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科技如何有效构建创新平台
——来自江苏淮安的实践经验
2012-11-07俞士让李雁秋
文/俞士让 李雁秋
地方科技如何有效构建创新平台
——来自江苏淮安的实践经验
文/俞士让 李雁秋
科技创新平台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在推进原始创新,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成果转化,积聚高端人才,以及培育新兴产业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来,淮安市注重“三个结合”,合理布局和不断优化全市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基本形成了涵盖公共研发、企业创新和公共服务的“一室两院一站两中心”(“一室”即高技术重点实验室,“两院”即产业研究院和企业研究院,“一站”即企业院士工作站,“两中心”即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产业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的体系格局。
截至2011年底,全市已建成省级高技术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企业研究院2个,省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2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9个,企业院士工作站10个,产业研究院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7个,市级科技公共技术服务中心36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1个,数量位居苏北前列。其中本土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83.1%,居全省第一。
结合企业创新,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实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强弱。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应该主要根据企业规模和层次,实行分类推进。
一是高新技术企业。在确保这类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100%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其建设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和企业研究院等高端研发平台。下一步将积极推动企业“国字号”研发机构建设,重点扶持万邦香料工业有限公司争创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二是大中型工业企业。2012年,市、县两级科技部门针对每一个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具体情况,提出建设模式、建设内容、建设进度、责任人、推进措施和考核指标。2012年底,力争实现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90%。
三是科技型小微企业。重点鼓励该类企业建立技术组织机构,提高企业的科研开发活跃度,围绕企业发展战略,针对企业或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和新工艺,对引进技术和装备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组织开展企业技术革新,开发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2012年底,力争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机构建有率达60%以上。
结合产业升级,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产业转型升级是国家和省、市“十二五”发展的关键词。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也必须围绕产业转型升级这个关键词展开。
一是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着力发挥江苏省淮安饲料安全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江苏省植物生长调节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今世缘)生物酿酒技术研究院、淮安市针纺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市级重点科技平台的作用,推动农业种养、酿酒、食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二是推动高碳产业低碳化。着力发挥江苏省先进钢铁材料及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油气井口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淮安盐化工产品分析检查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等省级服务平台的作用,积极利用信息化、节能减排等先进技术工艺改造现有化工、机械、钢材等高碳产业,致力于实现以最小的环境代价支撑更高水平的发展。
三是推动新兴产业特色化。以中国科学院系统和南京大学在淮安建立的8个重点科技创新平台为依托,按照突出主业、掌握核心技术、抢占行业制高点、形成强大竞争力的总体目标,开展从科研开发、成果转化到产业孵化的一条龙科技创新活动,加快培育壮大盐化工新材料、凹土新材料、色谱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物联网、精密仪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结合高校院所及科技园区,提升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一是依托地方高校、科研院所搭建基础研究平台。发挥地方高校、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集中且熟悉本地产业和企业状况的优势,打造基础研究平台,开展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基础研究,夯实全市产业发展的地基。
二是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平台。事实证明,淮安的产业升级、跨越发展要实现“一步登天”,借力大院名校的科研实力和品牌不但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近几年,市、县两级政府牵头引进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南京大学等,共建了8个产学研联合创新平台,其中有6个已被确认为省级产学研联合创新平台,累计获省财政1800万资助资金。三是依托各级各类科技园区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鼓励技术转移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投资机构等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入驻科技园区,并不断做大做强做优,强化品牌建设,增强服务能力,实现与产业互动,提升园区的科技服务功能。
(作者分别系江苏省淮安市科技局局长、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