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调剂生专业适应性的现状研究
2012-11-07沈丽丽
沈丽丽
(池州学院 教育系,安徽 池州 247000)
高校调剂生专业适应性的现状研究
沈丽丽
(池州学院 教育系,安徽 池州 247000)
专业调剂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专业适应性水平会直接影响他们的专业学习情况以及在专业领域内取得的成绩。采用唐文清、张进辅编制的《大学生专业适应性量表》对来自池州学院、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的550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其中专业调剂生163名)。研究发现:专业调剂生与非调剂生的专业适应性存在极其显著差异;专业调剂生群体内部不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与性别差异;专业调剂生内部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
专业调剂生;专业适应性;现状研究
专业调剂生是指那些被录取为非自己第一志愿所报学校及专业或者两者之一的学生[1]。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专业调剂生在大学生群体中所占比例不低,且他们对自己的专业认可程度较低,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均存在一定问题。专业调剂是许多学校高考招生工作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随着高考招生人数的增加以及各专业具体接收人数的限制,专业调剂现象也许会长期存在。
适应性是指个体有效地顺应、应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维持自己的生活,并满足个人和社会所提出的文化要求[2],而专业适应性则是指大学生在基本能力素质和个性特征的基础上,通过与所学专业及专业环境相互作用,主动调整自己的专业认识和学习行为,达到自身在专业上和谐发展的心理和行为倾向[3]。学习依然是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最主要任务,而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与专业适应性状态都会对他们的学习效果以及最终取得的学业成就产生重要影响。通过文献搜索发现,目前国内关于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相对还比较丰富,约有85篇相关文献,而关于大学生专业适应性的研究却比较少,相关文献仅有15篇。研究者们通过对大学生的专业适应性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大学生专业适应性水平普遍较好,但也有不少比例的大学生表现出极其不适应[4]。专业调剂生一直是一个特殊群体,专业的不理想使得他们在学习的一开始就容易表现出兴趣缺乏、动力不足等现象,这些都会对他们的学业成就产生重要影响。专业调剂生是否能很好地适应调剂后的专业、他们的适应状况随着年级上升而会呈现出什么样的变化,这些问题都引发了笔者的研究兴趣,从而开展了针对调剂生专业适应性的调查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专业调剂生,由于该群体的特殊性,因而只能采取大范围取样、再筛选出研究对象的方法。研究者分别从池州学院、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这3所学校共抽取了550名学生,发放问卷550份,最后回收有效问卷484份。其中专业调剂生163名,非调剂生321名。在专业调剂生中:男生77人,女生86人;大二年级86人,大四年级77人;文史类40人,理工类123人。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了唐文清、张进辅编制的大学生专业适应性量表。该量表包括4个分量表、11个因子、38个题项,整个量表采用4点计分。量表的组成为:专业承诺,包括情感承诺与继续承诺2个因子,共10个题项;专业动力,包括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学习目标3个因子,共9个题项;专业学习行为,包括学习方法、知识运用、学习回避、应对行为4个因子,共13个题项;专业自我效能感,包括专业学习效能感、专业特质效能感2个因子,共6个题项。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在0.67以上;重测信度也在0.67以上,均达到了显著水平,说明该问卷有较好的信度;量表四个分量表的子维度与所属分问卷的相关分别在0.369-0.857之间,各分量表之间、量表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在0.516-0.848之间,表明量表的结构效度较理想。
1.2.2 研究程序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量表均采用纸笔自陈式问卷,施测过程中采用统一指导语,测试完成后当场回收问卷。
1.2.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系统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主要运用了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
根据研究所收集的数据,主要对调剂生专业适应性进行一般特点分析、专业差异分析、年级差异分析以及性别差异分析。
2.1 调剂生专业适应性一般特点分析
表1 调剂生专业适应性一般特点分析
专业适应性量表采用4点计分,故每一题的中点分(即平均分)为2.5分,则量表总分的取值范围为38-152分,总分中点分为95分。将表1中所得数据进行转换,专业适应性总分平均分为2.71分,各个分量表平均分均高于2.5分,调剂生专业适应性在总量表和个分量表得分均呈正向趋势。各分量表平均值大小顺序依次为:专业学习行为(2.59分)﹤专业自我效能感(2.71分)﹤专业动力(2.75分)﹤专业承诺(2.81分)。笔者进一步对11个因子进行分析发现,调剂生总体上在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方法上表现出适应不良,其中学习兴趣因子平均分为2.44分、学习方法因子平均分为2.41分。虽然调剂生专业适应性总体状况良好,但也有部分个体表现出专业上的不适应。根据每一题的中点分为2.5分,则可认为当研究对象的每一题得分小于2.5分时,即表现为专业适应不良。据此进行频数分析发现,在专业承诺分量表中,适应不良者45人(27.6%);在专业动力分量表中,适应不良者43人(26.4%);在专业学习行为分量表中,适应不良者57人(35.0%);在专业自我效能感分量表中,适应不良者63人(38.7%);专业适应性总量表中,适应不良者47人(28.8%)。
2.2 专业调剂生与非调剂生的专业适应性差异分析
笔者对专业调剂生与非调剂生的专业适应性总体情况进行了T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调剂生与非调剂生专业适应性差异T检验
由表2我们可以看出,专业调剂生与非调剂生在专业适应性上表现出极其显著的差异,非调剂生的专业适应性水平显著地高于调剂生的专业适应性水平。
2.3 调剂生专业适应性的专业差异分析
笔者对调剂生专业适应性进行专业差异的T检验,结果见表3:
表3 专业差异T检验
由表3我们可以看出,专业适应性状况在专业调剂生这个群体内部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专业差异。
2.4 调剂生专业适应性的年级差异分析
笔者对调剂生专业适应性进行年级差异的T检验,结果见表4:
表4 年级差异T检验
由表4我们可以看出,专业调剂生这个群体内部在专业承诺、专业动力、专业自我效能感以及专业适应性总分上表现出明显的年级差异,并且表现为高年级学生的专业适应性反而低于低年级学生的专业适应性。
2.5 调剂生专业适应性的性别差异分析
笔者对调剂生专业适应性进行性别差异的T检验,结果见表5:
表5 性别差异T检验
由表5我们可以看出,专业适应性状况在专业调剂生这个群体内部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与女生的专业适应性水平较为接近。
3 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专业调剂生与非调剂生的专业适应性水平之间存在极其显著差异,专业调剂生的专业适应水平显著低于非调剂生的专业适应水平,这与国内相关关于专业调剂生学习方面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1]。专业调剂生的专业适应水平较低,这在总体上反映了专业调剂生的专业适应性状况。调剂生所读专业并非自己所选择的第一志愿,这会使得他们对所读的专业产生一种消极的态度、学习兴趣较低、学习策略也不得当、学习动力不足等等,由于所读专业并非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因而他们对该专业的前景以及发展趋势都不胜了解,那么也就很难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在专业的学习上很容易产生得过且过的态度。这些因素与那些非调剂生相比,调剂生就处于劣势地位,专业适应性水平较低也就不足为奇了。
从专业调剂生这个群体的内部特征来看,专业调剂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专业差异,这与国内相关的研究结论有出入[3-4],但国内的相关研究都是针对大学生这个群体,而没有单独分析专业调剂生的状况。生活中,我们很容易产生文科专业容易适应、理科专业较难适应的想法,因为文科识记的知识较多,而理科理解性知识较多,但事实也许并非如此,如果我们不认可自己所学专业,无论该专业有多容易,我们的专业适应性水平都不会太高;专业调剂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在专业适应性的性别差异分析上,国内相关研究结论也不统一,比如唐文清的研究指出性别差异不明显[3],而邹长华等人的研究则认为专业适应性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4],现在男女生的性别发展逐渐趋于平衡,虽然同龄的男生心理成熟度小于女生,但进入大学阶段后,他们思想的各个方面都趋于成熟,对未来的思考、对人生的计划都会使得他们以一种谨慎的态度来对待自己所面临的专业,当无法根据自己喜好更换专业时,他们也都会努力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学习动力等等,慢慢提升自己的专业效能感;调剂生的专业适应性表现出明显的年级差异,主要体现在专业承诺、专业动力、专业自我效能感这3个分量表以及专业适应性总分上,且主要表现为低年级学生的专业适应性水平高于高年级学生的专业适应水平,针对该现象,笔者认为当调剂生还处于低年级时,对于努力适应自己所读专业,他们还有一定的激情与信心,也会努力调整自己的状态以适应自己所学专业,但到了高年级时,尤其是临近毕业或找工作时,发现自己所学专业并不是自己想就业的方向或者经过努力之后,在该专业领域内仍没有取得一定的成绩,那么学生可能就会出现专业自我效能感的降低、学习目标丧失等情况。
4 结论与建议
专业调剂生与非调剂生的专业适应性存在极其显著差异;专业调剂生群体内部不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与性别差异;专业调剂生内部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
针对专业调剂生的专业适应性情况,笔者认为招生部门在进行专业调整时应本着调整为相近或相似专业的原则来开展招生工作;学校与老师应分配更多的精力来关注专业调剂生的专业学习情况,在专业学习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让他们能够尽快适应调整后的专业;从心里健康教育角度来说,我们需要帮助专业调剂生提升他们对调整后专业的认可程度,以此来提升他们的专业适应水平。
[1]纪晓明,张福珍.团体心理辅导在专业调剂生学习动机干预中的作用[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1):128-130.
[2]黄希庭.心理学辞典[K].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
[3]唐文清.大学生专业适应性量表编制及其应用[D].重庆:西南大学,2007.
[4]邹长华,韩建涛,胡传双.当前大学生专业适应性的现状分析[J].巢湖学院学报,2011,13(4):117-121.
G645
A
1674-1103(2012)03-0128-03
2012-03-13
池州学院引进研究生项目(2010RC008)。
沈丽丽(1985-),女,安徽宣城人,池州学院教育系助教,硕士,主要从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
[责任编辑:束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