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敏C反应蛋白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抗炎治疗效果评估中的临床应用
2012-11-07金利民潘琪宏
金利民,潘琪宏
(嘉兴市第二医院,浙江嘉兴314000)
超敏C反应蛋白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抗炎治疗效果评估中的临床应用
金利民,潘琪宏
(嘉兴市第二医院,浙江嘉兴314000)
目的: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作为评估抗炎效果的指标。方法:根据危险度将UA患者分为I、II、III级,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UA患者(n=125)入院及出院时血清hsCRP水平,以正常健康者(n=50)血清标本为对照组。结果:UA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的hsCRP水平分别为7.75±2.26mg/L及6.32±2.71mg/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66± 0.69mg/L)(P<0.01);随危险度分级的提高,患者的hsCRP水平相应增高,分别为3.45±1.79mg/L、7.47± 2.66mg/L和12.32±2.34mg/L;经治疗出院时,除I级差异不明显外,II、III级患者hsCRP水平降低显著(5.93 ±2.81mg/L,P<0.05、9.33±3.02mg/L,P<0.01)。结论:UA患者hsCRP平均水平明显比正常人高,并随危险度分级提高而增加,治疗后除I级外水平下降明显,显示抗炎效果良好。
不稳定型心绞痛;超敏C反应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一项敏感的炎症反应指标。大量的研究表明,慢性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1]。hsCRP浓度的轻度升高,被证实是冠心病或未来冠心病事件危险性的标志之一,浓度升高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预测和早期危险分级的一个重要诊断指标[2]。近年来,随着医学检验水平的不断提高,hsCRP的检测方法得到了改进。文章通过检测不同危险度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治疗前后hsCRP水平,分析比较其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分级的关系以及在评估抗炎效果中的作用。
一、材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125例,男72例,女53例,年龄52281(65.3±12.15);诊断符合WHO诊断标准,并分为I、II、III级;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阿司匹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治疗,同时均加用辛伐他汀20mg/d治疗。正常对照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41262(51.9 ±8.6),为我院体检中心排除感染、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及恶性肿瘤的健康体检人员。
(二)仪器与试剂。
ROCHE Modulan 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由日本第一化学药品株式会社提供。
(三)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及出院前抽取静脉血2mL,2500r/min,离心10分钟,分离血清后,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浓度。
(四)统计学处理。
二、结 果
(一)UA组与健康人对照组血清hsCRP水平。
UA组入院时血清hsCRP水平为7.75±2.26mg/L,显著高于出院时6.32±2.71mg/L(P<0.05)。健康人对照组hsCRP水平为1.66±0.69mg/L,与UA组入院及出院时的hsCRP比较差异显著(P<0.01,P<0.01)。
(二)不同分级UA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
不同危险度分级的UA患者,其hsCRP水平随分级度的提高而增加,与入院时比较,II、III级患者出院时hsCRP水平显著下降(P<0.05,P<0.01),而I级患者出院时hsCRP水平无明显下降(P>0.05),见附表。
附表 不同危险度分级UA患者入/出院时血清hsCRP水平
三、讨 论
hs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产物。任何感染、创伤、手术等都可导致升高,是系统感染的重要标志物。研究显示,感染或炎症反应后628h开始升高,在炎症后24248h可以升高100倍,正常人体内CRP含量极少,系统感染后急剧升高,治愈后含量则迅速下降,一般1周内可恢复至正常水平。
研究显示,UA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转归直接影响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斑块的形成和破裂是UA和AMI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慢性、反复发生的轻、中度斑块破裂可能是UA的主要原因。目前多种危险因子干预试验(multiple risk factor intervention trial,MRFIT)分析各种影响冠心病的因素,其中hsCRP与冠心病密切相关,被看作独立的危险因素[3]。有研究表明,排除其他引起hsCRP增高的因素,hsCRP水平的高低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炎症反应的强弱。
本研究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该方法检测线性范围为0.1240.0mg/L。健康人群hsCRP参考范围< 3mg/L。多数学者认为hsCRP<3mg/L时发生冠状动脉事件的危险性较小。研究发现,随着UA危险度的增高,入院时hsCRP水平亦上升,且均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0.05),因此hsCRP的测定有助于对UA患者进行危险度分级。对UA患者进行治疗后,hsCRP水平除均I级外下降幅度显著(P< 0.01),表明II、III级患者进行积极的抗炎治疗后可能改善更为明显。
由于hsCRP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蛋白,体内任何感染、创伤等都可引起升高,虽然排除该类患者,但hsCRP的测定仍受较多因素干扰,因此,不同时间段的重复测定有助于准确反映患者体内的炎症水平以及治疗后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hsCRP水平的测定有助于对UA患者未来冠脉事件发生危险的评估;在观察比较治疗效果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1]潘清蓉,孙梅励.C2反应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4,24(4):4622465.
[2]杨胜利,何秉贤.C2反应蛋白与冠心病[J].中华血管病杂志,2001, 29(3):187.
[3]Ridker PM,Cushman M,Stampfer M J,et al.Inflammation,Aspirin,and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Apparently Healthy Men[J].N Engl J Med,1997,336:9732979.
G644
A
100221701(2012)0620133202
2011207
金利民,男,学士,副主任技师,从事医学检验工作。
10.3969/j.issn.100221701.2012.06.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