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柳亚子戏剧理论主张

2012-11-15何霞

群文天地 2012年19期
关键词:柳亚子

何霞

摘要:柳亚子的《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辞》,是反映当时革命派戏剧改革的代表作,本文以其为依据,归纳总结柳亚子戏剧理论观点,其“戏剧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是戏剧要为民主革命服务。

关键词: 柳亚子;戏剧理论;民主革命

二十世纪初,受诗界、文界、小说界革命的影响,戏剧改良运动勃然兴起。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创刊号上发表了传奇《劫灰梦》,揭开了近代“戏剧改良”的序幕,陆续又发表了“以中国戏演外国事”的传奇《新罗马》和《侠情记》,这三个剧本成为了近代戏剧改良的先声。为适应戏剧革新和民主革命运动的需要,1904年,由陈去病、柳亚子、汪笑侬主办的中国第一个专业戏剧刊物《二十世纪大舞台)(月刊)在上海创刊。当时年仅18岁的柳亚子撰《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辞》,他在文中“坚持了激进的革命民主派的立场, 高扬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旗帜, 大声疾呼, 倡导戏剧改良。”[1]柳亚子的戏剧革新理论就集中体现在该文中。

一、戏剧要为社会现实斗争服务

怎样认识戏剧的社会作用,这是明清以来戏剧界不断探索的问题。由视戏剧为末枝小道、淫词俚曲到有益社会人心,这是近代文学观念上的一大变化。但“把戏剧与宣传民族主义和民主革命联系起来,则始于柳亚子等资产阶级革命派文学家。”[2]柳亚子认为戏剧应具有“持运动社会、鼓吹风潮之大方针”[3]的作用。《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辞》云:“风尘澒洞,天地邱墟,莽莽神州,虏骑如织。男儿不能提三尺剑,报九世仇,建义旗以号召宇内,长驱北伐,直捣黄龙,诛虏酋以报民族。复不能投身游侠之列,抗志虚无之党,炸丸匕首,购我自由,左手把民贼之袂,右手揕其胸,……泪苦三字,才尽万言。日暮穷途,人间何世,盖仰天长恸而不能矣。”[4] “张目四顾,山河如死:匪种之盘踞如故,国民之堕落如故;公德不修,团体无望;实力未充,空言何补。偌大中原,无好消息,牢落文人,中年万恨。而南部乐都,独于黑暗世界,灼然放一线之光明。翠羽明珰,唤醒钧天之梦;清歌妙舞,召还祖国之魂:美洲三色之旌旗,其飘飘出现于梨园革命军乎!” [5] 作者指出,在受异族统治、战火不断、满目疮痍、民智不开的社会现实下,男儿虽“报攘夷恢复之雄心”,无奈社会积贫积弱、腐败不堪,做为一名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徒叹奈何。而戏剧却独于黑暗世界,给人一线光明。

柳亚子主张戏剧改良应同宣传民族主义和民主革命联系起来。《二十世纪大舞台》明确提出其宗旨是“以改革恶俗,开通民智,提倡民族主义,唤起国家思想,为唯一之目的”[6]。这是戏剧改良倡导者的根本要求,也是他们倡导戏剧改良的根本目的。其大力宣扬发起《二十世纪大舞台》的精神在于“戏剧改良”,强调戏剧的社会作用。即其“戏剧改良”,主要是从功利主义出发,强调戏剧为现实政治斗争服务,是为推翻清朝统治和实现国家独立、自由、民主的根本目的服务的。文章写道:“黄帝子孙受建虏之荼毒久矣。中原士庶愤愤于腥擅异族者,何地蔑有?徒以民族大义,不能普及;亡国之仇,迁延未复。今所组织,实于全国社会思想之根据地崛地异军,拔赵帜而树汉帜。他日民智大开,河山还我,建独立之阁,撞自由之钟,以演光复旧物、推翻虏朝之壮剧快剧,则中国万岁!《二十世纪大舞台》万岁!”[7]故而,“戏剧改良”并非目的,而是手段,是实现民主革命过程中唤醒民智、感化社会的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社会力量。柳亚子的《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辞》,作为他倡导戏剧改良的宣言,更是极力主张要利用戏曲宣传共和,宣传革命,以开通民智,使人民担负起“驱除鞑虏”、“光复中华”的历史重任。

二、戏剧内容要具现实意义

戏剧有重大的社会作用,它关系着世俗民风,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命运,而当时的戏剧内容陈旧,严重脱离现实,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民主革命的需要。所以,当柳亚子认识到传统戏曲的这种不足和缺陷时,认为,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革新。他大声疾呼改革戏剧内容,使之成为民主革命的有力武器。在《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辞》中,作者描绘了当时大多数戏剧演出的内容,并对其提出了革新要求。“万族疮痍,国亡胡虏,而六朝金粉,春满红山。覆巢倾卵之中,笺传《燕子》;焚屋沈舟之际,唱出《春灯》。世固有一事不问、一书不读的鞭丝帽影、日夕驰逐于歌衫舞袖之场,以为祖国之俱乐部者。”[8]在民族危亡之际,灯红酒绿、醉生梦死、不问时事的戏剧演出,不能使戏剧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也不能适应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需要,但其“利用之机,抑未始不在此”。[9]应因势利导,对戏剧题材内容进行大胆的革新改良。柳亚子提倡结合现实斗争,编演具有民族思想和爱国精神的历史剧,即编演有利于揭露统治者的历史罪恶,及烈士遗民的反抗斗争,唤醒民众推翻满清统治光复中华的剧目,赋予剧作以新的思想,以此来教育人民,为当前的政治斗争服务。文中说:“以《霓裳羽衣》之曲,演玉树铜驼之史,凡扬州十日之屠,嘉定万家之惨,以及虏酋丑类之慆淫,烈士遗民之忠荩,皆绘声写影,倾筐倒箧而出之;华夷之辨即明,报复之谋斯起,其影响捷矣。”[10]同时,大力提倡把外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题材和人物形象搬上中国戏剧舞台以鼓吹西方民主政治,激励中国人民。“欧、亚交通,几五十年,而国人犹茫昧于外情。吾侪崇拜共和,欢迎改革,往往倾心于卢梭、孟德斯鸠、华盛顿、玛志尼之徒,欲使我同胞效之;而彼方以为吾为邹衍谈天,张骞凿空,有安能有济?今当捉碧眼紫髯儿,被以优孟衣冠,而谱其历史,则法兰西之革命,美利坚之独立,意大利、希腊恢复之光荣,印度、波兰灭亡之惨酷,尽印于国民之脑膜,必有欢然兴者。此皆戏剧改良所有事,而为此《二十世纪大舞台》发起之精神。”[11] 借用外国国家革命成功及亡国耻辱正反两方面历史题材,以宣传民主革命和民主、自由、独立思想的剧作,对唤醒人民的抗争意识、激发民众的民族情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戏剧这一宣传教育形式更为大众化

在将戏剧同其他艺术形式和宣传工具如著书、演说的比较中,他认为戏剧更具心为之动、情为之移,并从而受感化和教育的艺术感染力。一些仁人志士虽有志于社会改良与革命,欲在民众中制造舆论,进行思想启蒙,但资产阶级阳春白雪式的革命宣传曲高和寡,简单地利用著书立说的形式也往往难有成效。“虽然,热心之士,无所凭藉,而徒以高文典册,讽诏世俗,则权不我操;而‘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崇论闳议,终淹殁而未行者,有之矣。”[12] “研究群理,昌言民族,仰屋梁而著书,鲰生狗曲,见而唾之;以示屠夫牧子,以为岣嵝之神碑也。登大演说台,陈平生之志愿,舌敝唇焦,听者充耳。”[13]其原因是民众愚钝,往往泥于现在而不知有过去与未来,而启蒙者也没有去寻求一种适合普通民众的宣传方式,只能以文人的方式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张,脱离了广大的下层人民群众。故,其所谓开启民智,只能是一种文人的一厢情愿,收效甚微。“以如此之智识,而强聒不舍以“驱除”、“光复”之名词,宜其河汉也”[14]。“又见夫豆棚柘社间矣,春秋报赛,演剧媚神,此本不可谓善良之风俗;父老杂坐,乡里剧谈,某也贤,某也不肖,一一如数家珍;秋风五丈,悲蜀相之陨星;十二金牌,痛岳王之流血。其感化何一不受之于优伶社会哉?”[15]但中国戏剧作为一种融音乐、舞蹈和曲文为一体的视觉和听觉兼备,颇具形象性,直观性等特点的一种民间喜闻乐道的艺术形式,具有通俗明白、易于感动人心的巨大艺术感染力。一般说,它不受观众文化水平的限制,即使不识字的“屠夫牧子”,也能通过演员的舞台表演作用于观众的听觉、更重要的是视觉来感知戏剧的思想内容,从而受到教育。

四、戏剧改革应理论倡导与艺术实践相结合

柳亚子认为,正是由于汪笑侬等人到上海演出,积极倡导戏剧改良,编演大批新剧目,形式上的大胆创新,赢得广泛赞誉,初步造成声势,为《二十世纪大舞台》的创刊奠定了基础;而《二十世纪大舞台》的创办宗旨,又在于进一步促进和普及戏剧改良。“基础既立,机关斯备,组织杂志,以谋普及之方,则前途一线之希望或者在此矣!”[16] “今兹《二十世纪大舞台》,乃为优伶社会之机关,而实行改良之政策;非徒以空言自见,此则报界之特色,而足以优胜者欤!”[17]。只有鼓吹理论的阵地报馆和实践之舞台相结合,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才能实现民主革命之目的。“今所组织,实于全国社会思想之根据地,崛起异军,拔赵帜而树汉帜。他日民智大开,河山还我,建独立之阁,撞自由之钟,以演光复旧物,推倒虏朝之壮剧、快剧,则中国万岁!《二十世纪大舞台》万岁!”[18]不仅指出了办刊的宗旨,也以高昂的激情,希冀以戏剧改革来迎接革命胜利的到来。

柳亚子的戏剧理论核心问题:是否服务于民主革命这一论题。戏剧理论主张的提出实质主要是利用戏剧这一艺术形式来表现启蒙思想,以期启迪民智、提高觉悟,达到民主革命的目的。他把“戏剧改良”仍视为和“诗界革命”一样,主张所谓“旧瓶装新酒”, 即以旧形式表现新内容, 侧重于内容的革新,他“只是要借用戏剧这一文学体裁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只是要借此抬高戏剧的身价” [19]。因而,过分夸大戏剧艺术的社会功能,忽视了对戏剧的语言、叙事形式等戏剧艺术形式和戏剧的审美性的革新与探索,忽视戏剧作为一种独特艺术形式的特殊规律,对戏剧创作实践缺乏指导意义。然而,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与特定的历史境遇中,其“戏剧改革”主张重视戏剧的社会功能,强调戏剧为现实政治斗争服务,适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新形势,为民主革命作出了贡献,有其现实意义。

注释:

[1] 梁淑安.近代戏曲改良运动的先锋柳亚子与陈去病——兼谈南社社员在剧本创作与舞台艺术方面的实践活动[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15.

[2]郭延礼.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第三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62页.

[3][4][5][7][8][9][10][11][12][13][14][15][16][17][18], 陈多、叶长海.中国历代剧论选注(上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459页,458页,458页, 460页,459页,459页, 459页,459页, 459页, 460页,459页,459页, 459页, 458页,460页.

[6]<二十世纪大舞台丛报>招股启并简章[J].二十世纪大舞台,1904,(1).

[19]张俊才.近代戏剧改良运动始末及意义[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73.

(作者简介:何 霞(1981-),女,甘肃会宁人,西北师范大学在读硕士,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教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柳亚子
革命诗人柳亚子
题《张苍水集》
柳亚子两写遗嘱
柳亚子教育子女的智慧
柳亚子:放任爱,不干涉
辛亥革命中的“吴江三杰”
毛泽东诗文开导
柳亚子和周恩来之间的“龃龉”
国民党开除柳亚子党籍
柳亚子向毛泽东要过颐和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