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研究

2012-11-07谢东海李润求梁小玲蒋云霞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年5期
关键词:基础课方案实验

谢东海,李润求,梁小玲,蒋云霞

(湖南科技大学 a.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b.教务处,湖南 湘潭411201)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研究

谢东海a,李润求b,梁小玲b,蒋云霞b

(湖南科技大学 a.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b.教务处,湖南 湘潭411201)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教育的发展阶段,加强本科大学生的培养方案的修订与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文章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分析学校历年来的培养方案,找出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了加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具体措施。实践表明,对于学科门类较多的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应遵循各学科专业的特点,但在课程设置的比例上应有充分的一致性,同时,也应有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培养的时间和空间,这也是学生就业的重要举措。

本科;培养方案;教学质量;质量管理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教育的发展阶段,加强本科大学生的培养方案的修订与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但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繁荣、对外交流的日益增多以及各学科的快速发展,高校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在2006年发布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近五成用人单位认为大学课程设置不合理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制约因素。社会越是发达,科学的社会功能也越大。因此,如何培养出基本功较扎实、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的新型人才,成为高等教育中人才培养方案面临的重要问题。该问题的解决主要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修订,强化公共基础课教育、增加专业选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调整传统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课程类别的学时和比例来实现,这无疑给高校人才培养的修订和研究带来挑战。

一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工作的基本情况

湖南科技大学自2003年合并以来不断修订完善培养方案。2003年,学校加强了对学位课程的认定与管理。2004年,学校对人才培养中带有共性、方向性、战略性的问题提出了原则性意见,同时发挥各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自主性,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准确定位,注重特色,发挥优势,鼓励同一学院同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包容性和培养模式多样化。2005年,对培养方案又一次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完善,进一步突出了创新精神培养,加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和教师教育专业的职业技能训练。2006年,根据中宣部和教育部的文件精神,重点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课时及学分作了调整,进一步优化了培养方案。2007年,强调工科专业必须开设《金工实习》,鼓励文科类专业开设《金工实习》、《高等数学基础》或《普通物理学实验C》,理工科专业必须开设人文社科选修课。对周学时作出了严格的规定,除个别学期外,每周课堂教学学时控制在20~26学时以内,以课堂教学为主的专业课原则上每周安排4~6节。2010年起重点对2010级的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并重新制定了教学大纲、实习大纲、实验大纲。

学校制定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是: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弹性学制与特色教育相结合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克服专业上狭窄和狭窄于专业的倾向;加强各专业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统一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

二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的组织管理工作情况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定位,学校制定了《关于修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对修订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方案的结构、学时及学分、课程设置等提出了总的要求。一是加强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增强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是更新教学内容,增加新知识,使科研成果、学科前沿知识进课程教学大纲,学科前沿课程、特色课程进培养方案。三是开展扬长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增加选修课,选修课比重达到总学时的20%以上,并在专业选修课中设置专业方向课程以及扩大选修课种类和数量,为学生特长发展提供平台。四是推进素质教育,增加通识教育课程。扩大了公共选修课的比例,学生公共选修课程必须修满9个学分。五是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六是实行主辅修制,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跨学科、跨专业修读辅修课程、辅修相近专业。目前开设了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英语等8个辅修专业。

新的培养方案加强了基础课教学和文化素质教育。在加强基础课教学方面,转变了基础课教学单纯为专业教学服务的思想,构建了能满足不同学科需要的基础课教学平台;注重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将全校性的文化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作为共享的教学资源,先后面向全校开设公共选修课230门,受到学生的欢迎。

三 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

我校人才培养方案执行严格、规范,做到了“开课有计划、调整有论证、过程有管理”,保证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严肃性和相对稳定性。调整培养方案,必须填写变更申请表,经系主任审批、教学院长同意,教务处审核后,方能执行。学校在下达和落实教学任务书时,严格执行人才培养方案,有效地保证了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每届学生毕业时,都认真对照培养方案,严格审查学生的毕业资格。学校引进了一套较为先进的教务管理系统,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管理人才培养方案执行的全过程,增加了人才培养方案执行的透明度和监控力度,有效地保证了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

四 现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评价分析

我校现行人才培养方案较为科学。人才培养目标切合实际,即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统一的复合型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制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明确,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对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意义。以“三个融合”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即在人才培养中坚持“融素质教育与业务培养为一体,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教育思想,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具有创业意识和能力、具有创造意识和能力的“三创”型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我校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突破“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确立“以课堂教学、学术活动与科学实验以及社会实践为主体”的“三元结构”教学模式。以学生探究活动为主线,强调知识发现的过程。积极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和探究式教学。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以研究促进教学,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追踪学科领域新进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建立多维学习环境,包括系统性学习(讲授、实验、实习)、研究性学习(竞赛、社会实践)、交流性学习(论坛、社团)、搜索性学习(图书、网络、讲座)、陶冶性学习(校风、师德)等,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需求。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根据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理清课程体系、课程模块和核心课程之间的知识层次关系,加强重点课程、优秀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确保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先进性。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整体优化各专业的知识结构。重点建设覆盖面大、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基础课、公共基础课,以及对突出专业特色和专业技能有重大作用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特别注重系列课程和课程群建设,实现从单一课程建设与改革向系列课程和课程群建设与改革的转变。

表1 课程类型及所占比例

加强工科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四年制工科专业不少于38周;五年制工科专业不少于50周;其他专业不少于16周。

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实践教学体系。一是在修订培养方案过程中,对实践教学环节作出了合理安排,明确了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二是在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方面,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学科专业特色,提出了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以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和体系、探索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对象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在这一思路指导下,通过精心设计和安排实践教学环节,现已形成了以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为主线,以学生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为辅助的实践教学体系。三是严格执行实验教学大纲,保证实验开出率和教学质量,2003~2010年学年度实验开出率为97.1%以上,并不断上升。四是不断完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改革实验考试方法,对于单独设课的实验课,采用实验操作考试和实验理论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对于非单独设课的实验课,则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代替实验考试,规定未完成实验的不得参加理论考试,从制度上保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度重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目前,学校可开出实验1 448项,实验开出率达98.6%,其中,基础课实验开出率保持100%。在保障实验总学时前提下,学校通过引入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多媒体、CAI课件进行实验教学,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项目,减少验证性实验在实验总课时中所占的比重,增设了一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如基础化学实验中心组织教师将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学生实验,有针对性地购置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以增加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的数目,并编写具有自身特色的《基础化学实验(Ⅲ)》教材;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中心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需要,将实验教学内容模块化,通过删减验证性实验项目,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工程综合能力和创新研究能力。2006年,学校对所有本科实验项目的性质进行了认定,全校可开出实验的课程230多门,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验课程195门,占 84.8%。

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学校设立实验室开放基金,鼓励实验室开放和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实验室开放实行三种形式:一是公共基础实验室(如计算机中心)面向全校全天候开放;二是基础课实验中心(如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中心、基础物理实验室)面向全校全天预约开放;三是专业实验室面向各专业定时预约开放。

实验室开放,提高了实验室利用率,为学生参与各类科技竞赛提供了理想的场所,加强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中心通过智能网络化教学设备的应用和开放式教学辅导、管理的实施,实现了全方位开放式教学。化学基础实验中心开出开放性实验20多项,供学生自主选择,已有十几名学生进入催化合成实验室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实验,效果良好。基础物理室验中心开放以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研究、自我设计实验为主要形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鼓励学生参加科研与创新活动。一是每年拨专款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金,资助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二是学校的实验室、研究基地、校内实习基地等向学生开放,为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创造了条件。三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等各类竞赛及“三下乡”活动,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优良品质和实践动手能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学校高度重视并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较早参与科研及创新活动。一是出台了《湖南科技大学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管理办法》,为学生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提供制度保障。二是设立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基金10万元,为学生较早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提供经费资助。三是举办教授、博士论坛,举办学科前沿知识专题讲座,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创新意识。2003年以来,共举办了260场科技讲座和学术报告。四是高度重视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赛事,每年划拨专项资金,聘请高水平教师指导,组织开展强化训练,鼓励开展科研与创新活动。三年来,学校共举行5次大型科技竞赛活动,共收到学生科技论文(作品)70多篇(件)。五是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通过做教师科研助手,与研究生一起工作、协同研究,提高了学生实践认知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学生近三年参与教师科研10万元以上的设计、测绘项目12项,参与学生320多人,项目总经费达330余万元,其中新农村规划项目250余万元。

近几年来,我校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127篇。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共获得10项国家级奖励和38项省级奖励。

2005年以及2010级根据专业分别制定了与人才培养方案相配套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考试大纲、实习大纲。

五 对法学、汉语言文学、英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等六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重点分析

通过对培养方案的分析,得出了这些专业的课程比例。如表2~表7所示。

表2 法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比例

表3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比例

表4 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比例

表5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比例

表6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比例

表7 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比例

从以上统计分析的课程类别来看,普遍的问题是各专业设置的专业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的比例偏低,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的比例也偏低。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含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个别又偏高,如法学、汉语言文学、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

六 对我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建议:一是要明确教育思想,进一步澄清对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认识,清楚学校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二是要明确课程体系设置,对各类课程之间的比例为多少、学时多少比较合理等问题做进一步分析;三是要明确实践教学体系如何架构、实践教学内容如何优化整合。

意见:一是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二是要按学科大类制订培养方案;三是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课程的增加;四是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1]潘懋元,高新发.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J].煤炭高等教育,2002(1):1 -5.

[2]刘庆膂.和谐教育视域下的本科培养方案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2009,28(3):28 -31.

[3]王秀梅,平 萍.本科教学改革中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J].中国电力教育,2009(8):47 -48.

[4]张秀琴,李永平,刘云利.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与管理[J].高教论坛,2010(2):51-53.

[5]吴中福,祝家麟.论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及其实现机制[J].中国高教研究,2002(12):5-8.

G647

A

1674-5884(2012)05-0054-03

2012-03-10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08-84);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XJK06AJG002、XJK06BGD023),湖南科技大学重点课题(G30410、G30712);湖南省高校创新团队“南方煤矿安全绿色开采技术研究团队”项目

谢东海(1963-),男,湖南涟源人,硕士,高级实验师,主要从事采矿工程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责任编校 游星雅)

猜你喜欢

基础课方案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烂脸了急救方案
做个怪怪长实验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道德叙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职教体系下公共基础课改革探索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