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栽植密度、树形对南阳大红李的影响研究

2012-11-16樊花妍薛光娜孙曾丽

绿色科技 2012年9期
关键词:亩产量树形南阳

樊花妍,薛 惠,薛光娜,孙曾丽

(1.河南省南阳市黄石庵管理局,河南 南阳473000;2.河南省南阳市人民公园,河南 南阳473002;3.河南省南阳市林科所,河南 南阳473003)

1 引言

南阳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属于典型的季风型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冬季严寒,夏季较热,春季温暖,秋季凉爽,四季分明,雨量比较充沛。

试验区分设在南阳市宛城区新店乡英北口、社旗县朱集乡前张村。

宛城区新店乡位于南阳市东北郊,试验地设在该区新店街南英北口,面积4666.7m2,平原,土壤类型属典型的潮土。潮土特点:土层深厚;发育层次不明显,质地层次明显,形成不同质地间层;土色较浅,以黄色为主,熟化程度高的,土色较深。有的在土体下部有铁锈斑纹。其理化性质为:①有机质氮素含量较低,有机质为0.270%~2.690%;全氮为0.0148%~0.2299%,而钙、镁等元素含量较丰富;②土壤反应呈中性,pH值在6.5~7.7之间,且绝大多数无石灰反应。

社旗县朱集乡前张村设试验基地1333.3m2,该村属低缓起伏的半丘陵半平原,坡度在3°~15°之间。该乡位于东经112°46′、北纬32°47′,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日照总数为1960.7h,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116.56kCal/cm2,年平均气温14.6℃,元月平均气温1.4℃,7月平均气温28℃;年平均降水量910mm,6~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65%;年蒸发量951mm,全年无霜期233d。该乡土壤类型属黄褐土土属,矿质表土层较浅,一般在15~20cm,下边是礓石和黄胶泥,土层浅薄,土质粘重,透气性极差,有机质和矿物质元素含量极低,地下水位深,水资源严重短缺。地面植被以稗草、茅草为主。

2 不同栽植密度对南阳大红李树体生长、株结果量的影响

2.1 栽植密度对南阳大红李树体生长情况影响

树体生长好坏,是大红李能否获得早期丰产的重要因素。因此,按照实施方案在做好试验基地日常管理的基础上,笔者对不同密度下大红李树体生长情况做了详细调查、汇总,分别绘制出不同密度下南阳大红李地径、树高、冠幅生长曲线图1、2、3。

图1 不同密度下地径生长情况对比

从图1看出:前期在株行距2m×4m的密度下与株行距3m×4m的密度下地径生长差别很小,随着树龄的增加,两种密度下地径生长差距拉大,但增势缓慢。

图2 不同密度下树高生长情况对比

从图2看出:前期在株行距2m×4m的密度下与株行距3m×4m的密度下树高生长差别很小,随着树龄的增加,两种密度下地径生长差距拉大,株行距2m×4m的密度下树高较弱。

综合图1~3可以看出:在株行距2m×4m的密度下,南阳大红李长势相对较弱,但均能正常生长。

图3 不同密度下冠幅生长情况对比

2.2 栽植密度对南阳大红李单株及亩产量的影响

南阳大红李推广栽植密度的合理性,是大红李能否获得优质高效的关键因素。为寻求大红李推广的最佳栽培模式,笔者连续4年对大红李单株产量及亩产量进行调查、统计、汇总,绘制不同密度下单株产量和亩产量如图4、5。

图4 不同密度下单株产量对比

图5 不同密度下亩产量对比

从图4、5可以清晰地看出:在株行距2m×4m的密度下单株产量较株行距3m×4m的密度下单株产量低;在株行距2m×4m的密度下亩产量较株行距3m×4m的密度下单株产量高。

综合图1~5,不同密度对大红李生长、产量的影响,在株行距2m×4m的密度下,尽管长势相对较弱,但能正常生长,保证树体正常的养分供应;从产量情况看,株行距2m×4m的密度下亩产量相对较高。所以,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达到早期丰产的目的,提高大红李经济效益,应采用行株距2m×4m的密度造园。

3 不同树形对比试验研究

大红李的整形方式以有利于迅速扩大树冠,缓和树势,促进花芽形成,达到早结果、早丰产为目的。试验中笔者分别采用了基部三主枝疏层分散型和纺锤型、开心型树形进行对比试验。

3种整形过程如下:

(1)分层疏散型。栽植后3~5d内定干,将苗木自20~30cm饱满芽处截干;有分枝的,对分枝的自饱满芽处剪截;有分枝且碰断的,要截至完好饱满芽处。选生长方位好、离地面较近的三个主枝作基部三主枝,不足用时,应在中心干上目伤逼抽主枝。中心干选位置适中的枝。对第一、二、三主枝开基角,使之与中心干的夹角达到60°,三主枝枝头之间夹角最好达到120°。中心干、基部三主枝长度达到70cm时,摘去10cm,摘心后主枝长度达60cm左右。摘心时,最好达到第一芽向外,第二、第三芽在两侧。对于辅养枝全部进行反复拿枝或拉枝,最好使之达到水平状。

(2)纺锤型。定干高度70~80cm。每年在中心干上选留3~4个主枝,新梢停止生长时拉枝。主枝不留侧枝,全部单轴延伸,枝条两侧隔2芽刻1芽,离中心干30cm内不刻芽。主枝长到1m以上时进行撑拉。选够13~15个主枝后,中心干落头开心,保持树高2.5~3m。第四年后及时回缩株间互相交接的主枝。主枝粗度不能超过着生处中心干粗度的一半。及时更新连续结果的长果枝,以腋花芽结果为主的长果枝枝龄达3年的回缩至生长势较强的分枝处。第三年开始采用“三档枝”修剪法,当年生枝全部拉成80°~90°,促使花芽形成,冬剪时适当短截;同时在适当部位留好预备枝,次年成花,第三年结果。结果2年后的结果枝果实品质下降,要及时更新。利用背上枝拉成70°~80°培养结果枝。

(3)自然开心形。树高2~3m,主枝3~4个。定植当年定干,干高60~80cm,第二年从所发出的枝条中选3~4个生长健壮、一致,角度适宜,分布均匀的枝条作为主枝,不留中心领导枝,同时将其余枝条疏除。冬季修剪时,根据主枝生长情况,剪去主枝延长枝当年生新梢的1/4~1/3,剪口留外芽,使其向外直线延伸。如有副梢发生,可在基部重截,促发旺枝,以便留作预备枝。第三年冬剪时,仍按上述方法短截,同时在主枝上选留侧枝,4~5年即可形成。对生、侧枝上的当年生枝,除疏除直立、强旺者外,其余枝条应尽量保留,根据空间大小,采用缓放、短截、回缩等办法,培养结果枝组。

此试验是在株行距3m×4m的密度下进行的。试验植株于2003年栽植,在相同的土肥水等管理模式下,每种试验树形设试验植株10株,共30株参试株,经过连续4年的产量调查,根据调查数据绘制图6。

图6 朱集镇不同树形结果量对比

朱集试验基地产量增益:

图7 宛城区新店试验基地三种树形产量对比

新店试验基地产量增益:

从图6、7看出:分层疏散型树形亩产量最高,自然开心形树形亩产量次之,纺锤形树形亩产量最低。且在朱集镇前张村,分层疏散型树形实现相对增益为22.7%。

4 结论与建议

(1)大红李最适宜的推广栽植密度为2m×4m;最佳树形采用分层疏散形;

(2)经营粗放,管理水平落后,不注重土肥水管理,或者早期技术被忽视,不及时修剪或不按技术要求修枝,缺乏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会严重影响大红李的生长和结果,造成小老树。

[1]孙曾丽,丁向阳,王 平.黄金梨在岗丘瘠薄地优质高效生产综合因素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2009(2):15~18.

[2]吴燕敏,吴彦祥,张国强,等.苹果梨不同密度早期丰产试验研究[J].西北园艺,1995(1):11~12.

[3]逯 昀,刘新社.树形改造对苹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0(3):123~124.

猜你喜欢

亩产量树形南阳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荣成市苹果高光效树形改造及其配套技术总结
优质杂交水稻品种对比试验
不同树形对中国樱桃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南阳:高质量开展人大工作评议
谈山西蒲县烟草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推介三个优良小麦品种
树形灯
南阳人大“四有”监督的实践与探索
种蒜达人:亩产轻松超过200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