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现代艺术的感官特征

2012-11-08张如画

长春大学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明度味觉材质

张如画

(长春大学 美术学院,长春 130022)

论现代艺术的感官特征

张如画

(长春大学 美术学院,长春 130022)

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相互作用,现代艺术中的感官互动无论作为心理学或语言学,都是一种感觉引起、诱发其它感官进行的系统反应,是一种“感觉挪移”。注重感官成为现代艺术与生活中重要的形式法则,它是一种设计思维、一项创造活动。

感官;现代艺术;特征

1 感官的互通性

西方现代派画家很早就对音乐进行了感官互动的研究,人们对音乐的通感是通过音乐的感受转化为色彩的配置实现的,这也就实现了从听觉到视觉再到心理的转换过程。如莫扎特的音乐是蓝色的,肖邦的音乐是绿色的。不同的音乐具有不同的感受,不同功能的音乐组合可以用相对应的色彩组合,形成不同的色彩“味道”,这就升华了感官功能,使可听的音乐变为可视、可嗅的互动体验。康定斯基将每一色彩形象地比喻为某种乐器声,杜桑的绘画是有节奏的音阶的转换,马列维奇的绘画以红、橙、黄的几何色块在空间的排列、重叠,给人以某种音乐的强烈的节拍感,这时的绘画变成可以倾听的曲调,实现了从视觉到听觉的转换。

2 现代艺术的感官特征

2.1 视觉感知特征

日常生活中,环境信息的80%是通过视觉获取的。视觉感知活动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与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从物理学角度看,视觉感知是微小的电极通过细胞进行的刺激过程;从生理学的角度看,是视觉通过大脑的兴奋和抑制进行的各种思维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则是视觉通过神经回路引起的各种情绪反应。同时,人的视觉认知功能不但具有一种观察外部信息的能力,还具备了对外部信息的感知、认识和记忆这些复杂的功能,这也是人类视觉与物理照相间的根本区别。

图1 色彩的形状与视觉感受

“现象学研究”曾经对视觉认知与记忆做出实验,将一张图形清晰的照片和一张图形模糊的照片对比,在视觉记忆的调查中表明“高视觉化”和“低视觉化”给记忆带来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印象良好的视觉效果要比印象不良的视觉效果的视觉反应速度快、记忆程度更深;鲜明度高的视觉效果要比鲜明度低的视觉效果更具冲击力;运动感强的视觉效果要比运动感弱的视觉效果感觉更明显。

总之,视觉感知是我们感知信息和交流信息的重要基础,是我们进行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条件。

2.2 听觉感知特征

听觉与视觉相通,不同的形状会有不同的乐感,方形四平八稳,像是打击乐的沉稳且铿锵有力;三角形随着从锐角到直角到钝角的变化,表现出的音乐质感也会不同,像是小提琴的尖锐、或大提琴的低沉;圆形饱满规整,没有棱角,光滑柔和,像是弦乐的圆润细腻。形状影响的是音质。

图2 色彩与听觉感受

不同的大小会有不同的乐感。康定斯基曾经在书中阐述图形与音乐的关系:“音乐的线是什么,这是众所周知的,大多数乐器都有一种线的特点。不同乐器的高音相当于线的粗细:小提琴、长笛、和短笛产生一种非常细的线,大提琴和单簧管是一种略粗的线;由低音乐器演奏产生的线则越来越粗,一直到双底音乐器或大号的最低音调。在音乐中,线提供了表现共鸣的最大仓库。”这充分表明了形的大小变化对视听感觉的影响。

就色彩和音乐来讲,均包含许多抽象的要素,一般来说,明度越高的色彩,感觉其音阶越高,而明度很低的色彩有重低音的感觉。根据埃斯比尔克 (L·Ginsberg)发现的色彩听觉的实验报告,发现随钢琴从低音到高音,有黑—褐—深红—明红—蓝绿—绿蓝—青—灰—银灰色的变化,显然很多人都能凭经验随着听到的音乐旋律产生色彩倾向。

早在19世纪,西方现代派画家研究证明,柔和优美的小夜曲可以联想到中明度的柔和色调,铿锵有力的进行曲可以联想到饱和度很高的纯色调,欢快的节日乐曲可以联想到高纯度、高对比的色调。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主旋律的优美浪漫让人想起粉红的色彩基调;《天鹅湖》里“四只小天鹅”的乐曲可以联想到明快、亮调的优美色彩配置;从新年的钟声里似乎可以看到象征绿色春天的来临;贝多芬《田园交响曲》中双簧管奏出的旋律也向人们展示了绿色的田园风光等。

不同的材质会带给人不同的质感与音感,古代的编钟采用了青铜材质,表现出古朴、庄严、厚重的历史沉淀。玻璃的声音清脆、响亮、空灵,往往表现出轻快和明朗;金属铿锵有力,敲击时会发出嗡嗡的回音。很多乐器就是利用金属的不同发声制造的,软性的材质同样可以发出声音,艺术家谭盾就是利用水和纸,分别以《水乐》、《纸乐》为主体,带领观众进入声音奇境。谭盾将水放在不同的器皿中,用不同的“水乐器”演奏出极具空灵感的音乐——《水乐》,以生活中的自然水声为基础,体现了大自然与心灵的共通,宛如一场令人愉悦的神圣洗礼。《纸乐》则犹如一场神奇的音乐典礼。纸桶、纸箱、纸制绒球、纸袋、纸伞……各种“纸乐器”,经过吹、摇、揉、撕、打、挥、拍,表现出人性中强烈的渴望和爱恨。

2.3 触觉感知特征

触觉是接触、滑动、压觉等机械刺激的总称,由于人类的感官是可以相互联系和转换的,因此我们可以将这种触觉转换成色彩识别。色彩的明度与纯度的对比变化可以产生软硬感,这与人的色彩体验、生活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明度低的色彩比较容易使人联想到石材、金属等生活中常见的厚重的物体。色彩的明度变化和纯度变化会使人产生轻与重的心理感知,与色彩的软与硬相似,轻与重建立在生活经验和生理功能的基础之上,比如淡淡的色彩容易使人联想到蓝天、白云、纸张、棉花等轻盈的事物,而沉重的色彩则会使人联想到泥土、山脉、矿石、铜铁等。一般情况下,明度高、纯度低、对比弱的色彩能够表现出轻盈;低明度、高纯度的色彩则能够表现沉重。

图3 色彩与触觉感受

材质的触觉是很容易被人们感知的,每种材质的冷与热、软与硬、轻与重都是直观的,人们对材质触觉的判断往往是通过记忆和经验完成的。一般来讲,具有一定光泽度和感光度的材质会给人以冷酷的感觉,如不锈钢、大理石、瓷器等。光泽度不明显的则具有一种温暖的感觉,如木材、泥土等。透明的材质要比不透明的材质更冷些,如玻璃等。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柔软的材质包括泥土、纤维、塑料、纸张等,坚硬的材质包括石头、金属、玻璃等。另外,平整的材质显得硬,有凸凹变化的材质显得软;直线形的材质显得硬,曲线形的材质显得软;有规则肌理的材质显得硬;无规律肌理的材质显得软。

2.4 味觉知觉特征

科学表明,味觉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内对味觉器官化学感受系统的刺激并产生的一种感觉。不同地域的人对味觉的分类不一样,西方的专家传统上认为味觉有四种基本味道组成:甜、咸、酸、苦。而东方的专家则识别出第五种味道——鲜味。

图4 色彩与味觉感受

我们在欣赏绘画作品、影视作品、文学作品时,经常用很有“味道”来形容,说明作品的内容、形式、表现手段符合人们的视觉、听觉、味觉等心理反应,与人们的生活经验相符合。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作品之所以在世界上受到关注,就是因为他通过强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色彩语言使人感受到中国电影的魅力所在,画面具有典型的中国红色彩,符合人们的历史评判,满足了人们的电影味觉体验。

生活中,我们可以直接品尝的材质是有限的,但当我们将材质的特征与食材进行联想和比较时,材质也可以拥有“味道”。比如材质的色彩会使我们联想不同的味道;材质的形态也会使我们进行通感与联想;另外,柔软、轻盈、光滑的材质“甜”;坚硬、沉重、粗糙的材质“苦”;尖锐的材质“酸涩”;平滑的材质“香甜”;冷的材质“酸”热的材质“辣”。

2.5 嗅觉的知觉特征

嗅觉是人类的重要感觉器官,根据闻到的味道,嗅觉可以引起视觉造型联想。如香甜的味道可以联想到奶油蛋糕的松软、柔滑,造型上可以利用分散的造型、细长、圆滑的曲线表现;芬芳的气味可以联想到婀娜多姿的花草,造型上可以采用轻巧、精细、流动的形式表现;酸臭气味可以联想到陈腐、阴暗的垃圾,造型上可以运用集中的、紧缩的、沉重的、静止的造型进行表现。一般来讲,清淡的气味造型上多表现为面积小、距离分散、明亮、离心力小等形式;浓烈、刺激的气味在造型上多表现为面积大、刺激性的尖锐角度、厚重、粗壮、沉暗、离心力大等形式。

图5 色彩与嗅觉感受

人类闻到不同的味道能够产生不同的色彩联想。如闻到水果香可以联想到各种水果的色彩;闻到茉莉花香可以联想到白色;闻到玫瑰花香可以联想到玫瑰色;闻到西瓜香可以联想到红色;闻到蛋糕香可以联想到橘黄色;闻到青草香可以联想到绿色;闻到烧味气烤、酱油、醋可以联想到深褐色;闻到腐败的气味可以联想到浊色等等。一般来说,黄、橙、红等高明度、艳丽、清新的色彩容易使人联想到香味;阴冷、灰暗、肮脏、陈旧、刺激的浊色系容易使人联想到腐败的臭味。

材质的物质属性决定了其不同的气味,比如泥土亲切、温暖的气息;比如木质天然的、淡淡的清香。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通感,使材质表现出不同的气味。一般情况下,透明、轻巧的材质可以表现出淡雅的味道;厚重、密实的材质可以表现出浓郁的气味。平整、光滑的材质可以表现出单纯清新的气味;粗糙、暗哑的材质可以表现出浓烈、浑浊的气味。

3 感官特征在现代艺术中的应用

在现代广告设计中,英国航空公司、纽约肯尼迪机场和伦敦希思罗机场为企业品牌设计增添了味觉识别FI系统(FragranceIdentify)。在FI系统中创新性的放入一种具有独特芳香的Meadow Grass(牧草),为品牌大大增加了认知度与好感,同时增强品牌的嗅觉感;美国的佐治奥公司通过对杂志的内页“香页”做香水广告,首度开创了新的通感体验;劳斯莱斯和日产Infinity汽车都曾利用“香页”的特殊处理,为消费者发出过人们喜爱的汽车车座真皮的气味,使人们感受到高档产品的气息;日本著名设计师黑川雅之设计一系列大量采用新型橡胶材料制作的产品,产品由于材质的特殊质感,带给人们犹如人体肌肤般细腻柔和的触感,使人们具有怡人的感性体验。

2005年12月15 1CNET科技资讯网指出,由于现今互动多媒体电子杂志通过高科技的介入,综合了视频、音频、动画、超链接及各种网络交互手段的使用,使多种信息的传递通过一种新的方式呈现给观众,为读者带来视、听、触、嗅、味丰厚的信息体验,将阅读变为饕餮盛宴,呈现无尽快感。

当下社会在光电媒介、大众媒介的作用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艺术的发展方向,在实际设计中我们只有有效地利用五感之间的相互关系,使感官原则在实际应用中渗透和融合,极大地影响并引领人们进入一个全新的体验领域,从而丰富与拓展了我们对社会及产品的认知度,创造出具有活力的认知体验。

[1] 邢庆华.设计美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2] 王令中.视觉艺术心理[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3] 辛华泉.形态构成学[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

[4] 康定斯基.康定斯基论点线面[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5] 杉浦康平.造型的诞生[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On Sensory Characteristics in Modern Art

ZHANG Ru-hua

(College of Fine Arts,Changchu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2,China)

In everyday experience,vision,hearing,touch,smell,taste can often interact.The sensory interaction in modern art is a kind of system response caused by senses and induced by other senses either in psychology or linguistics field,which is a“transfer of senses”.Focusing on sensory becomes an important form principle in modern art and life,it is a design thinking,also a creative activity.

sensory;modern art;characteristic

J022

A

1009-3907(2012)03-0373-04

2011-10-11

张如画(1973-),女,吉林长春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艺术设计教学研究。

责任编辑:李凤英

猜你喜欢

明度味觉材质
天南地北,令人难忘的“鸡”致味觉
修饰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味觉传感器的制备应用
基于Coloro色彩体系不同色深公式的颜色深度研究
Cecilia Chiang, pioneer of Chinese cuisine
衣服材质大揭秘
味觉护肤——可以品尝的美
如何让学生在设计中有效认识和使用色相环
浅谈中学生对色彩的认识与表现
印刷颜色的明度预测评价
外套之材质对比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