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芩口服液联合氦氖激光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探讨
2012-11-08张艳英何世祺潘洁红
张艳英 何世祺 潘洁红
(连州市人民医院,广东 连州 513400)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是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是儿童常见的五官科疾病[1]。为探讨蓝芩口服液联合氦氖激光照射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笔者对本院90例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在五官科就诊的9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标准。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7例),其中男22例,女25例,年龄4~13岁,平均年龄(8.5±3.9)岁,双耳发病11例,单耳发病36例,病程1d~2y;对照组(43例),其中男20例,女23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7.5±3.6)岁,双耳发病15例,单耳发病28例,病程2d~3年。
1.2 方法
治疗组:给予蓝芩口服液,10~20ml/次,3次/d,联合氦氖激光治疗,仪器选用XH-HeNe-30型激光治疗仪,功率调到15~20w,将消毒后的光纤探头置于患耳外耳道内,尽量使光源照射鼓膜,时间为10~15min,1次/d,7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周,合并感染者(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升高)可加用抗生素,合并咽鼓管阻塞者加用麻黄素滴鼻液滴鼻收缩鼻黏膜。
对照组:采用中耳炎的常规治疗方法,抗组胺药物辅以抗生素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听力恢复正常,耳胀、耳痛、耳闭塞感等症状缓解,检查见鼓膜色泽正常,标志清晰;有效:听力显著改善,耳胀、耳痛、耳闭塞感等症状有好转,检查见鼓膜混浊色淡红,鼓膜活动度不变;无效:听力无显著改善,仍有耳胀、耳痛、耳闭塞感症状,检查见鼓膜色泽淡红,或见中耳腔内有液平面,鼓膜标志不清。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差异性,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疗效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88.37%),χ2=4.357,P<0.05,提示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3 讨 论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是中耳内非化脓性炎症,多发于冬春季节,严重的可造成患儿听力下降。临床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鸣、耳痛、耳闭塞感等症状。其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发病机制主要与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及免疫反应等有关[2]。细菌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以及临床征象表明中耳积液中细菌培养阳性者约为1/2~1/3,其中主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分泌性中耳炎多数是上呼吸道感染造成的中耳的一种轻型或低毒性的细菌感染。细菌产物内毒素在发病机制中,尤其是病变慢性迁延的过程中可能发挥着一定作用。患有肥厚性鼻炎、小儿腺体样肥大造成的机械性阻塞,及咽鼓管软骨弹性低或司咽鼓管开闭的肌肉收缩无力等咽鼓管功能障碍性疾病也是引发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原因[3]。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中免疫反应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小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对于细菌感染会产生特异性抗体和免疫复合物,导致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方法主要通过清除呼吸道炎症、鼻咽部炎症及功能障碍治疗;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及中耳积液。除此以外,还应帮助患儿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注意耳部的清洁卫生。蓝芩口服液是一种儿科常用中成药,能直接作用于咽部等炎症部位,具有抗病毒,清热解毒,消肿的特殊功效,对于急性咽炎、急性中耳炎、肺胃实热证所致的上呼吸道炎症有较好的作用。能有效阻断病毒在口腔和体内的复制和繁殖,对多种呼吸道病症及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4]。氦氖激光能够改善鼓膜血液循环,提高免疫细胞内酶的活性,增加糖原及免疫球蛋白含量,从而发挥细胞的吞噬作用及抗体免疫能力,增强组织的抗感染、抗水肿作用。为探讨蓝芩口服液联合氦氖激光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笔者对本院90例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蓝芩口服液联合氦氖激光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陈岚.儿童分泌性中耳炎100例的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15(23):50-51.
[2]范锦荣.综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J].临床医学,2010,30(11):92.
[3]黄春平.不同方法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4):98.
[4]陈郁敏.300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9(3):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