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西安曲江新区为例
2012-11-16闫丽丽朱创业
闫丽丽,朱创业
(成都理工大学 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四川 成都610059)
1 引言
城市中的文化遗产是现今生活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利于展示一个城市的历史、文明和特色,而旅游业又是使城市的文化遗产得以展示的窗口。因此,城市文化遗产旅游日渐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但目前国内对于这类旅游的研究主要从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出发,对城市文化遗产价值和旅游价值评估、城市文化遗产旅游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等相关领域进行研究。总体来说,对于此类旅游的研究成果较少。本文就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将西安曲江新区作为目前对此类旅游开发的实证案例,探讨如何在开发中处理此类矛盾和问题。为此,文章从不同角度对曲江的旅游开发模式进行探析,旨在为此类旅游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2 城市文化遗产的概念
城市文化遗产,就是指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历史街区以及传统街巷等,或者说是具有文化意义的建成环境遗产(cultural built heritage)。城市文化遗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城市文化遗产,包括在城市行政辖区范围的所有文化遗产(有形的和无形的、列入保护的和未列入保护的)和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等);狭义的城市文化遗产一般包括:历史建筑及其周边环境;城市内的历史地段,如历史中心区、传统街区、工业遗产地段等;历史城区,包含公共空间、街巷肌理等在内的历史性建成环境(built environment)。
3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
在城市中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必须处理好城市发展、旅游和文化遗产保护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发展的关键是需要在文化遗产保护者对其内在价值的保护和旅游者对文化遗产的外在价值的消费之间找到平衡,在城市现代化发展和传统文化保护之间找到平衡。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处理好以下两种关系。
3.1 文化遗产保护者和旅游开发者之间的关系
文化遗产保护者和旅游开发者都是城市文化遗产旅游的主要利益相关者,细分来看主要是指城市居民、旅游开发商、政府、遗产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利益相关群体,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实现的目标不同,所涉及的利益分歧自然也就越大。因此,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能够确保利益相关者在文化遗产利用中获得共同利益的同时,又减少矛盾的平衡点,显得尤为重要。
3.2 城市现代化和遗产传统化之间的关系
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采用完全封闭的方式显然不太可能。城市现代化也必将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和冲击,旅游的开发也不是导致传统文化衰退的唯一原因。所以说,传统文化的发展要对城市化有包容性和开放性,但要把握好平衡,对于过度商业化的现象采取适当措施解决。对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必须同时重视对作为城市整体社会文化环境的社会结构与文化结构的维系和保护。
4 西安曲江城市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分析
4.1 西安曲江城市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概况分析
曲江新区位于西安市东南,以闻名中外的大雁塔和曲江皇家园林遗址为中心,近期规划面积15.88km2,远期规划面积47km2。区内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是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及现代都市文化的荟萃之地,拥有中国最具价值的中华文化资源。西安108km2的大遗址,曲江126km2的文化特区,形成了以历史、文化、经济和人文集一体的大格局。西安曲江具有历史文化遗产留存物的不同片区,具备相应的历史文化遗产特征,见表1。
表1 曲江文化遗产分布特征
4.2 西安曲江城市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
4.2.1 旅游产品开发模式
城市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开发模式一般根据文化遗址的资源特色、价值分析和分布状况等特点,现已经有较为成熟的开发模式和经验。
(1)博物馆式开发模式。博物馆的建设既能满足现代化人文消费的要求,又是一个文明城市推动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以文物资源作为博物馆产业发展的基础,以文化产品的不断创新作为持续发展的动力,以旅游开发作为博物馆运作的重要途径,博物馆的开发与旅游开发融为一体,将餐饮、纪念品开发等纳入开发规划。2010年5月,曲江新区出台了《关于鼓励扶持博物馆及文化场馆发展的决定》,计划用3年再建50座博物馆,使全市博物馆总数突破100个。曲江新区已建和拟建的博物馆形式多样,有历史题材博物馆、民俗题材博物馆、书画博物馆、工艺博物馆、个人博物馆等,博物馆的建设不仅为各种形式的文化艺术作品提供了保护、展示和传承的场所,也是重要的传统文化保护阵地,同时可以使市民开阔视野、享受艺术、陶冶情操,使外地游客领略地方文化的魅力。
(2)主题公园开发模式。主题公园的开发模式主要是建立在大遗址的基础之上。我国的大遗址数量多,规模较大,其保护和利用模式主要有4种方式:一是将整个遗址区规划建成遗址公园;二是将遗址区与风景区结合,建成文化遗产旅游景区;三是将整个遗址区建成森林公园;四是将遗址保护与现代农业园区结合,建成历史文化农业园区等。西安曲江本着生态旅游的建设理念,根据不同的历史文化主题,建设了七大主题公园,即:大雁塔景区、大唐芙蓉园、曲江池遗址公园、寒窑遗址公园、秦二世陵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所有公园都是园林化的,生态环境好,并根据不同的历史赋予“唐韵”、“秦风”等主题。
(3)历史街区开发模式。历史文化街区(Historic conservation district)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遗产开发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西方发达国家业已形成一些较为成熟的经验。各国的经验表明:在保护过程中,需要各利益主体协同合作,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同时发挥市场功能,吸引现代商业经济入驻,形成现代城市历史文化展示与文化观光旅游新区。曲江新区的城市街巷空间布局以“绿色廊道”为网络,与历史街巷相融合,互为交融,以“一心两轴三带”为骨架,形成具有历史特色的绿色景观大格局。一心——即完成以曲江南、北两湖为基础形成的大面积绿地的基本建设,形成调节城市生态功能的城市绿肺。两轴——历史文化轴和生态走廊轴:以“大雁塔-雁南路-终南山”为中心的历史文化轴和以“大雁塔-曲江池-杜陵”为中心的生态走廊轴,巧妙地将悠久的历史和优美的环境融为一体。三带——布置了具有生态廊道功能的环湖生态绿带、唐城墙遗址绿带和城市快速通道15~20m的防护隔离绿化带。
(4)综合开发模式。综合开发模式主要是由文化遗产自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所决定的,已经成为景区发展的一种趋势。根据景区内多种文化遗产资源聚集的优势,可以采用多种开发手段和创意化的展示方法。综合开发模式和文化创意有助于为游客增加美学上的体验。针对西安曲江“历史自然遗产”完全消失,感知性不强的遗产,通过文化熏陶、文化膜拜、文化演绎等形式实现文化再造。例如大明宫遗址园区内里利用微缩景观、数字化大明宫和演义大明宫等形式,全方位展示了皇家文化、宫廷故事等,在享受艺术美感的同时也增强了园区的文化氛围。此外,通过《大秦帝国》、《大秦文明启示录》等电视剧和大秦帝国影视基地、动漫、网游、连环画等形式推广了旅游产品,延长了全文化的产业链发展。
4.2.2 科学管理模式
管理体制是城市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重要环节,与其他单纯的旅游景区开发不同,城市文化旅游的管理与市政府的管理体制密切相关。西安曲江新区就是体制改革的范例,首先曲江新区获得了类似“拥有市级管理权限”的优惠政策,市政府授予较大的权限,发挥其主管能动性,以实现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的重点突破。于是,曲江新区管委会具有了政府、文化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三种组织属性,机制更加灵活自主。曲江管委会的组织的主要特征是承担政府责任,行使事业单位职能和施行企业化的运作,具有不以盈利为目的、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市场化运作,并以文化产业为核心的内生增长性发展的鲜明特点,见表2。
表2 曲江管委会的组织属性
4.2.3 投资机制模式
城市文化遗产旅游的运行方式和融资机制是旅游活动开展的前提。根据城市文化遗产的资源状况、资源价值和市场价值,开展灵活的投资机制。城市文化遗产旅游的投资方式要求融资机制更加灵活高效。西安成功地发展了中国首个城市发展基金——开元城市发展基金。开元基金摆脱了以前政府主导型的基金运作模式,采用市场化手段,摒弃了以政府信用借贷的方式,采用了合理的社会运营机制,将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三权明细,引入专业化的团队,科学运营基金,促进公司高效运转,使基金获得持续的生命力,并通过BT(Build-Transfer,建设-转让)、BOT(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经营-转让)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进行城市建设为主,联合金融机构,发起组织开源城市基金等,吸引一部分资本进入。
4.2.4 遗产保护模式
(1)完善立法,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最突出的经验在于制定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有法可依。目前的法律保护经验表明,立法体系要以地方立法为核心,立法详尽、灵活性强,才能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以西安为代表的古都虽然也有一些关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立法,但是规范一般都比较原则,需加强可操作性,增加具体、便于实施的规定。最好是逐步制定针对不同历史文化遗产的地方法规,比如针对历代皇陵保护、历史街区保护、其他历史遗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具体法规和规章,并将保护对象的确定、保护管理的运行程序、保护机构的职能、保护资金的来源和运用等涉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各个方面都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下来,真正做到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对古都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2)公众参与,促进遗产保护开放性。古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主要来自于专家呼吁和政府批示,基本上是以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制度为保护制度的核心,长久以来公众保护意识的淡漠造成文化遗产保护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为此要大力提倡全民参与意识,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法规只是原则性规定市政府应当组织对西安的历史事件、地名典故、诗词歌赋、地方戏曲、传统工艺、饮食文化、民风民俗等文化遗产,进行搜集、整理、研究、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文化遗产保护还需要增强民众对西安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提高凝聚力并更深切体会保护的意义、内涵和理念,进一步唤起广大市民在城市动态变化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与自觉行动。
5 结语
(1)西安曲江旅游发展模式取得成功,作为实证研究的案例具有较强的借鉴和参考价值,尤其是对于内陆欠发达地区,具有很好的代表性。“曲江模式”对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先进性和普适性。但城市旅游的发展是一个开放式运行的系统,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多态性和动态性。并不能根据某种标准和标杆模式运作,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文化遗产开发模式。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目前西安已经开始向都市旅游养生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促进都市旅游的方向迈进,如何实现城市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的整合创新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2)本文分析了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中比较典型和成功的模式,尚有一些开发模式没有列入本文的研究范畴,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保护模式、城市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等。
(3)城市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已经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并正在受到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关注。因此,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如何实现内在的、有机的结合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对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把文物资源和历史文化由点到面地展开,为城市树立独特的形象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新的路径。
[1] 魏峰群.对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的探索和思考[J].旅游科学,2006,20(2):30~34.
[2] 傅才武,陈 庚.当代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模式[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94~98.
[3] 吴娟子,马 勇,梁文惠.澳门文化遗产旅游与城市互动发展的机制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3):138~139.
[4] 李海燕,权东计.国内外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研究综述[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7~20.
[5] 李创新,马耀峰,陈素景.遗产类城市都市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818~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