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唐代工笔仕女画色彩的装饰美

2012-11-08陈乃惠

长春大学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用色仕女画色相

陈乃惠

(闽江学院 美术学院,福州 350108)

谈唐代工笔仕女画色彩的装饰美

陈乃惠

(闽江学院 美术学院,福州 350108)

唐代工笔仕女画的设色是在特有的色彩审美追求和完备的色彩理论体系下形成的,有相当深的造诣和很高的艺术品位,堪称中国历代工笔人物重彩画的典范。主要表现在设色的主观性很强,手法相当巧妙,并善于利用材料的特质美和技法的有机结合,画风热情洋溢、大气磅礴、华丽高贵,画面给人用色主观、色彩对比强烈、平面感强、次序整洁、节奏韵律感强等装饰美。

唐代;工笔仕女画;色彩;装饰美

唐代是社会经济繁荣的朝代,为贵族阶层的生活用色和时代精神提供了条件,使其文化艺术载体的色彩内涵也相应丰富。人们积极向上、开放热情、充满希望和向往的心态占上风,因此画家在用色上相当主观、随意赋彩,偏好于热情洋溢的表达,喜欢描绘贵族阶层的华丽高贵之美,通常把描绘仕女的作品设计为暖调,多用红色,色块的对比强烈奔放、大度热烈,色彩格调华丽沉稳;而且在着色上的造诣已经堪称典范,色调鲜明、主色突出,色相对比强烈,色块构成均衡次序,节奏韵律感强,主题鲜明;不仅在明度、冷暖、色相和纯度等对比方面的运用一样不缺,而且手法相当巧妙。特别表现在:善于用橙与青、红与绿的色相对比,以及线的勾勒和色块的大小构成画面,在其它色彩理论的运用上也毫不逊色,是历代仕女作品的经典,大气磅礴,绚丽华美,具有很丰富的创造美内涵和很强的装饰美感。

1 平面化设色的简洁与含蓄美

唐代的仕女画对描绘物象的用色采用归纳法,根据描绘对象色彩的共性和个性特征进行提炼和概括,淡化了自然色彩受光后的明暗变化和色彩关系,摆脱了对生活原型真实的写照,抓住物体色进行夸张设色,使其看起来更加简练和逼真。单色的运用在视觉效应是最清晰、最简洁的一种用色方式,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现存作品中我们发现深浅分染主要集中在衣褶上,大色块都近乎于平面化,这种主观性很强的设色使生活原型被平面化描绘,接近于单色的大色块夹杂着颜料颗粒的点、墨色勾的线,色彩非常鲜明突出、整洁大气、舒展含蓄,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很强的装饰感。

唐代仕女画基本采用绢布、矿物色、植物色进行作画。绢布有经纬纹样,可使平面着色产生肌理、不单调;矿物色有颗粒感,覆盖力强,染色时会出现颗粒分布不均、厚薄不一、有色差和微妙的色层次,结晶体的光泽能强化画面色彩;植物色的色彩鲜纯,透明性能好[1]19。当时的画家在创作中特别追求绢、颜料与技法的有机结合,讲究绢、颜料与技法在单一色块中产生的特质美。在除去生活原型的细节真实、把三维主观二维化的同时,以薄染和矿物色罩染为主,植物色分染和反衬为辅,并成熟地运用了晕染、烘染、斡染、褪染、积染、罩染、皴染等技法。画家利用绢布的经纬肌理之美和良好的透色性能,在绢的背面用植物色染色,正面上重彩,如石青、石绿、朱色、蛤粉等,或分染或罩染的着色描绘,但最终都以矿物色罩染来达到平面化色块的目的,然而由于经过多次的渲染、分染和罩染,色彩的薄厚、明暗层次越丰富,产生色彩、肌理、颗粒集散的交织美,显得平而不单调,给人以不光润、粗糙感、色凝浮、色薄而厚等精美的厚重质感和丰富多彩、变化含蓄的色彩美,使平面化着色不仅不逊色而且非常经典。《簪花仕女图》(图1)年代久远,绢正面的色彩几乎磨损,但我们还能看出它利用绢本透色的质地,用白粉反衬脸部、手部,用重墨反衬发髻,用矿物色罩染,植物色反衬人物服饰来增加正面色彩的厚重感和层次感,使画面保持着“薄”而浑厚浓重的色彩效果。此外,还有另一种平面化设色方法,即在大色块上根据画面的需要做明度推移处理,但依然遵循色块平面化的原则,不对生活原型的真实做直接表现,没有具体细节的分染。这点我们可以从《虢国夫人游春图》(图2)中的人物服饰上看得一清二楚。画家依然运用勾勒“墨色”和“填彩”的手法,先以墨线勾勒,淡墨分染衣纹再平罩淡墨青,用墨青深入分染长袍衣纹,然后统罩花青使色块沉着统一,让简单、纯正、鲜艳的“彩”在“色”的稳定对比中产生大块色彩的鲜明对比,并运用黑白两色对鲜艳色块的强对比起着协调作用,使其色彩清雅、和丽而能古厚,在大块的衣服色彩上染出大而简单的明暗推移,目的在于增加画面的明暗层次,使画面色彩在单纯、绚丽的基础上显得明朗、丰富。

图1 中唐《捣练图》局部

图2 晚唐《宫乐图》局部

2 主观设色的创造美

主观设色是画家根据创作题材和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设计画面色彩构成的方案。其依据来自于生活原型,但又高于生活原型,是对生活原型精华的抽取、归纳、夸张和组合,或重构,或创造。在画面用色方案设计中,色彩的单纯化,色的强调、间隔、均衡、关联,色的节奏韵律是配色的原则,特别是主色的设计,“五彩彰施,必有主色,它色附之”[2]51。主色在画面中是色调的主体,很重要。观唐代的仕女画作品,画家在用色上相当考究,用色方案设计精心,不仅根据创作题材和主观思想情感设计画面的大色调和主色,简化不必要的细节色彩,在画面的黑白灰、色相对比、色的点线面构成、色的重复和次序安排上都很重视,使生活原型变成带有画家本人浓烈的思想情感倾向和鲜明绘画风格的、新鲜可人的、视觉冲击力强的、超越于现实美的作品,带有强烈的随意赋彩意味,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享受和心理感动,让观赏者折服于创造美之中。例如: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张萱的《捣练图》和晚唐的《宫乐图》等大量的唐代仕女画在背景色的处理上基本都是以暖色系为底色,这是以题材为依据的、很主观的设色,与赏花场景、织布场景、品茶场景的真实色彩无关,主要在于表达画家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迎合人们喜乐、向上的情感共识,是以违背自然真实来服从思想情感的真实、给人亲切感和心理共鸣的创造。《簪花仕女图》的人物衣服多以朱红、绯红、朱砂、储石、米白等暖色系的色彩,通过大量暖色的明度和纯度对比来丰富画面主色的层次,加强华丽沉着,绚烂细腻之美,呼应暖调,强化温暖、安逸的印象;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暖色调强烈,明暗对比强,只用少量的石青、石绿与暖色做对比,大量的暖色和明暗对比是主基调,其中的人物、背景、风带、头发头饰、道具等的用色明暗相间、灰与纯相杂,展示温馨安逸的悠闲场景;《宫乐图》把画面的主色设计为以罩染朱、青、白为主的组合,用白和红分染所有的脸部,用朱、青、白罩染所有的服装,这是运用明暗对比和互补色的关系来进一步烘托暖色的色性,使其更加鲜艳明朗,很主观,非常简洁,这种层层深入的创造性用色把画家所要表达的积极向上、歌颂赞美的思想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给人以非常主观却又美不胜收的视觉享受。

3 强烈色对比的热逸美

色彩强对比的构成是作品色彩艺术表达形式具有独特魅力的源泉之一,也是夸张色彩的关键点和构成画面色彩装饰美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画面上只有鲜艳、响亮、对比强的纯色,缺少起衬托作用的低纯度色和黑白的调和,画面虽色彩缤纷但不可能热雅;如果画面上都是弱对比色,缺少鲜亮的色彩或明暗对比,那画面必然缺乏张力、沉闷没有生机;对比不多或过于强烈都会干扰画面,处理好整体色调与个别色彩的强对比关系是色彩对比热逸美的前提;补色对比是众多对比形式中最能达到人的生理、心理平衡的要素,多种补色关系交织构成,形成色彩混合后的综合对比效果,各种色彩在相互的对比调和中构成不同的色彩情韵,成为装饰美的设色方法,是装饰意味的用色代表,也是唐代仕女画常用的手法。唐代工笔仕女画的“热雅”和“健逸”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雅”和“高逸”的基础上变化而来的,和当时的时代精神一样,色块的对比强烈奔放、大度热烈,次序性和节奏感很强,色彩格调华丽沉稳。[3]200当时的画家不仅善于设计色调和主色,在冷暖色和色相对比运用上手法相当巧妙,对色彩构成的运用相当成熟,已经达到对色彩装饰美的高级创造。如唐代典型的代表作《捣练图》图了,除了背景运用暖色来表达热烈的劳动场景外,还在画面色块的用色上进一步渲染劳动场景的热烈气氛,利用青与橙、石绿与红的对比互补为主色关系强化画面色彩鲜明、活泼、洋溢之感,再用大量的白与色交织,使画面明暗关系响亮,让色相和明度的双重强对比使画面的色效应强烈、热逸,渲染红火快乐的劳动气氛和赞美之意;同样的用色手法,《宫乐图》(图3)中大量的红、黄、白在与三青、石绿等冷色的交相辉映,呈现出色对比强、视觉中心集中、华美热烈、感染力强的面貌,给人色彩富丽、劲健而又沉稳的“热逸”美,恰到好处地表达出宫廷新兴茶会的热烈和高雅。

图3 晚唐《宫乐图》局部

4 色块构成的韵律美

色块构成是按美的构图原则设计整个画面的色块分布;设计色块的大小、冷暖、明暗、纯度、对比强弱的配置;设计点线面的组合、颜料质感的运用。唐代仕女画很讲究色块组合的次序感、节奏韵律感和点线面构成,以及明度、纯度、冷暖的对比与呼应,虽然用色不多,但却很巧妙地使任何色块在布局中不孤立,大色块之间、小色块之间和大小色块之间的深浅、纯度、冷暖和色相相互衬托又相互依存。画家注重画面色块布局,利用对比要素,按色彩美的构成原则改变生活原型色块间的组合或重构色块组合关系,运用重复、次序等手法让色块产生节奏韵律感来改变生活原型色彩的视觉效果,发挥色彩的内在张力,实现画面色块的韵律美。比如《簪花仕女图》中大量的朱色通过深浅对比以点线面的分布形式出现,少量的黑和纯白色仍以点线面的形式安排,只有青和石绿是以点的形式出现,色块的大小、疏密、聚散布置十分讲究,很有次序;有大气磅礴的大色块构成完整的画面色调;有形状各异的小色点,点缀画面,画龙点睛、醒目、活跃。从《捣练图》(图4、5)中一样可以清晰地看到完美的配色规则及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在色块韵律美方面做了精心的配置,运用了重复、变化、明度对比、色相对比、纯度对比、点线面组合、色块交换组合等手法,组织青与橙、石绿与红的补色关系和白与黑的明暗的强烈对比,通过大面积的白与小块状的黑、量较大的石青和石绿与量较小的橙与红,以及大面积暖色的背景组成明朗夺目、大气规整、节奏韵律感很强的装饰美画面,其中极少纯色并置使用,只有捣练场景中的一仕女服饰直接采用红与石青的色相强对比组合,其它的色块组合都是以大块纯色配小块的高明度色再点缀深色,或大块的高明度色配小块纯色再点缀深色,很巧妙地运用黑白来消除色相纯对比产生的“火气”,使画面色彩强烈华丽,又明快雅致;对量大使用的色彩也有相应的手法使单一色彩不重复出现,只出现类似色,主要是利用繁简衬托的手法,在单纯绿色的地毯上配以多彩纹样,每块类白色都有各自的色性、色彩倾向和不同的纹样,有石青、石绿的纹样,也有红、黄、褐的纹样,丰富极了,但都统一在白色块里,给画面增添了细腻、精致的成分,使大量的白色块不单调呆板,反而深入丰富,更加高贵华丽;色彩排列有序,前后呼应,相互连贯,整体画面色彩以白色自然均衡分布,画面中三块青色等距离的安排,右侧红色上衣和左侧橘色长裙前后呼应、排列得当,右左两边各有一条黄色披肩相互照应。从每一组场景看,画面色彩虽配搭各异,色块对比强烈,但又极为和谐、统一,如图中右侧捣练场景,以红色、绿色、蓝色、赭石色、白色和少量的黄色着色,色彩鲜艳、明快,对比强烈又有呼应;左侧烫熨场景,伸展着一条白色的长纱周围间杂着蓝色、橘黄色、红色和白色,尤其是左侧蓝色长裙与中间持熨斗者的橘色长裙和小孩的大红色上衣形成鲜明的冷暖对比,同时又与捣练场面右侧的绿色长裙相互呼应,色彩清新、明快;中间修缝场景,以绿色地毯和绿色椅面来衬托白色衣裳,同时与两侧的冷色又有关照关系,画面色彩简洁,但不单调、乏味,即有相互对比,有又相映成趣。可以说,整幅画面非常注重色彩强对比效应的和谐美,充分展示了色彩配搭的韵律美,呈现出简洁、明快、绚烂的色彩之美。

图4 唐代《捣练图》局部

图5 唐代《捣练图》局部

5 结语

唐代工笔仕女画的用色不是纯粹自然美用色,而是具备完整的色彩体系和成熟的技法表现的色彩构成,是画家根据主观思想情感表达客观生活真实的主观创造;它那绚烂华丽的色彩描绘、丰富巧妙的装饰表现手法和时代民族精神的文化内涵带着很鲜明的色彩构成装饰美风格,给欣赏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震撼。

[1] 张小琴.中国画·人物画教学[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2] 刘源.中国画色彩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 黄培杰.唐代工笔仕女画研究[M].天津:天津美术出版社,2007.

Decorative Aesthetics of Colors of Chinese Meticulous Brush Painting of Beautiful Women in Tang Dynasty

CHEN Nai-hui

(Fine Arts and Design College,Minjiang University,Fuzhou 350108,China)

Colors of meticulous brush painting of beautiful women in Tang Dynasty are designed under the unique aesthetic pursuit of color and color theory system,which have very deep skills and a high artistic quality,and it is an apotheosis of figure heavy colored painting of all dynasties.It mainly reflects in the strong subjective coloration and the skillful technique,as well as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 beauty of materials and painting techniques,showing the vigorous,majestic and noble painting style.People can enjoy the decorative beauty of subjective coloration,dramatic color contrast,strong graphic sense,clean order and graceful rhythm.

Tang Dynasty;meticulous beautiful portrait;color;decorative aesthetics

J229

A

1009-3907(2012)03-0367-04

2011-10-11

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B11188S);闽江学院科技项目(YSY1117)

陈乃惠(1971-),女,福建东山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美术学研究。

责任编辑:李凤英

猜你喜欢

用色仕女画色相
中国传统仕女画与当代陶瓷仕女画之比较研究*
苏州博物馆藏仕女画精品展
闺阁红粉 千秋佳人 故宫博物院藏古代仕女画
高效液相色谱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浅析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筑特点
唐代传统仕女画探讨
“墨点无多泪点多”
色相、心相与舞台造型——民国京剧批评中的“扮相”品评
平面设计中用色要素探究
高支纱羊绒衫缩水率问题的试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