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及临床意义
2012-11-10刘彦文
刘彦文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第一人民医院,辽宁 盘锦 124200)
糖尿病可引起血液流变学发生改变,反之,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变化也是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进而导致多种并发症的重要原因,所以血液流变学检测对揭示糖尿病慢性病变的发病机理及其防治都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探讨了糖尿病患者的血流变学改变,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观察组130例均为我院临床确诊糖尿病患者(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80例,年龄(57±11)岁,女性50例,年龄(54±8)岁;对照组100例,为门诊体检者,其中男60例,年龄(58±9)岁,女性40例,年龄(52±10)岁。
1.2 使用仪器
重庆南方数控设备公司生产的South990全自动血液黏度动态分析仪。
1.3 方法
空腹采集肘静脉血5mL,肝素抗凝,采血后4h之内用全自动血液黏度动态分析仪测定。
2 结 果
见表1。
表1 两组流变学检测结果(±s)
表1 两组流变学检测结果(±s)
检测项目 观察组(n=130)对照组(n=100)P全血高切(150/s)黏度(mpa.s)5.20±1.29 3.80±0.58 <0.01全血中切(60/s)黏度(mpa.s)6.93 ±1.93 5.06±0.79 <0.01全血低切(10/s)黏度(mpa.s)12.25 ±1.38 8.49 ±2.61 <0.01血浆黏度(mpa.s)1.82 ±0.65 1.61±0.15 <0.01 HCT(1/L)0.515 ±0.05 0.427 ±0.06 <0.05 RBC聚集指数 9.49 ±1.45 6.09 ±1.84 <0.01 RBC变形指数 0.33 ±0.122 0.68 ±0.22 <0.05血沉ESR(mm/h)11.4±3.4 13.7±4.5 <0.05血沉方程K值 44.92±1.91 42.33 ±1.68 <0.05
3 讨 论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后期多存在多种并发症,可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表1结果表明了糖尿病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中切黏度、低切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其黏度升高主要与血浆蛋白异常和红细胞理化性质改变有关[1],全血高切黏度增高与红细胞的变形性有关,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升高,表现出高血脂,过氧化脂质增加,使红细胞变形能力减弱,血液阻力增加、黏度增高,易形成微循环障碍;。低切黏度和血沉增高主要受红细胞聚集性影响,高血糖环境下,红细胞膜电性受到破坏,红细胞表面负电荷减少,使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聚集性增强。血浆黏度增高,主要是受血浆中大分子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纤维蛋白原、α1巨球蛋白、糖化终末产物增加使血浆黏度升高,糖尿病持续高血糖下,糖基化反应加快,从而糖化终末产物增加,且终末产物与动脉硬化有明显因果关系[2]。HCT增高表明糖尿病人处于高渗状态下,血液相对浓缩,也会造成全血和血浆黏度升高。总之,长期慢性高血糖可造成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管腔狭窄,同时脂代谢紊乱、血液黏度增高、血流缓慢、红细胞血小板聚集,微循环血管发生闭塞或血流不畅[3],进而导致多种并发症。故糖尿病患者在测量血糖的同时,应定期进行血液流变学的检查,对指导治疗、疗效观察及延缓并发症的发生,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贾银江,宋欣.正常人的血液弹性和触变性研究[J].微循环杂志,1998,8(1):30.
[2]侯芳玉,郭焱.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检测和临床意义[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分册,1999,20(6):256.
[3]朱慧芹.112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结果分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2,25(3):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