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力提倡传统文化进校园

2012-11-06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2012年10期
关键词:进校园民俗文化中华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一些青少年学生不辨是非地接收外来思潮影响,不少学生忘却了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同时,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青少年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客观上导致了青少年学生缺少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导致校园文化和精神中缺乏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根基。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有着许多璀璨迷人的民族文化和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传统文化进校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是文化传承的需要。目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民俗文化正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据调查,青少年学生对西方圣诞节的兴趣远远大于中秋节、重阳节等我国传统节日;高年级学生对NBA球队所在的城市如数家珍,却对舞龙、高跷、剪纸等民俗活动知之甚少。教育的偏差和缺失有可能让青少年迷失方向,补上民俗文化这一课,引导学生爱祖国、爱家乡,意义非同寻常。

另一方面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比如,目前尽管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了体育对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中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仍难落到实处,如果把即将失传的民间技艺传入校园,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基于此,建议有关部门从培养健全人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出发,遵循传统文化教育的一般规律,让中华传统文化走进校园,通过纷繁多姿的民族音乐、舞蹈、戏曲、书法、国画、民间工艺等各项活动,通过课堂诵读辅导、文化基地熏陶、课外活动固化、社会展示激励等多种途径,培养青少年热爱祖国、热爱传统文化的民族情感,链接起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血脉相传的精神纽带,为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重要的道德支撑作用。

(樊庆斌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菏泽市工商联主席)

猜你喜欢

进校园民俗文化中华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我想
经典彩调进校园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舞龙舞狮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