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期掺水在低产油田低温集输系统上的应用

2012-11-15李轶男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九采油厂

石油石化节能 2012年3期
关键词:集油回油古拉

李轶男(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九采油厂)

周期掺水在低产油田低温集输系统上的应用

李轶男(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九采油厂)

以回油压力为控制参数,优化掺水时间、掺水量和掺水温度,实施周期掺水。分析了敖古拉油田原油物性、流变性对周期掺水的影响,并开展了周期掺水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周期掺水可减少油田注水量,节约用气量,降低掺水泵耗电,低温集油经济效益非常可观,为低产油田实施周期掺水集输提供了依据和现场指导。

周期掺水 低温集输 推广应用

1 敖古拉油田低温集输概况

大庆敖古拉油田建有转油站1座、阀组间6座,管辖机采井65口,采用单管环状集油流程。全油田综合含水率89%,转油站掺水温度65℃,回油温度27.4℃,阀组间平均掺水温度61℃,回油温度28℃。

2 周期掺水的影响因素

2.1 原油物性对周期掺水的影响

油田的原油黏度低,凝固点低,含蜡、含胶量低(表1),所以原油物性有利于周期掺水的开展[1]。

表1 敖古拉油田原油物性

2.2 含水率对周期掺水的影响

原油温度在32℃、34℃时转相的含水率为50%,原油温度在36℃、38℃、40℃时转相的含水率为40%。含水率由40%升高到50%的过程中,32℃、34℃的原油黏度随着含水率的升高而升高,36℃以上的原油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不同温度的原油含水率超过50%时黏度均下降,当含水达到70%时,黏度都在很低范围内。

从油田原油流变特性曲线(图1)可以看出,在相同温度和相同剪切速率下,含水率增加,表观黏度降低。

从原油黏度随含水率的变化和流变性可知,原油含水率越高其黏度越低,当含水率大于70%时,有利于周期掺水。

2.3 产液量对周期掺水的影响

随着油田含水逐渐上升,采出液在集油管道内沿程损失减小。当含水一定时,井口原油温度随产液量增加而升高,原油的黏度减小;井口原油温度随产液量减少而下降,原油的黏度增大。所以产液量高的集油环有利于周期掺水。

3 现场试验效果分析

3.1 确定周期掺水集油环

大庆敖古拉油田共有阀组间6座,掺水集油环14个。选取6#阀组间1、2、3、4环为周期掺水集油环,见表2。

3.2 掺水周期的确定

在进行周期掺水试验时以集油环回压变化作为判断标准,来确定掺水周期。根据油田的实际生产规律和管理经验,规定停掺水前后集油环回油压差不得超过0.2MPa,对于个别回油压力高的集油环回油压力不得超过0.5 MPa。当回油压差或回油压力高于界限值时开始恢复掺水,掺水24 h后停掺,最后确定出该集油环的掺水周期。

表2 周期掺水确定的集油环

6#阀组间1环综合含水77%,回油压力0.35 MPa。停掺水后回油温度在18~19℃,停掺水22d时回油压力保持在0.35 MPa左右,22d后回油压力逐步上升,在停掺水30d时回油压力上升至0.56 MPa,回油压差超过0.2MPa,开始恢复掺水,24 h后停掺。最后确定6#阀组间1环掺水周期为停掺水30d,见图2。

6#阀组间2环综合含水79%,回油压力0.33 MPa。停掺水后回油温度在17~19℃,停掺水22d时回油压力保持在0.35MPa左右,停掺水24 d后回油压力逐步上升,在停掺水30d时回油压力上升至0.58MPa,回油压差超过0.2MPa,开始恢复掺水,24 h后停掺。最后确定6#阀组间2环掺水周期为停掺水30d,见图3。

6#阀组间3环综合含水89%,回油压力0.45 MPa。停掺水后回油温度在16~17℃,停掺水80d时回油压力保持在0.48MPa左右,80d后回油压力逐步上升,在停掺水90d时回油压力上升至0.53 MPa,回油压力超过0.5MPa,开始恢复掺水。最后确定6#阀组间3环掺水周期为停掺水90d,见图4。

6#阀组间4环综合含水91%,回油压力0.35 MPa。停掺水后回油温度在19~21℃,停掺水72d时回油压力保持在0.35 MPa左右,72d后回油压力逐步上升,在停掺水90d时回油压力上升至0.56 MPa,回油压差超过0.2MPa,开始恢复掺水。最后确定6#阀组间4环掺水周期为停掺水90d,见图5。

试验前后对比,敖一转油站掺水温度由65℃降低到62℃,回油温度由45℃降低到30℃,日掺水量由1895 m3下降到1131 m3,日掺水量下降了764 m3;掺水泵日耗电由1957k W h下降到1148 k W h,日节约用电809k W h,平均日耗气由4031m3下降到3081 m3,日节约用气950m3。平均每天创造经济效益1304.5元,低温集油经济效益非常可观,极具推广价值。

4 周期掺水的推广前景

周期掺水时最低集油温度较凝固点低了12℃,但仍可平稳输送,其原因是在高含水状态下,在管内流动过程中形成了水包油型液体,原油与管壁接触机会变少,水流的剪切力足以使少量附着在管壁上的原油脱落。

含水率高是周期掺水的关键因素。大庆杏西、新站、敖古拉油田综合含水率都在70%以上,含蜡、含胶量少,有利于开展周期掺水,见表3。

表3 各油田原油物性

大庆龙虎泡与敖古拉油田大部分集油环含水率已达到80%以上,2009年6—8月对两个油田的30个集油环实施不加热集输,2010年对这两个油田延长不加热集输时间,在4、5月份及9、10月份实施周期掺水;杏西和新站油田在5—10月实施周期掺水。全油田周期掺水可节电42.5×104k W h,节气100×104m3。

5 小结

1)低产油田具有周期掺水的可行性。含水率在70%~80%之间的集油环掺水周期为停掺水30 d;含水高于80%的集油环掺水周期为停掺水90d。

2)油田集油环所带油井的产液量、产油量不受周期掺水影响。

3)回油压力是判断掺水周期的合理依据,精细的管理是周期掺水的有力保障。

[1]张久凤.敖古拉油田不掺水常温集输[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0(9):49.

10.3969/j.issn.2095-1493.2012.03.008

李轶男,2002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校,石油地质专业,从事地面工程管理工作,E-mail:cy9aglliyn@petrochina.com.cn,地址:黑龙江省大庆油田第九采油厂敖古拉作业区技术队,163853。

2011-12-01)

猜你喜欢

集油回油古拉
多联机回油检测技术研究
解决低温环境下齿轮箱内润滑油回油不畅问题
古利和古拉
华北油田西柳站伴热集油工艺能耗测试与优化
贝28作业区集输系统运行参数优化
《古利和古拉》
———走进去,就感到快乐
越读越快乐——《古利和古拉》
小型氨制冷系统中集油包爆炸事故分析
大庆外围油田的原油集输工艺
外围零散低产区块油井举升集油方式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