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堵主力油层对水驱开发的影响
2012-11-07郁文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四采油厂
郁文(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四采油厂)
封堵主力油层对水驱开发的影响
郁文(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四采油厂)
为解决M油田特高含水期存在的层间矛盾、平面矛盾和层内矛盾,研究了封堵主力油层聚驱开采后对非主力油层水驱开发效果的影响,实践证明,封堵主力油层使层间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封堵注水优势通道,减少低效无效循环,能有效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提高油层动用程度,进而提高非主力油层的采收率,同时取得较好的节能降耗效果。
高含水 封堵 油层动用 开发效果
目前,M油田进入特高含水阶段,各种开发矛盾日渐突出,如何在此时期减少低效无效循环,成为一项重大的课题。针对此课题,具体分析了封堵对水驱开发效果的影响,以H区西部为研究对象,2004年10月该区块进入聚合物开采阶段,封堵区内主力油层作为聚驱开采对象,非主力油层继续水驱开发。
1 区块概况
M油田储层属于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的砂泥岩互层,单井钻遇油层多,地层系数差异较大,储层非均质性严重。H区西部区块位于M油田四~六行列区西部,北起M 3区3排,南至M 4区3排,西与过渡带相邻,东以M 237#断层和M四~五区中部为界。H区西部面积9.7k m2,区块地质储量68 16×104t,其中一类地质储量922.5×104t。1968年投产,198 6年进行一次加密调整,1994年进行二次加密调整,H区西部聚合物驱2004年投产。目前累计产油2614.29×104t,采出程度为38.36%。
2 主力油层封堵效果影响
2.1 对非主力油层动用程度的影响
通过油层前后动用程度的变化可以看出(表1),主力油层封堵后,非主力油层吸水层数与比例增加,层间矛盾得到有效缓解。
表1 基础井网主力油层封堵后油层动用状况(单次动用)
从表1可以看出,油层动用程度总体提高。2011年,相应油层、砂岩、有效砂岩的吸水比例都比较高,同比2004年分别上升了6.93、17.94、30.56个百分点。
2.2 对含水上升速度的影响
2004年末至2005年初,对H区西部基础井网的主力油层进行了封堵。封堵后,区块含水上升速度得到了明显的控制,由“十五”期间的年均上升0.33个百分点,到“十一五”期间的年均上升0.19个百分点。封堵前后含水变化情况见图1。
图1 2001—2010年含水变化曲线
2.3 对低效无效循环的影响
主力油层封堵后,年注水量下降幅度较大,注水量由2001年的467×104m3下降到2010年的38 0×104m3,其中最高下降幅度达到33.97%,“十一五”期间比“十五”期间累积少注水440×104m3。封堵前后注水量比较见图2。
图2 2 0 0 1—2 0 1 0年注水量变化曲线
2.4 对非主力油层可采储量的影响
利用水驱特征曲线,可以计算出主力油层封堵前后水驱可采储量的变化情况,以及封堵后非主力油层增加的可采储量。利用水驱特征曲线公式[1]:同开发数据拟合可得:封堵前水驱可采储量3 219×104t,封堵后水驱可采储量2609×104t。
区块地质储量为68 16×104t,主力油层H区西部地质储量922.5×104t,可采储量为651×104t,因此可得封堵前非主力油层可采储量为2568×104t,封堵后非主力油层可采储量提高了40.22×104t。
3 结论
H区西部封堵主力油层转为聚驱开采后,非主力油层水驱开发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封堵后油层层数、砂岩厚度及有效厚度的动用程度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 含水上升速度由“十五”期间的年均上升0.33个百分点降至“十一五”期间年均上升0.19个百分点;年注水量由2001年的467×104m3降至2010年的311×104m3,“十一五”较“十五”期间累积节约注水440×104m3,取得了较好的节能降耗效果;
3) 主力油层封堵后,一部分之前未动用的油层得到动用,可采储量提高了40.22×104t。节约注水与增加可采储量共获得经济利益60159.28万元。
[1]杨国绪.水驱特征曲线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1 9 9 4(1):2 1.
10.3969/j.issn.2095-1493.2012.06.016
2012-05-01)
郁文,2010年毕业于东北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事水驱开发动态管理工作,E-mail:d q y u w e n@p e t r o c h i n a.com.c n,地址:黑龙江省大庆油田采油四厂地质大队,16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