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研信息化的三个突破口

2012-11-09袁成琛

中国教育网络 2012年6期
关键词:交叉学科科研工作高水平

科研信息化的三个突破口

权威调查显示,我国目前65%的高校已经建成基础条件网络实验室,重点高校实验室设备的配置,从技术到数量都已达到较高水平,为高校的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支撑环境。但其中只有27%的网络实验室每年实际应用达到600学时以上,实际利用率偏低。

一方面,高校科研对高技术、高性能、高容量设备的需求不断提升,给学校造成了巨大的成本压力。另一方面,已建成的网络实验平台应用不足,资源闲置,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如何解决科研信息化建设中的这一矛盾,充分发挥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作用、促进科研工作持续创新,成为高校管理者的重要课题。

要真正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改变观念上寻求突破,从机制建设上给科研信息化提供保障。建设科研信息化平台,不只是调拨人、财、物,追逐新技术,更要从思想理念和创新精神的高度,不断打破部门界限和学科门槛。从科研发展的大局出发,从科研工作者的实际需求出发,建立健全各项体制和机制,把科研信息化的重点落到实处,形成科学研究发展所需的支撑和服务环境。

有了大环境,才能利用信息化推动学科交叉,实现科研与技术的发展。当前,天文、生物、环境、航天等各个领域的研究对计算平台的依赖日益加深,但学科之间相对独立的研究方式方法,对计算机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利用科研信息平台,鼓励资源开放,协调部署多学科软件,共享大型仪器、数据、工具、算法等,可以促进学科应用与计算技术的有机结合,建立真正面向服务的架构,以灵活的管理和优化配置,提高科研信息化的应用效率。

科研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当前学科间融合没有形成常态,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也没有形成规模的情况下,通过开展国际、地域和校际间的高水平科研协同与合作,可以起到聚沙成塔的补充作用。以建立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创新平台为基础,组建跨领域、跨学科、跨部门的虚拟研究组织和模拟研究环境,改变传统的科研范式,将为高水平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提供有利条件。

科学、合理地推动科研与信息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必将使我国高校的科研能力迈上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交叉学科科研工作高水平
四个聚焦保障高水平安全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运城学院召开2022年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大会
西安航空学院第二届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我校召开科研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中医文学杂志》交叉学科征稿函
作为交叉学科的法治文化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中医文献杂志》交叉学科征稿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