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油国有化的潮起潮落

2012-11-10

中国石油石化 2012年9期
关键词:国有化委内瑞拉阿根廷

○ 文/本刊记者 张 娥

石油国有化的潮起潮落

○ 文/本刊记者 张 娥

国有化—私有化—国有化……一轮一轮的国有化浪潮,随着油价高低轮回。

●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4月16日宣布,对YPF公司实行国有化,实现国家对石油资源的控制。 供图/CFP

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4月16日宣布,阿政府将强行控股该国第一大石油企业雷普索尔-YPF公司,对YPF公司实行国有化,实现国家对石油资源的控制。这一举措即刻引起强烈震动。对石油资源推行国有化,早已多次发生在拉美国家。阿根廷如何利用国有化的手段来维护自身利益?

全盘收缴式的国有化

将目光追溯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这一时期,民族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蒸蒸日上,成为了产油国国有化浪潮的导火索。

1922年,阿根廷创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国家石油公司,由此拉开拉美国家石油工业国有化的序幕。1936年,玻利维亚成为了第一个把在本国经营的外国石油公司收为国有的国家。时隔两年,墨西哥将境内所有外国石油公司强行收归国有。

伴随着国家独立运动的开展,国有化迅速在整个拉美及中东地区蔓延。拉美地区的委内瑞拉、阿根廷、厄瓜多尔、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以及中东地区的伊朗、伊拉克、利比亚、沙特阿拉伯等国纷纷加入到石油国有化队伍中,从而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掀起了世界第一次国有化运动的浪潮。

可以说,阿根廷、墨西哥、委内瑞拉是当时石油国有化的排头兵。当资源国发生石油国有化运动后,西方国家石油公司大都采取了对抗和抵制,通过撤走资金、技术人员,禁止该产油国的石油在国际石油市场上销售等措施,迫使资源国妥协,但似乎结果都很无奈。

这一次的国有化浪潮,造成了西方国家经济的衰退,却增加了产油国的收入,使产油国掌握了石油定价权,并导致了油价上涨,增加了产油国的石油美元,推动了产油国经济多元化的发展进程。

随着油价上涨,西方工业化国家与非产油发展中国家因支付昂贵的石油费用而出现了国际收支逆差,导致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各国内部经济结构发生了改变,缩小了各工业国之间经济实力差距,一些新兴工业国开始崛起。

石油国有化还改变了国际石油市场格局,削弱了英国石油公司在中东及拉美地区的势力,增强了美国石油公司在这些地区势力,并使大批国有石油公司以及小石油公司纷纷成长壮大,最终打破了“七姊妹”对世界石油工业的垄断局面。

有限度的准国有化

进入20世纪80年代,整个世界处于一个大动荡前夕,许多矛盾在不断酝酿着,积聚着。资源国纷纷实行了私有化政策,并鼓励外国投资者参与本国资源勘探开发投资。但随着石油资源的减少以及油价不断走高,跨国石油公司在高油价下赚取了丰厚利润,拉美国家却并没有获得太多好处。

于是,资源国政府不断要求从原油生产中获得更多利润,并要求从能源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收取资金来发展自身经济,以便解决社会需求等问题。 因此,拉美国家纷纷反思当年的能源私有化措施。推行国有化的国家基本上都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资金、管理技术方面存在一定先天不足,这一点具有共性。从技术经济方面看,石油行业是高投入、高风险行业,需要先进的勘探开发技术和管理水平。

这一时期的资源国都采取了有限度的国有化措施,并没有完全排挤外国投资者的参与,更没有采取没收外国资本或驱赶外国公司的做法,而是依然允许外国公司保留生产的经营份额。因此,也可以将这次国有化称为“准国有化”。 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即资源国试图在谋求一种新的合作模式,从而使资源国政府在石油的开发、经营和销售领域起控制主导作用。

面对国有化问题,世界各家石油公司只要涉及自身利益,都会想出各种应对方案,动用本公司拥有的政治经济资源与东道国进行博弈。壳牌石油公司、巴西石油公司、西班牙石油公司等希望通过谈判与资源国协商处理国有化问题。埃克森-美孚公司拒不接受委内瑞拉的强制性要求而将股权转卖给了雷普索尔公司,法国道达尔石油公司和意大利埃尼公司也由于未能满足委内瑞拉政府的新要求而被委国家石油公司(PDVSA)收回了运营权。

不过,最重要的是,此后世界大石油公司纷纷采取措施应对国有化风险,以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把握机遇。在投资前,众多石油公司建立了投资环境评估制度以及相应的措施体系,尽量避免向国有化风险高的地区和国家投资,并使公司在资源国实施国有化运动时能采取有效措施,使公司的损失减少到最小。许多石油公司为了转移风险,采取了与主权国家的政府或企业合资、进行政治风险保险、同其他公司或投资实体进行联合投资的措施。

救命草式的国有化

进入21世纪,国际形势出现重大变化,石油需求旺盛,石油供应瓶颈再次凸显,油价节节攀升,引发新一轮石油资源国有化,也可将其视为石油国有化第三阶段。

这一时期不同于前两个时期,显著特点是石油生产国政治经济地位独立。他们普遍通过立法改变私有化政策,强力推进油气资源的国有化,最大限度地扩大石油天然气的收入。在这一轮运动中,拉美地区再次挑起了大旗。

2006年3月,委内瑞拉政府宣布废弃20世纪90年代与外国石油公司签订的所有石油开发合同。同年5月,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签署法令,宣布对本国油气资源实行国有化。石油国有化浪潮再次抬头。

可以说,自从委内瑞拉推行石油国有化政策以来,政府所期望的政策效应不仅没有发生,而且石油税收不断走低。更有趣的是,当委内瑞拉石油公司全部是私有制结构时,每出口1美元的石油政府可获得80%的利润,而国有化之后严重抑制了外资的流入,导致委内瑞拉国内石油生产设备更新只能依靠国家大量资金投入。如果不投入这笔昂贵的费用,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每年可能会流失25%的石油产量,委政府由此背上沉重的包袱。

委内瑞拉的教训在于,可以将石油视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但绝不应把石油国有化视为救命稻草。眼下,再次推行国有化的阿根廷或许也会面临着相似的尴尬境遇。

阿根廷是南美地区石油资源较多的国家之一,尤其是海上油气资源比较丰富。但是从2000年以来,由于政府严厉管制,阿石油勘探和生产领域的投资不断减少,石油产量连续8年下降。阿政府认为该国第一大石油公司YPF公司的投资减少是造成油气减产的主要原因。

油气产量逐年下降,不得不高价进口油气。为此,阿联邦和地方政府不断向YPF公司施加压力,强行收回了该公司在阿根廷中标的多块油田。阿根廷6个省先后吊销了YPF的13个特许开采权,吊销的开采执照石油产量相当于YPF总产出的7%。耐人寻味的是,阿根廷南方的产油大省丘布特省和圣克鲁斯省政府以“承包的部分油田投资不足”将YPF两个省份的承包油田无偿收回。

除石油外,阿根廷还通过国有化形式收缴了24亿美元养老保险和国内最大航空公司。但对石油产业进行强烈的干预,阿政府无非是想石油公司增加投资扩大生产,并限制外资石油企业将盈利转移到国外。而对于无法满足要求的石油公司,阿政府即收回公司中标的油气田。

虽然不太可能采取将能源企业全部国有化等激进措施,但是阿政府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增加在大型石油企业的持股来影响这些企业的经营。

点评

国有化博弈将长期存在

眼下阿根廷也步入国有化激进队伍中,且阿根廷政府让步余地不大,甚至如专家认为失去开采权的YPF被国有化根本就是时间问题。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结果不得而知。但长远来说,对阿根廷投资环境将是致命打击,除了其国际信誉备受非议、遭遇国际资本的外逃外,还直面国际收支失衡趋势,迫使其深度干预进口贸易。同时,国有化YPF事件也再次提醒中国企业要及时注意海外投资风险。 资金方和资源方围绕主权与利益的国有化博弈将长期存在,全球油气供需的不平衡是推动这一博弈发生的重要因素。世界油气工业发展历史一再说明,关门主义和掠夺主义对资金方和资源方都是不利的。

猜你喜欢

国有化委内瑞拉阿根廷
阿根廷玉米播种进度比2020年同期低
重叠——2020年阿根廷Hello Wood建造节
民营上市企业国有化:动因和绩效
委内瑞拉大停电
委内瑞拉挺过“黑暗一周”
美“用一切手段”干涉委内瑞拉
国际能源通道恩仇录八——苏俄石油工业国有化博弈
第二次奇迹
“环球小姐”花落 委内瑞拉
欧洲银行国有化:一把双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