亮陈芳吕京

中国防痨杂志 2012年5期
关键词:锐器获得性气溶胶

陆兵 刘秋焕 王荣 李京京 程洪亮 陈芳 吕京

加强疫苗、结核病新药和诊断方法研究是当前“遏制结核病策略”之一。为此,国家在“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中设立了“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其中包括结核病防治课题。而在展开结核病防治研究的过程中,如何避免实验室获得性感染则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收集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上文献报道的实验室获得性结核感染事件,并对事件原因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我国实验室安全开展Mtb研究提供参考。

材料和方法

一、文献筛选与获得

1.利用Medline数据库进行文献搜索,检索式为“tuberculo*[Title/Abstract]AND laborator*[Title/Abstract]AND (acquired[Title/Abstract]OR associated[Title/Abstract]OR exposure*[Title/Abstract]OR infection*[Title/Abstract]),获得1950—2010年间的记录1737条。阅读所获得记录,并识别出本研究适用的文献,追踪原始文献。

2.阅读第一批原始文献,并根据其参考文献,追溯性搜集、获取与本文相关的原始文献。

3.利用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文献搜索,检索词为“结核”“实验室”“感染”,相互间逻辑选“并且”,检索项为“摘要”,获得1979—2010年间的记录386条。阅读所获得记录,并识别出适用文献。

二、实验室获得性感染事件信息的筛选与整理

根据文献报道的内容,摘录Mtb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相关信息,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职业、性别、年龄、数量)、过程、原因、结果,选择其中信息较全的17次事件列于表1,并对相关信息整理后进行分析。

结 果

一、实验室获得性感染事件

20世纪50年代以来有关Mtb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文献,筛选出其中对事件进行具体描述的报道,汇总于表1,文献自1950年一直到2010年为止。

二、实验室获得性感染事件分析

1.感染途径分析:实验室获得性结核感染总共报道66例,其中明确由吸入造成感染的25例,另有36例感染途径不明确。在已知感染途径的患者中,吸入感染占83.33%,是实验室获得性结核感染的绝对主要途径。

有5例为锐器伤害造成的感染,包括针刺造成的意外接种、沾染Mtb的锐器割伤以及操作Mtb时擦伤等。

2.感染原因分析:在报道的66例实验室获得性感染中,因设备故障或缺陷、锐器损伤或擦伤、操作失误、呼吸暴露(多数为未进行有效的呼吸防护)而造成感染的分别有9例、5例、5例和17例,另有30例为感染原因不明确。除了5例锐器损伤或擦伤患者外,其他原因所导致的感染事件,基本可以判断为呼吸道传播,也就是说存在操作过程中个体防护措施不充分的因素(其他原因导致的感染事件基本可判断为呼吸道感染,这在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域是公认的,也是普遍被接受的)。

所有实验室获得性结核感染事件中,未见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发生结核感染的报道,未见充分呼吸防护后发生结核感染的报道,也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

3.感染患者的性别、年龄状况:实验室获得性结核感染患者中,36例未注明性别,40例未注明年龄。对于已知性别、年龄的感染者,其性别分布和年龄分布没有明显特点,可能与从业人员的性别和年龄结构有关。

讨 论

Mtb的传播途径主要是以空气为传播介质的呼吸道传染。此外,还有伤口传染、消化道传染、皮肤传染和其他传染如胎盘、生殖器官等途径的传染。不同的传播途径直接决定了不同的感染途径。

呼吸道吸入感染是实验室感染的最主要类型。本次文献调查发现,除了5例锐器损伤或擦伤患者外,其他原因所导致的感染事件,基本可以判断为呼吸道传播,也就是说存在操作过程中个体防护措施不充分的因素。当操作者未采取适当的呼吸防护时,如果实验操作或意外产生Mtb气溶胶,即有可能造成吸入感染。实验操作中易产生微生物气溶胶的有[22]:(1)接种操作:接种和划线培养,在培养介质中“冷却”接种环、燃烧接种环等;(2)吸管操作:混合微生物悬液;吸管操作时液体易溢出在固体表面;(3)针头和注射器操作:排除注射器中的空气;从塞子中拔出针头;接种动物;针头从注射器上脱落喷出菌液;(4)打开培养容器:由于容器内外本身可能存在压差,以及打开容器瞬间的气流都可能使容器内的液体特别是固体粉末形成气溶胶;(5)离心机、搅拌器、匀浆器、振荡器、超声和混合设备、冻干设备以及过滤装置等:在使用上述仪器设备时,均会产生气溶胶;(6)其他:倒入或倒出液体、鸡胚接种和收获以及感染性材料溢洒等,都会产生气溶胶。吸入感染的发生与气溶胶浓度、微生物的毒力和活性、吸入者的免疫状态等因素有关。

表1 Mtb实验室获得性感染事件汇总表

此外,本次调查文献中,报道的66例实验室获得性感染中,有5例为锐器伤害造成的感染,包括针刺造成的意外接种、沾染Mtb的锐器割伤以及操作Mtb时擦伤等。说明针刺或伤口感染也是不容忽视的感染途径。使用注射器操作不当或意外,均可能扎伤引起经血液感染。锐器或破损玻璃器皿可能刺伤皮肤造成伤口感染。在处理感染动物时被咬伤、抓伤也会导致伤口感染。擦伤导致皮肤破损后,在病原体暴露情况下也会造成伤口感染。

综合分析本次的研究结果,针对Mtb实验室获得性感染,可以有以下发现:(1)实验室操作的 Mtb样本,以及医院处理的结核患者及其样本,是造成实验室获得性结核感染的感染源;(2)在实验操作及临床处理中做好感染源的控制,切断传染途径(吸入和伤口),是防止实验室获得性结核感染的基础;(3)实验室工作人员做好个体防护,特别是呼吸防护,是防止实验室获得性结核感染的最重要措施;(4)防止针刺、扎破、擦伤以及动物抓咬等意外创伤事件,在防止实验室获得性结核感染中不容忽视;(5)在通风受控、人员进行呼吸防护的条件下,人与人之间传播的实验室获得性结核感染的可能性比较小;(6)未见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发生结核感染的报道;未见充分呼吸防护后发生结核感染的报道。

[1]Lalic'H,Kukuljan M,Pavicic'MD.A case report of occupational middle ear tuberculosis in a nurse.Arh Hig Rada Toksikol,2010,61(3):333-337.

[2]Leyten EM,Mulder B,Prins C,et al.Use of 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 with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specific peptides for diagnosis of recent infection with M.tuberculosis after accidental laboratory exposure.J Clin Microbiol,2006,44(3):1197-1201.

[3]Laboratory-acquired tuberculosis-Faulty Aerosol Chamber Infects 3 [EB/OL].[2010-10-20]http://portland.indymedia.org/en/2005/04/315802.shtml.

[4]Oymak SF,Gülmez I,Demir R,et al.Transmission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by accidental needlestick.Respiration,2000,67(6):696-697.

[5]Stenton SC,Hendrick DJ.Occupational tuberculosis and a failed postgraduate medical examination.Occup Med(Lond),1996,46(1):87-88.

[6]Peerbooms PG,van Doornum GJ,van Deutekom H,et al.Laboratory-acquired tuberculosis.Lancet,1995,345(8960):1311-1312.

[7]Kao AS,Ashford DA,McNeil MM,et al.Descriptive profile of tuberculin skin testing programs and laboratory-acquired tuberculosis infections in public health laboratories.J Clin Mi-crobiol,1997,35(7):1847-1851.

[8]Grist NR,Emslie JA.Infections in British clinical laboratories,1988-89.J Clin Pathol,1991,44(8):667-669.

[9]Grist NR,Emslie JA.Infections in British clinical laboratories,1986-87.J Clin Pathol,1989,42(7):677-681.

[10]Grist NR,Emslie JA.Infections in British clinical laboratories,1984-85.J Clin Pathol,1987,40(8):826-829.

[11]Grist NR,Emslie JA.Infections in British clinical laboratories,1982-83.J Clin Pathol,1985,38(7):721-725.

[12]Grist NR.Infections in British clinical laboratories,1980-81.J Clin Pathol,1983,36(2):121-126.

[13]Shireman PK.Endometrial tuberculosis acquired by a health care worker in a clinical laboratory.Arch Pathol Lab Med,1992,116(5):521-523.

[14]Sugita M,Tsutsumi Y,Suchi M,et al.High incidence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in pathologists at Tokai University Hospital:an epidemiologic study.Tokai J Exp Clin Med,1989,14(1):55-59.

[15]Lundgren R,Norrman E,Asberg I.Tuberculosis infection transmitted at autopsy.Tubercle,1987,68(2):147-150.

[16]Wilkins D,Woolcock AJ,Cossart YE.Tuberculosis:medical students at risk.Med J Aust,1994,160(3):395-397.

[17]Sakula A.Accidental self-inoculation with killed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n 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Tubercle,1977,58(4):221-223.

[18]Engbaek HC,Vergmann B,Bunch-Christensen K.Pulmonary tuberculosis due to BCG in a technician employed in a BCG laboratory.Bull World Health Organ,1977,55(4):517-520.

[19]Lundgren R,Norrman E,Asberg I.Tuberculosis infection transmitted at autopsy.Tubercle,1987,68(2):147-150.

[20]Gale GL.Accidental infection with tubercle bacilli in laboratory technicians.Can Med Assoc J,1957,76(8):646-648.

[21]王宇.实验室感染事件案例集.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37-39.

[22]Sewell DL.Laboratory-associated infections and biosafety.Clin Microbiol Rev,1995,8(3):389-405.

猜你喜欢

锐器获得性气溶胶
基于飞机观测的四川盆地9月气溶胶粒子谱分析
强化实训室管理及多元化职业防护教育对降低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率的效果观察
基于CALIPSO数据的沿海区域气溶胶光学特性时空特征
医用锐器盒放置架的研制与应用效果分析
基于CALIPSO 资料的东亚地区气溶胶 垂直分布特征分析
“脾主肌肉”在治疗ICU获得性肌无力中的应用
锐器盒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
获得性噬血细胞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
致皮肤软组织感染社区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生物特征分析
BRCA2回复突变与卵巢癌获得性铂类耐药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