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并非利字当头
——“雷锋”精神在当代科技产业化中的阐释
2012-11-07黄晓蕾
本刊记者/黄晓蕾
合作,并非利字当头
——“雷锋”精神在当代科技产业化中的阐释
本刊记者/黄晓蕾
在当前的科技产业化中,科研人员与企业之间的互动,不论称是称之为“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还是冠以“产学研合作”的名号,究其根本,并不是以惯常思维一方拿着技术,居高临下,“授予”另一方;而更准确的,是一种“合作”,这种合作意味着双方之间的交换;一段好的关系的持续,正是在于这种互相给予、与获得之间的细水长流。
因此,不论是科技特派员的工作,还是创业导师的实践,以及更多的产学研合作而言,通过这些机制,寻找的始终是双方或者多方的这种“给予与获得”的契合点。或许不同合作类型的契合点不尽相同,但——它一定并不只是简单的金钱。
科技特派员:经济利益不是合作的重点
2009年,因为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专题,记者曾经拜访过科技特派员之一,同济大学CIMS研究中心主任王坚教授。当时,他刚与一家生产电子线路保护的企业正式签约,成为该企业的技术型创业导师;然而在签约之前,他们就有所接触。时至今日,王坚教授已与这家名为长园维安的企业延续了将近5年的缘分。对于“师生关系”而言,5年可以说是一段漫长的岁月。围绕技术创新这一共同话题,究竟是什么,成为维系并引导这段合作关系良性循环的内在动力?
2009年正式签约为长园维安的科技特派员,在王坚看来,是政府做了件顺水推舟的事儿。因为“专业对口”,早在2008年,他就与这家企业打过交道,之后一直保持着联系。
“在我看来,一个有生命力的企业必须具备两个能力——开发新产品的能力,以及企业精细化管理的能力。前者可以解释为快速适应市场;而后者则是企业在一定资源、环境约束的客观条件下,能达到生产效益最大化。我们所做的事,就是通过‘两化融合’来帮助企业具备这两个能力。”眼看着长园维安的品牌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王坚这名专注于技术研发的大学教授,已然对企业的运作管理颇具心得了。
“现在很多企业发展的最大问题之一,不是技术,也不是资金,而是缺乏对实验数据的管理和保护。很多企业原来的研究数据全都掌握在研究人员手中,一旦他们跳槽,企业就将损失惨重。当时,长园维安也是特别紧张。”王坚不无感叹地说,“这种情况在我看来,可以说是企业并没有真正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当时针对长园维安的困惑,我们专门为他们开发了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的宗旨便是帮助企业把研发成果留在整个运作流程之中。这样一来,不管研发人员如何流动,都能将资源和成果留在企业里。”
以“导师”的身份,王坚指导着长园维安的技术开发,同时也为企业运营提供建议。他让长园维安接纳“两化融合”的理念、并让其领悟到对于企业而言,业务和研发流程的固化何其重要。
“接触多了,有感情了。”王坚笑言,“当然,一般的合作也有经济利益的考量,但对我们而言,这并不是重点。说实话,我们的团队早已过了‘找奶吃’的阶段,之所以能为企业做这些事情,一个是出于我们对于学科建设的需求;另一个,也是出于一种社会责任感和成就感。”
作为一所名牌高等院校,同济大学对于学科建设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学校要求我们的学科建设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特别是在上海市提出调整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以后。”王坚说,“这类小巨人企业相对而言非高污染、高能耗、技术含量较高,与他们接触,对于我们的学科建设是非常有利的。”
“以学科建设出发,我们能为国家经济发展做点事情、为企业发展需求解决一些问题,这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多年与企业打交道的经验,让王坚对企业的辛酸感同身受。有些企业对于合同、合作协议斤斤计较,王坚由最初的无法接受,到后来的理解包容。“任何一个企业都是一肚子的辛酸。但和他们打交道多了,你就能理解他们。”
基于以上两点,当国家提出“两化融合”的发展要求时,以自己的专业方向为基础,结合对企业发展需求的认知,王坚的团队围绕“三大板块”,与许多大型国企、民营企业以及中小企业开展各类产学研合作: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包括为企业做一些能源管理、能效优化,节能潜力分析等工作;两化融合促进安全生产——主要是企业应急管理;同时,还围绕产品研发,为企业做一些环境分析、流程梳理以及模版制订。
王坚也通过这些合作,让自己的研究生参与进来,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他不但锻炼了自己的学生,也为企业培养了人才。在长园维安系统开发结束后,该企业参与研发的一名主要技术人员被王坚招为在职研究生,成为一名工程硕士。“依托特派员机制,利用项目这个平台,我们也可以为企业培养人才。”
“其实,企业特别喜欢和研究院所、高校进行合作,但我感觉这种合作模式不能一刀切。有些机制确实很好,但需要更灵活地适应合作多方的不同需求。”他说。
创业导师:你有价值,所以我有价值
“我每次在面试应聘者时,都会问三个问题:你的梦想是什么?你觉得实现这个梦想你还缺少什么?你觉得棋盘能给你带来什么?”这是上海棋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老总马宏对于员工的要求——首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清楚通过什么途径来取得。这样,才能衡量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具有价值。
“价值”,恐怕是从事投资行业的人士挂在嘴边的词。马宏也说,“一切为了价值的实现。”相对于他作为棋盘老总的收入,“创业导师”这一“兼职”的酬劳可以算是微乎其微,同时他所付出的代价还不小:要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还要耗费精力;但他却“累并快乐着”。很显然——他并没有单纯地用钱来衡量“创业导师”这件事儿的价值。
成为创业导师纯粹是一个偶然。
2009年,在一次“科技创业企业总经理和管理咨询专家手牵手”的论坛上,马宏因为犀利的观点,和在座的一名创业者“顶”了起来。这一切被上海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秘书长姚福根看在眼里。
说起马宏,也算来头不小,——从中国最早的证券公司上海万国联合证券,到最早的私募投资北京联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马宏在投资银行业摸爬滚打了近二十年,具有丰富的资本运作实战经验。论资历、论能力,马宏都是作为创业导师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姚福根将能说会道的他推荐成为首批创业导师。
“我自己平时业务繁忙,做导师,完全是在牺牲我个人的休息时间,但我并不认为这是什么负担;相反,我觉得这对于我、对于我们棋盘而言,都十分有意义。”马宏如此看待这份“兼职”。
“人做任何事,都源于动机,一件他认为没有价值的事,他是不会去干的。创业导师这份工作对于我而言,它的价值主要在于两点:首先我是那种喜欢表达的人,作为导师,给了我一个展示自己观点的舞台;其次,棋盘现在所做的资本服务多数人还不够理解。我们可以通过讲座、企业辅导的形式让更多的人充分了解,让更多的人能认识到我们所做事情的价值所在。从这一点上看,也可以说,我们通过创业导师,营销了自己。”
对于企业而言,价值并非眼前的一单生意,而是长久的发展。作为一家投资管理公司,棋盘的定位是客户导向型而不是交易导向型。“我们的盈利模式是注重企业长远发展的‘种树’模式,而不是只注重短期利益的‘打猎’模式,我们会从企业的角度想他到底适不适合融资。”马宏说,“佣金对我们而言固然重要,但以‘种树’模式帮助企业提高内功,眼光更为长远;这和我做创业导师同理,我追求更多长远的价值。”
话题回到2009年那次论坛上。冲突发生的原因是这名创业者发明了一项产品,想要创业;而马宏认为,他应该把产品卖掉而不是自己创业。马宏说:“要想创业,你得搞清楚你是科学家还是创业者,当一个科学家开始创业的时候,他已经变了;到最后会失去自我定位,搞不清楚自己到底能干什么,该干什么。所以不是有了一个小发明就要去创业,你要清楚你是不是真的适合创业。”
后面的故事是,马宏不仅成为了这名创业者的导师,还把他变成了自己的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