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的逻辑
——国际油价波动机制与中国能源安全
2012-11-10○文/张娥
○ 文/张 娥
石油的逻辑
——国际油价波动机制与中国能源安全
作者:管清友 著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简介:“谁掌握了石油谁就主宰了世界,谁就能控制对手。”
石油价格的每次大起大落,都牵动着世界的神经。石油,这个经济发展的“血液”,国际政治冲突的“筹码”,其走势众说纷纭。
本书作者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深入剖析“石油-市场-权力”之间的关系,揭示国际油价剧烈波动的政治经济动因和货币驱动力,展望中国的能源前景,并以长远眼光和务实态度分析国家能源安全态势。
“石油价格为什么总是跌宕起伏?是投机?是阴谋?还是市场规律使然?”青年经济学者、中海油管清友博士权威解读油价迷思。本书既处于科学领域的前沿,又符合大众的口味,不论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读者都能从中受益。
能源安全观下的能源外交
○ 文/张 娥
“石油,10%是经济,90%是政治。”美国学者丹尼尔·耶金的话成为当今能源政治的一句箴言。中国在国际能源领域的话语权很小,随着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与西方发达国家竞争碰撞加剧。干扰中国对油气资源的获取和运输通道的建设,阻挠中国企业的国际并购,在能源国际活动的各个领域给中国设置障碍,这些在此前中俄安大线的“流产”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今后中国能源安全对能源外交运筹的依赖度进一步增大。
世界能源外交形势及国际能源关系如何?中国能源外交面临的突出问题在哪里?如何构建中国能源外交战略的基本思路?这是许多中国能源研究人士所关心的问题,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能源外交概论》一书对于打开盘绕在大家心头的问号应有一定帮助。
能源外交的核心是国家利益的平衡。正像作者所述,每个国家的政治体制、经济制度、地理环境、历史沿革以及地缘关系等虽有不同,但能源始终都是其外交工作的重要内容;国际能源与国际金融、交通、战略、环保等诸多方面交缠在一起,无论何种角逐,国家利益始终是能源外交工作的根本。本书正是围绕这一主线展开的。
例如针对中国发展与日本的能源关系这一热点及难点问题,作者认为虽然日本对于中俄能源合作的“搅局”、在环里海油气开发上对中亚国的拉拢、在哈萨克斯坦铀资源开发上摆出咄咄逼人架势、在东海油气开发上无理纠缠,上述都对中国能源利益构成一定挑战,但加强合作是减少不良竞争的重要途径。加之中国是日本进口中亚能源的潜在过境国,加强两国能源合作十分重要,而且还存在较大空间。因此,在对能源消费国的合作中,宜将日本作为次重点,同时不忘以斗争促进合作、以斗争维护利益。
此外,书中还选择三类国家——能源资源国、能源消费国和能源过境国中较具代表性的国家,对世界主要国家的能源外交进行了较为概括的介绍,既研究其共同点也研究其不同点,以期更加深入地探讨世界能源外交的运行规律。
作者指出,同类国家因存在相近的产业特点和利益需求,其能源外交也有着共同或者相近的取向。同时,同类国家由于国情不同,例如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外交传统、综合实力等存在差别,其能源外交既有共同点也有明显的不同。
一言以蔽之,对于想要全面了解世界各国能源外交及特点的人来说,该书值得阅读。
共同理想的基石—国有企业若干重大问题评论
作 者:主编 刘国光 副主编 张宇 徐传谌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简 介:这是一部全面系统对国有企业若干重大问题权威、清晰的评述。该书用事实回答了中国的国有企业在历史进程中扮演的角色,中国的国有企业怎样才能担当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该书全面地论述了国有企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在这样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作者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捍卫国有企业,批判私有化思潮的主张。该书指出,只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才能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私有化则会使社会的性质演变成为资本主义,危及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才能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性质,从而解放、发展生产力。在生产力具有社会性质的条件下,私有化是违背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会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