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椰菜缺钼症防治试验

2012-11-12黄翠菊王正福常绕林

云南农业科技 2012年2期
关键词:花椰菜长势叶片

黄翠菊,王正福,卢 溢,梁 兰,常绕林

(1.通海县土壤肥料工作站,云南通海652700;2.通海县九街镇农业技术农机工作站,云南通海652703;3.通海县杨广镇农业技术农机工作站,云南通海652704)

花椰菜是通海县的主栽蔬菜品种,年种植面积3 000 hm2,产品远销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杨广镇是通海县花椰菜种植面积最大的地方,年均种植面积906.7 hm2,占全县种植面积的30.2%。2010年5月2日,通海县土肥站和杨广镇农科站科技人员到杨广镇兴义村验收测土配方施肥试验,发现试验田周边的花椰菜长势不正常,表现不同程度的叶片皱缩,狭长条状,叶缘弯曲,凹凸不整齐,无叶、无心,生长缓慢或不长等症状,严重影响了当地农民的增产增收。通过调查了解这片田有66.7 hm2,属于杨广镇马家湾、兴义、义广哨3个村,原来是低凹田,杞麓湖水经常淹泡使其无法耕种,经从山上拉来紫沙石土回填改造恢复耕种。在这片田上种植的烤烟、白菜、莴笋、花椰菜等作物与其他片区相比长势都不正常,特别是花椰菜不良症状表现较为严重,产量只有正常田块的1/3~1/2。通海县土肥站技术员针对症状查找资料初步确定为缺钼症,并选择花椰菜缺钼症状最严重的王文友农户的承包田展开喷施不同浓度的钼酸铵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花椰菜品种金博利,99%钼酸铵。

1.2 试验时间及地点

试验时间2010年5月3日至6月18日,地点通海县杨广镇兴义村6组王文友责任田。

1.3 试验地基本情况

前作为洋葱,土壤紫砂石土,肥力较差。

1.4 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3个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9.1 m2。各处理在发现症状后的5月3日和5月13日喷施不同浓度的钼酸铵溶液,其他施肥管理措施一致;小区产量实收,目测肥效安全(在第2次喷施钼酸铵叶面肥7 d后对每小区逐株进行目测观察),结果进行方差分析。

处理1:用0.02%钼酸铵溶液喷施2次,间隔10 d。

处理2:用0.05%钼酸铵溶液喷施2次,间隔10 d。

处理3:用0.1%钼酸铵溶液喷施2次,间隔10 d。

1.5 试验过程

2010年4月10日移栽,5月2日发现症状,5月3日第1次喷施钼酸铵溶液,5月13日第2次喷施钼酸铵溶液,5月20日肥效安全调查,6月5日开始采收至6月18日采收结束。

2 结果与分析

2.1 肥效安全调查

于第2次喷施钼酸铵叶面肥后7 d对试验小区内所有植株逐株进行目测观察,结果表明,喷施不同浓度钼酸铵溶液的植株没有肥害症状产生,处理间叶片长势上没有明显区别。

2.2 试验前后花椰菜长势照片对比

2.2.1 试验前花椰菜长势照片

从照片可以看出,试验前花椰菜长势不正常,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叶片皱缩,狭长条状,叶缘弯曲,凹凸不整齐,无叶、无心,生长缓慢或不长等不良症状。

2.2.2 喷施钼酸铵后的花椰菜长势照片

从照片可以看出,喷施钼酸铵后花椰菜不良症状消失,长势正常喜人。

2.3 不同处理的产量比较

从表1可看出,处理3产量最高达40 020 kg/hm2,其次是处理2为34 852 kg/hm2,处理1产量最低为30 894 kg/hm2。处理3比处理1增产9 126 kg/hm2,增 29.5%;处理 2比处理 1增产 3 958 kg/hm2,增12.8%。

对产量进行方差分析(见表2、表3),结果表明,处理2、处理3的产量与处理1的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

表1 各处理产量比较

表2 方差分析

表3 多重比较

3 结论

(1)用不同浓度钼酸铵溶液喷施,植株全部生长正常,原有的叶片皱缩,狭长条状,叶缘弯曲,凹凸不整齐,无叶、无心,生长缓慢或不长等不良症状消失,长势良好,叶片展开,特别是心叶全部展开,结球正常,产量显著提高,说明不良症状确系缺钼所致。

(2)喷施不同浓度钼酸铵溶液的花椰菜产量以处理3最高,且处理2、处理3与处理1产量间差异达显著水平。说明在缺钼较重的花椰菜上用0.02%、0.05%和0.1%钼酸铵溶液喷施2次均可取得明显的效果,但以0.1%钼酸铵溶液喷施2次更有利于提高花椰菜的产量。

猜你喜欢

花椰菜长势叶片
结瓜盛期“歇茬” 恢复长势有“方”
山西270多万公顷秋粮长势良好
孙德岭苦战30年化解花椰菜种子难题
基于改进Mask R-CNN模型的植物叶片分割方法
熟吃花椰菜对血糖好
花椰菜高产种植管理技术
察夏粮 看秋粮 总书记为何两次实地察看粮食长势
利用“人工叶片”从无到有生成燃料
我的植物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