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师爱上新教育
2012-11-12宫高潮李晓安
◎/宫高潮 李晓安
我是一名从事教育工作近四十年的老教师,教学中尝试过“布鲁姆”“三段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法,但最终使我放不下、忘不了的是新教育。自从遇上她,便一见钟情。一路走来,我与新教育相知、相识、相爱。
一年前,我初识新教育。刚开始我以为,或许又是哪位专家学者在为自己的学说鼓噪,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地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在新教育的引领下,老师、学生、学校都变了。
一度被考分的阴霾笼罩得死气沉沉的校园,在醒目处挂上了《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等中华文化经典的大幅宣传牌,校园的墙壁上绘制了“犟龟”“毛毛虫变蝴蝶”等儿童故事插图;教室里,“读写绘”作品、班级公约、班徽、读书笔记、书法作品、手抄报等专栏让学生才能得以充分展示,朗朗的读书声、嘹亮的歌声在校园上空荡漾……
过去很不喜欢读书的老师慢慢离不开阅读了,而且说起话来,观念新,视野广,且颇有深度;课余时间老师们聚在一起切磋麻将的少了,博客、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每月一事成了热点话题。
以前语文课上连一个自然段都读得断断续续、结结巴巴的吴真同学,现在却能够很有感情地一口气读完一个故事。一向不爱写作文的刘巧,竟然在两大本《书香留痕》上写下了文字优美的读书笔记。性格内向,不愿与父母交流的三(2)班王晓丽同学在“给父母的信”中写道:“我还不是很大,请不要期望我把一切都做得完美,不要总对我指指点点,让我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我要独立成长,你们的关心我懂,但请相信女儿能够独立……”以前懵懵懂懂,只顾玩耍的六(1)班张琼同学读了汶川地震故事《母亲清醒一刻》后写道:“灾难可以夺走一个人清醒的神智,但永远夺不走一颗母亲的心,猝不及防的灾难常常让人们变得异常的脆弱,但常常也能让那些平日里被隐藏起来的人性之光变得铿锵凛然和鲜亮悠长。”
一本本《书香留痕》,一篇篇读书笔记,流露出同学们的真情实感,充分展示了他们的快乐与收获。
同学们在课堂上讨论问题时思维也格外敏捷,气氛分外活跃,结论也来得迅速,语言表达比过去有了质的飞跃,老师上课自然也轻松了许多。
目睹身边的变化,我不禁感慨:是新教育改变了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了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了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了教育的科研范式。就在这些改变中,我清楚地感到了自己的成长,以及学生的成长。
现在走进教室,我感觉眼前格外明亮;听着同学们诵读,我心情异常舒畅;与同学们一起讨论问题,一起交流读书心得,一起领略文本的精彩,感觉自己年轻了许多。啊!原来我这个老教师也爱上了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