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改革发展思考

2012-11-08曹培培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旅游业江苏院校

郭 胜,曹培培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管理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一、江苏高职院校旅游管理类专业发展现状

江苏现有高职高专学校80所(省属37所,市属19所,民办23所、中外合作1所),2010年开设旅游管理类专业并参加招生录取学生的高职院校有52所[1](本文所述专业和数字均来自2010年江苏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类专业参加招生的各专业及录取学生数,不含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占全省高职院校总数量的65%。开设旅游管理专业民办高职院有17所,占民办高职院的74%。2010年,江苏省招生录取学生的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有11个,其中目录内专业5个,目录外专业6个(见表 1)。

表1 江苏2010年高职院校旅游管理类招生专业

(一)江苏高职院校旅游管理类专业发展特点

1.基本反映了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和旅游业发展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

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不仅旅游类财经类商贸类院校开,综合类院校开,而且行业特色非常浓的高职院校(比如化工类、交通类等)也开设旅游管理类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的设置、学生培养、在校生规模、招生就业等同区域经济和旅游产业发育的程度基本相吻合(见图1、图2、图 3)。

从图1中可以看出2010年江苏省录取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居前10位的学校分别是南京旅游职业学校、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食品职业学院、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应天职业学院、扬州职业大学、苏州职业大学、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其中,录取人数最多的是南京旅游职业学校。

图1 2010年录取学生数居前10位的学校

从图2中可以看出江苏省各省辖市录取学生的人数以及占总人数的比例。

图2 2010年江苏省各省辖市录取学生数及比例

从图3中可以看出苏南地区高职院校录取学生4 187人 ,占总人数的71%,苏中地区学校录取学生768人,占总人数的13%,苏北地区学校录取学生969人,占总人数的16%。

图3 2010年江苏省三大区域录取学生数及比例

2.民办高职院举办旅游管理专业的积极性高

参考译文:Konka Group has been granted“National Advanced Quality and Benefit Enterprise”and“National Customer Satisfied Enterprise”for several years.

江苏共有民办高职院校23所,2010年,开设旅游管理专业民办高职院校有17所,占74%(见图 4)。

图4 2010年江苏省民办高职院校录取学生数排序

(二)江苏高职院校旅游管理类专业发展问题

1.专业发展改革与快速发展的旅游业形势不够适应

2010年设置有高职旅游管理类相关专业的院校共计52所,其中:设置有旅游管理专业(含方向)的有40所(个),占77%;酒店管理专业的有27所 (个),占52%;涉外旅游专业的有17所(个),占33%;导游专业的有3所(个),占0.58%;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院校有 2所 (个),占0.38%;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有1所 (个),占0.2%;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的有1所 (个),占0.2%;开设旅游纪念品开发、出境领队、空中乘务、老年休闲旅游专业各1所,各占0.2%,景区开发专业的有0所(个)。这说明,江苏高职院校现有专业主要与传统旅游业态相适应,对不断呈现的旅游新业态反映迟滞,适应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的新专业的开设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2.招生数量与旅游业对人才的大量需求相比远远不适应

2010年全省录取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不足6 000人(不含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相对于旅游业发展对高职旅游人才的需求简直少之可怜。目前,江苏省旅行社的数量1 905家;旅游景区600余家,4A级以上景区达107家,国家等级旅游区(点)达400家。2010年,南京市五星级酒店数量达到29家,苏州五星23家。截止2008年11月,江苏共有旅游饭店1 277座,居全国第三位。到2015年,全省拥有五星级饭店将达100家以上。

3.旅游新业态专业开设少之又少,而且社会、考生、家长认可度不高

旅游专业开发面临着明显的困境。旅游业的发展呼唤着新专业的诞生,而新专业又招不到满足办班要求的基本数量的学生的尴尬局面。2010年参加招生的 “旅游纪念品开发”、“老年休闲旅游”、“休闲服务与管理”、“涉外旅游”等专业录取的学生均没有超过10人。

4.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的优势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与企业合作共建的旅游类专业落后于工科类专业。在目前还没有与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共建的专业。现有的校企合作层次浅、有待向深层次推进。旅游专业具有与企业深度融合的优势。专业教学中具有企业界丰富经验的专家不多,企业没有直接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的设备、标准、师资、需求没有真正为学校所用。校企共订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享教学资源与设备、校企共管教学过程、校企共监教学质量、校企共选订单学生没有真正实现。

5.专业建设的国际化水平不高

旅游业是改革开放后最早国际化的产业,也是当前国际化水平比较高的产业。江苏旅游专业的国际化水平明显适应不了旅游业的国际化水平。一是专业设置的不适应,立足于培养国内旅游人才建设专业;二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不适应,目前与旅游业国际化的不适应,首先是教师队伍的不适应;三是教学的不适应,外语水平跟不上要求,国外实习基地建设也跟不上需求。

二、江苏高职院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改革与发展路径

(一)适应江苏旅游业发展要求,做大做优传统专业

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烹饪都是涵盖面比较广的专业,是旅游专业建设中的基础专业,适应江苏旅游业发展的要求,必须做大做强这些专业。只有这些专业做好了,其他专业的建设才能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做大做优传统专业并不意味着维持目前专业建设过于集中于这几个专业的现状,而是坚定不移地对传统专业进行优化调整改造。

(二)适应江苏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加大目前还比较薄弱的专业的建设力度

目前江苏相关旅游专业培养的专门人才主要集中在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方向上,旅游管理类人才的培养结构太过集中,已难以适应旅游产业发展多样化的人才需求,尤其是“涉外旅游”、“导游”、“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等专业人才培养亟待加强。

(三)适应江苏旅游业转型发展和新型业态不断涌现的要求,适时开设新型业态专业

目前,江苏旅游业发展突飞猛进,其游客总量、产业关联、经济产值已经达到相当规模,居于全国前列。新的旅游形态不断涌现,从而为开设新专业提供了契机,也孕育了较好的社会认可度,客观上具备了大力开设新专业的潜力。“十二五”期间江苏重点培育六大旅游新业态:高端休闲、旅游养老、自助旅游、创意体验、数字娱乐、在线旅游。基于此,江苏应加大适应新型业态发展要求的“休闲服务与管理”、“旅游创意策划”、“旅游装备开发与营销”等专业建设力度。

(四)适应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形势,适时开发复合型旅游专业

2009年国务院41号文件提出: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林业、商业、水利、地质、海洋、环保、气象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江苏是旅游大省,文化大省,有21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点),文化(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同时,江苏乡村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也比较丰富。因此,在江苏高职院校中开设“文化(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森林)旅游”等专业,是培养适应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应有之举。

(五)适应把旅游业培育成为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要求,开发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

江苏现代服务业处于加速发展时期,而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其他服务业相互渗透融合。比如,投入1元就可拉动9元相关产业的”“一九定律”,使各城市对发展会展业充满期待;江苏大力开展的“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急需旅游电子商务人才;江苏旅游交通产业高度发达,急缺旅游交通服务专业人才,包括航空、高铁、高速公路、邮轮邮艇乘务人员。所以开发建设适应现代服务业大发展要求的相关专业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旅游电子商务专业”、“旅游交通管理专业”等必将为与旅游业相关的现代服务业的大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六)适应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要求,大力开发海洋旅游专业

江苏沿海开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力发展涉“海”旅游专业,服务江苏海洋经济,助推江苏沿海发展,是高职业院校应有之责。目前,可选择“海洋旅游”、“邮轮乘务”等专业先行开设,培养具备从事海洋旅游资源开发、海洋旅游产品设计与策划、海洋旅游娱乐项目管理、邮轮服务和海洋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等实际工作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采取切实措施,推动江苏高职院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改革与发展

(一)深入调研,提高专业开发的针对性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要求不断调整和改造旅游管理类专业,是依托市场办学和为地方社会经济服务的必然选择。我们应在恰当的时机,开发合适的新专业。这个新专业必须为企业认可从而具有一定的就业容量保证出口,必须具有一定的家长和学生认可度而保证进口,还需要适合的师资和教学能力。选择设置新专业不但要考虑其光明的前景,也要考虑现实的需求,一旦开设新专业就意味着至少数年必须对新专业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

(二)对接需求,动态调整专业

建立专业的进入和退出机制,把招生计划、录取率、报到率、就业率、评估认证结果作为优化专业布局、调整专业结构的量化指标,调整改造现有的传统专业,大力发展与江苏旅游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紧跟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开发优质教学资源,编写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的教材、讲义。教学过程不再追求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备性,把重点放在知识的核心内容、逻辑关系、最新进展及应用上。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构建由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及社会实践组成的课内与课外、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突出内涵,推进专业质量工程和专业规范建设

专业建设应以重点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团队、教学名师、精品教材、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质量工程项目为牵引,把重点转向内涵建设上。制订和规范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规范和实施专业建设规划。

[1]江苏教育考试院.2008-2010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资料汇编 [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2]方存好,张有根.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无锡高职教育创新发展战略选择[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12-15.

猜你喜欢

旅游业江苏院校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江苏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旅游业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