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十年间医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综述*

2012-11-15李建民宋文民杜琳英

潍坊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健康状况医学生心理健康

李建民,宋文民,杜琳英

(1.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2.潍坊医学院,山东 潍坊 261042)

“社会发展以人为本,人的发展以健康为本”。健康成为现代人们的重要追求。随着人类对于健康认识的逐步深入,特定人群的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愈加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近几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已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医学生作为“亚群体”有着不同于一般大学生的特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应值得人们关注。

1 研究文献时间序列分析

1.1 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时间序列分析

以中国知网为检索平台,以“大学生心理健康”为题名进行模糊检索,检索域横跨多个学科,时间从1980年—2010年,共检索到6330条目标文献。为清楚地反映出近三十年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变化的趋势,以五年为一变化刻度,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具体分布情况见图1。

图1 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文献的时间序列分析

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文献的时间序列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在三十年间发展极不均衡,但也非直线式上升,见图1。在1980年代,学术界仅贡献了21篇相关研究成果。不言而喻,那时心理健康概念刚被引入国内,研究学者相对较少;也从另外一个角度也折射出当时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没有引起更多关注。1990年代,研究成果有了一定突破,是前五年的22倍之多。可以解释为研究群体不断扩大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开始引起社会一定程度的关注。到了21世纪,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数量呈井喷式突增,近五年更甚。这与当前大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增多,人们对于这一问题认识程度的加强以及研究群体的继续扩大紧密联系。当然不可否认,这些文献里面良莠不齐,滥竽充数者有之。总之,通过简单地文献梳理,可以清晰地看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当前社会、学术的热点问题。

1.2 医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时间序列分析

那么,医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将视线转向这个独特的群体。同样是在中国知网平台上,以“医学生心理健康”为检索词,进行模糊检索,共检索到目标文献279条,具体检索结果见图2。

图2 医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文献的时间序列分析

不难看出,医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从1980年代中期起步,随时间推进呈递增趋势,尤其是近十年研究数量更是猛增,构成了整个研究总量的主体。就其整体分析,其变化态势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趋势基本一致,见图1和图2。说明医学生是大学生群体的一部分,个体自然受到总体变化的影响。当社会和学术界开始普遍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时,自然也会有学者将视线投入医学生这个群体,进行专项研究,并随着时间的推进,研究逐步深入,研究数量不断增长。

对二者在数量上的强烈对比进行分析。以2006-2010年为例,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数量是医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数量的27.5倍。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大学生群体庞杂,包含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等12大学科门类的学生,医学生仅是其中的一类,研究数量自然要少。二是简单从对比数量上分析,缺乏足够证据说明医学生与其他学科门类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其样本的代表性还值得进一步研究。但我们也不能轻易否定医学生群体的特殊性。考虑到职业特性、学习场所(集中在医药院校)、学习压力、社会大环境等多个方面应给与这个群体更多的关注。

2 医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内容分析

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我们获得了医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在数量上的发展态势。为充分了解医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现状,有必要对其质,即研究内容做进一步分析。由于近十年是医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突增期,因此截取近十年(2001-2010)关于医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256篇文献,对其具体研究内容和研究视角做细致剖析。

依然是在中国知网平台上,通过设定条件,包括检索项:题名;检索词:医学生心理健康;时间:2000-2010年;排序:时间;匹配:模糊等进行跨库检索,共检索到256篇有效文献。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45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_世纪期刊0篇;中国博士论文数据库0篇;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11篇。

对256条文献的题名进行模糊分类,逐条分析后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见表1。

表1 医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内容

就256条文献而言,各个研究内容相互交错:有的在调查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对其影响因素一并进行了分析,甚至探讨了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在分析医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时,有的已经涉及到了其他心理因素与之发生的关系;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体育、音乐、生活技能),很难说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研究。为了“快刀斩乱麻”,只好从研究的主旨和视角入手,在各个研究内容之间硬生生地塞进了一个标签,使之看似泾渭分明。但真正在研究过程中,却很容易就将上述分类体系打得支离破碎。因此,表1所呈现是一种最为浅显的分类方式,但也不失为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式。

2.1 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通过表1对心理健康研究现状进行的简单梳理,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目前学术界对于医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状况调查,共有128篇文献,占近十年来(2001-2010)研究总量的一半。由于研究量大,研究视角分布也最为广泛。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医学生群体的“亚群体”进行了专项研究。以民族视角为例,袁震[1]对湖北民族土家族学院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论为土家族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国内其他地区大学生;许建国等人[2]对汉族和壮族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比较,得出壮族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高于汉族学生的结论;和丽梅等人[3]对1655名少数民族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研究,发现1655名少数民族医学生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为25.32%,其中强迫症状最多,躯体症状最少;马迎教等人[4]对少数民族地区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3年追踪观察;金政国等人[5]比较了汉族和朝鲜族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认为健康适应因子应激源的民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结论。不同研究视角的广泛参与,使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愈加立体化,多元化的研究视角也为我们后继者的研究提供了切入依据。通过表1具体研究视角的呈现,我们不难发现医学生心理状况调查研究一般采用分类比较的研究范式,如男生与女生、医学与非医学、医学生与师范生、实习前后等。在这些分类里,既有传统的分类(性别、年龄、学习层次),也将社会热点(网络成瘾[6])或特殊事件(汶川地震[7])作为节点进行横向或纵向对比分析,可谓精彩纷呈。

2.2 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表1显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总量排在第二位,反映出它也是学者们较为关注的话题。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后发现问题,就要思考如何去解决这一问题,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过程实质就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学者们基于不同的范式,探讨了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策略、实现途径及障碍等,如刘晓芹等人[8]提出了“评估—实施—再评估—再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李显成[9]从强化认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了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郑圣德与周利华[10]就以网络为基础实施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构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平台是开展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戴玲等人研究认为缺乏师资力量、专业特性被忽视、过于注重理论等方面是当前医学生健康教育实施的主要障碍。

2.3 医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在整个研究总量里,医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研究也占有一定的比重,排在第三位。对31篇相关文献进行二次分析后,认为此项研究可大致分为三类:一是整体分析,如马迎教等人[11]进行的“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发现家庭社会经济状况与生活事件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较大。第二种就某一影响因素深入研究,如严虎等人[12]就家庭环境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家庭环境与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着显著相关性。第三种是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深入分析医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如黄仙红等人[13]和王媛等人[14]所进行的研究,前者认为结构方程模型在使用上比很多传统的统计方法更具有优势;后者进一步研究发现,医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依次为:生活困扰、入校时间、人际关系、学校满意度、生存压力、个人状态和家庭环境。如此分类,仅是表达与理解的需要,没有任何的不恭,排序不分前后。无论哪一类研究都是科研人员创意、精力和心血的结晶,都是医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大厦上不可或缺的砖石。但应看到,学术研究更需要一种吸纳百川、取他山之石攻己之玉的勇气和永不停息积极探索的精神,将其他学科理论应用于本学科,大胆地借鉴、移植并加以实证研究。由此,将结构方程模型应用于医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研究更加令人欣喜。

2.4 医学生心理健康与其他心理活动的关系

表1显示出,研究数量排在第四位的是医学生心理健康与其他心理活动的关系。心理健康仅是人类错综复杂心理活动的一部分,必然与其他心理活动发生重要联系。在这类研究中,医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最为常见,有10篇之多,约占此类研究总量的37%。时间跨度从2003年至2009年,其中2008年4篇,其他年份各1篇。在这类研究中,研究者心理健康测量普遍采用了SCL-90量表,而用于人格特征的测量工具差异明显,如黄建中等人[15]是以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为测量工具;王岚等人[16]采用的是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量表(16PF);白俊云[17]则用了大五人格简式自评量表问卷(NEO-FFI)的中文译本。不管采用何种量表,研究结论普遍认为加强健全人格教育是搞好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关键。

2.5 医学生心理健康与外在行为关系

在医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总量中,外在行为与医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研究数量相对较少。对此类研究的22篇文献仔细阅读后发现,这类研究又大致可分为方向截然不同的两类:一类是体育、音乐、生活技能训练等对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另一类是心理健康对医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心理健康干预研究的假设是:心理健康问题不是天生的,更不是永恒不变的,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干预,使某些“越轨”的心理特质顺利回归,或使弱化因素得到强化。无疑,这是非常有道理的。至于选择何种干预手段是基于研究者本人的研究兴趣、研究方向以及工作环境等多因素交融的结果。在第一类研究中,有3篇文献是关于体育干预研究的,而音乐和生活技能训练干预研究各占1篇。3篇体育干预研究的作者全部是医药院校的体育教师(章巨焕[18]、秦大魁[19]、周忠林[20]),这一现象说明了三个问题:一是医学生乃至普通学生心理健康研究需要其他学科理论的介入,其丰富的研究领域为不同学科的介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肥沃的土壤,同时又创建了包容的学术氛围,欢迎各学科力量的积极参与;二是随着体育的繁荣发展,体育社会现象的数量迅速积累,它占有越来越多的社会时间,占据越来越多的社会空间,发出越来越多的社会信息,对人类社会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体育的应用范围自然越来越广,体育是一个可以实现参与医学生乃至普通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很好载体,或者说后者的研究离不开体育的积极参与;三是已有体育界人士认识到这一问题并积极付诸实践,他们灵敏的学术嗅觉、高尚的学术自觉令人钦佩。同样用音乐、生活技能训练进行尝试干预研究的努力也令人称道。但不容忽视的是,就目前情况而言,体育、音乐、生活技能训练等用于医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研究的基础还很薄弱,研究人员太少,研究层次相对较低。如在其他领域大量的实验已经证明了体育干预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正面影响[21],而目前对于医学生进行的体育干预较多的是通过样本的特殊性进一步验证这一结果的合理性,创新精神俨然不够。这对于有志于从事此类研究的后继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不断扩大参与干预手段的范围,吸引更多学科参与,使更多学科服务于医学生或普通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另一方面需要研究人员在进行移植的基础上,加强学术创新,将其他理论应用于医学生或是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领域所产生的衍生品和次生品另生新枝,实现学术反哺。

[1]袁震.湖北民族学院土家族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3):320-321.

[2]许建国,马迎教,陆贤杰,等.壮、汉族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事件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3):276-277.

[3]和丽梅,王耶盈,木崇仙.1655名少数民族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09,9(3):577-579.

[4]马迎教,许建国,陆贤杰,等.少数民族地区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3年追踪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5):895-896.

[5]金政国,熊英环,方今女.汉族和朝鲜族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生活事件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9):1082-1084.

[6]韩慧,芈静,张玉媛.网络成瘾与非成瘾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6):554-555.

[7]刘利,邱培媛,马骁.5.12大地震1周年后绵阳某高校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8):3498-3500.

[8]刘晓芹,刘殿恩,王艳郁.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5):472-473.

[9]李显成.浅析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7):164-165.

[10]郑圣德,周利华.以网络为基础实施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J].中国校医,2010,24(1):70-71.

[11]马迎教,许建国,林健燕,等.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5):613-614.

[12]严虎,郑小燕,张晓洁,等.家庭环境与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及影响因素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1):79-81.

[13]黄仙红,沈毅.结构方程模型在医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1):52-54.

[14]王媛,郭剑,王建华,等,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医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10):907-908.

[15]黄建中,王嘉.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相关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3,30(2):154-155.

[16]王岚,闫勃,王立金.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6,22(6):433-435.

[17]白俊云,王红,李华.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4):405-407.

[18]章巨焕.医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相关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6):824-826.

[19]秦大魁.发挥体育学科优势促进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医学教育探索,2008,7(3):292-293.

[20]周忠林,路宗霞,王培育,等.体育干预对医学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2):258-260.

[21]张力为,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38-542.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医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
中年教师健康状况及体育参与行为研究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