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合理开发与利用文化资源的思考

2012-11-15谢弥丽

群文天地 2012年19期
关键词:文化资源文化产业文化遗产

谢弥丽

摘要:文化资源类型丰富,文章针对文化资源中最重要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以及文化遗产三个方面,集中阐述关于合理开发与利用文化资源的几点思考与建议。如何合理开发与利用文化资源是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首要面对的问题,笔者认为通过文化事业公共化,文化产业市场化,文化遗产生活化这三方面的合力,可以为今后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可行性参考建议。

关键词:文化资源;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遗产

一、突出文化事业公共化,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建立结构合理、发展平衡、服务优质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广大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文化利益。在城区,各级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功能应当在文化生活方式日趋多元的大气候中得到应有的提升;在农村,文化活动的展开要打破“送戏下乡”的固有模式而达至自觉性的常演常新,将有限文化资源最大限度的覆盖到群众的日常生活。

1、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合理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农村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升乡镇基层文化设施的服务能力,以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带动农村文化活动开展,在城乡结合部及乡村重点开设城乡文化交流平台,鼓励城市文化资源向乡镇分流,并对公益性乡镇文化设施建设在融资、用地、税费等方面给予优惠;通过切实有效的构建农村文化发展平台,可以使当前的城市文化服务重心彻底下移,从而为广大农村带来实实在在的文化利益;加强城区文化设施大项目与基层文化设施双管齐下的均衡发展, 有利于增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活力,促使公共文化资源公共化的配给。

2、建设乡镇公共文化示范基地。建设一批乡镇以乡镇文化站为先导,村级文化活动室为主体,构建起集图书阅览室、培训室和综合活动室“三室一体”的文化设施服务网络,有效促进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均衡性,主动将有可操作性的乡镇公共服务经验推广到具备近似发展路径的其他周边村镇。

3、推进业余群众文化队伍建设。开展农村群众文化队伍培训平台,以农村业余文艺骨干为重点,以市和区文艺团体工作者义务定向培训为辅助, 加紧组建以民间艺人为主体,以镇村曲艺团、小剧团、秧歌队等为载体的业余文艺团队。这样可以将城市中较先进的文化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扩充到村镇等基层文化服务队伍中去,打破了原有的“送戏下乡”的短暂性对接服务模式,更好地从根本上建立起基层业务群众文化队伍。

二、加强文化产业市场化,打造文化产业集中示范园区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必须进一步解放文化生产力,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打破地区、部门和行业界限,最大限度地优化文化资源的配置,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办文化,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1、优化产业结构,打造特色品牌。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优化产业环境,增强产业实力。以政府规划为指导,以市场调控为基础,促进文化产业结构全面升级。要选准重点和切入点,尽快打造一批能够产生品牌效应的知名文化产品和知名文化企业。发展特色文化产业,走品牌带动之路,着重挖掘和重塑老字号文化品牌,开发和推广创新型文化品牌,积极开发和培育具有国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品牌,以品牌扩大影响,吸附资本,开拓市场,带动产业整体发展。

2、合理布局基地,建立规模经营。应规划设置规模化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打造和完善文化产业链。推动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引导建设省级甚至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规划建设人才、资源、技术集中,富于特色的民营文化经济园区、创意高新技术文化产业园区等。摆脱文化经济长期受计划经济条块分割的影响,推进文化小微企业跨地区、跨行业经营,形成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滚动开发的产品链条,开拓整个文化产业、相关产业综合开发的新局面。建议在规划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时,参照国家高新技术园区或经济开发区实行优惠政策和重点扶持,打造若干规模较大、特点鲜明、文化企业集中、产业链相对完善的文化产业园区。

三、推动文化遗产生活化,强调双遗产协调发展

1、文化遗产保护要融入百姓生活。只有进一步将文化遗产的保护融入到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融入到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中去,文化遗产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在城市建设方面,建议结合多次文物及文化资源普查成果,将文物保护修缮与城市主题公园建设、绿地建设、特色街区建设有机融合,使文物保护和城市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建议充分发挥现有文化资源,合理利用古村落,古遗址等文物保护单位,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小戏,民间文学、传统技艺等,使之成为当地村民的休闲娱乐场所和文化活动演艺场所。

2、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协调发展。文化遗产应和自然景观融合一体,重拾当地具有历史特色的文化生命力。将众多文化遗产要素有机地融入到旅游景点的建设中来,通过项目建设,充分将文化遗产保护和合理利用与旅游发展结合起来,景区内的大批文物可以得到保护修缮。建议文化部门与旅游部门加强沟通,通力协作,促进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和旅游事业的和谐发展。

3、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可以通过建立生态博物馆试点,强调动态的保护理念与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继续活态传承的保护措施,开展民间艺人调查,以资格评定、职称评审等方式资助代表性传承人授徒传艺,并提供必要的传习活动场所。此外还需多方培养传承人,摆脱以往一对一的口传心授方式,将非遗传承知识诗歌化、口诀化甚至故事化后,进入小学生课堂和传承基地,解决传承中后继乏人的问题。

(作者单位:衢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猜你喜欢

文化资源文化产业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Tough Nut to Crack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化
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