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 “体育后进生”产生原因及教育对策

2012-11-15康云娜

群文天地 2012年19期
关键词:课标转化后进生

康云娜

摘要:所谓“体育后进生”是指体育品德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与体育教学不相适应,对体育活动缺乏兴趣和激情,不能自主参与体育活动,完成不了体育学习任务的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体育后进生”是客观存在的,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充分注意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基础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并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等是《大学生体育课标》提出的理念之一。文章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并结合大学生心理、生理的个性特征,分析探讨“体育后进生”产生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了使“体育后进生”转化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体育;后进生;转化;新《课标》

一、“体育后进生”产生原因

文章主要从教育体制因素、家庭因素、学生自身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等四个方面阐述“体育后进生”产生的原因。

(一)教育体制因素

我国几十年的教育体制问题无形中对现代体育教学产生了冲击。在一些学校,尤其是中小学,目前仍有不少领导和老师认为,体育成绩好的学生学习成绩都较差,从而有“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之说,言外之意是体育会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在这种观点的指导下,为了不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更多的学校普遍只注重文化课而忽视体育教学。一些学校占用体育课、挤占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甚至不开毕业班体育课,致使体育教学的发展从小学教育开始一直处于跛脚状态,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中体育教育的弱势发展,从而到了大学不喜欢体育锻炼。

(二)家庭因素

首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多的家长比较注重孩子的智力开发,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其次,家长缺乏基本的体育锻炼意识,把体育和文化对立起来,孩子参加体育活动时常遭到呵斥,致使孩子成为“四体不勤”的书呆子,甚至对体育教师的教育置若罔闻。这种负面影响直接导致学生对体育产生消极态度。

(三)学生自身生理因素

身体虚弱、能力差(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理解力等)的学生,在体育课中总是落后于他人,或者在体育课堂上怕别人笑话,于是体育课便成为他们的“噩梦”。有的学生缺乏对体育作用的了解,对包括体育课在内的各种身体运动的兴趣存在着无所谓的态度。

(四)学生自身心理因素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心理脆弱、心理失调的学生,他们的表现往往因缺乏自信心、自尊心而导致自卑。他们有可能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但由于心理素质不过关,在考试中得不了好成绩,久而久之也就惧怕体育了。

二、转化“体育后进生”的教育对策

(一)提倡全面的素质教育

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学校各级决策部门应当把它作为一项具体工作来做,树立一定要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尤其是重点关注“体育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同时加大对体育场地与设施的投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与学习的环境,使他们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步入社会,并为社会服务。

(二)关于体育教师素质问题

体育教师要注重素质重构,更新与加强自己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由于体育专业的特殊化,尤其是新《课标》实施以来,体育教师的思想与业务素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与现代教育观要求不相适应的状况。要使“体育后进生”了解体育,对体育有兴趣,并正参加到体育活动中来,这就要求每位教师注重业务学习,经常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技能,改革陈旧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成为学生体育能力、体育兴趣与习惯的引导者和培养者。

(三)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陶行知也曾经说过:“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1)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2)注意教学过程中的非语言交流(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4)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5)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习兴趣。

(四)多一点尊重,多一点帮助,多一点机会

教学中,教师应对运动能力差的学生多一点爱心和尊重,并在项目练习中及时进行适当的保护和帮助,由于此类学生运动能力较差,教师应加强辅导,并多给学生单独练习的机会,让他们在练习中逐步消除畏惧心理,增强其自信。

三、结语

体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决策部门应重视与提倡体育教学与其他素质教育的同等地位,适当提高对体育场地与运动器材的投入,使学校、家庭重视体育教学的必要性,并在学校、家庭的配合下,全面发展学生的各项素质。体育教师应该在培养“体育后进生”形成正确的体育态度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关注“体育后进生”的态度变化,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在课余时间中多安排各种比赛,同时要兼顾“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差异。总之,要多角度激发“体育后进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态度,进而使其形成相对稳定的个人体育价值观,并由此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参考文献:

[1]徐广超.体育教学中要善待“体育后进生”[J].考试周刊,2008(7).

[2]张月华.中学体育后进生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探析[J].宜春学院学报,2008(4).

(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课标转化后进生
浅谈转变“后进生”
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转化策略”在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应用途径探析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四个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