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概念转喻视角下反义同词的分类

2012-11-06陈丽平岳好平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反义义项范畴

陈丽平,岳好平

(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概念转喻视角下反义同词的分类

陈丽平,岳好平

(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反义同词,又叫一词两反义,指同一个词能表示两个相对或相反的意义,这种"义兼正反"的语言现象,就是反义同词。根据不同的依据,反义同词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文章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转喻相关理论,把反义同词中两义项的反义关系识解为一种转喻关系,根据反义同词生成过程中所体现的转喻关系的类型对反义同词进行分类。

反义同词;概念转喻;转喻识解;分类

语言中,特别是在英汉语言中,同一个词能表示两个相对或相反的意义,这种“义兼正反”的语言现象,就是反义同词,这种现象是在语言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从东晋郭璞在《尔雅》中提出“反训”问题以来,历代学者相继对此种现象进行了研究,近年来,一些研究者也对此种现象进行了不同角度的探讨。就类别而言,反义同词根据不同的划分依据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如杨明从共时平面上考察反义同词现象,姜淑珍探讨了反义同词的历时演变,把反义同词区分为共时平面上和历时平面上的反义同词;而更多研究者倾向于从反义同词的成因上对其进行分类,王春淑和杨大刚将近代诸家所讨论的反义同词成因综合概论,将反义同词从严分类为内含反义同词,互换反义同词,引申反义同词,省语反义同词等十七类;从宽分类为词义变迁反义同词,音转关系反义同词,假借关系反义同词,语变关系反义同词等六类。文章从认知语言学中概念转喻的视角,强调语言使用者认知思维在词义变化内在生成方式中的作用,把反义同词中两义项的反义关系识解为一种转喻关系,根据反义同词生成过程中所体现的转喻关系类型对反义同词进行了分类。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反义同词现象存在于各种语言中,特别是在英汉语言中大量存在,反映了人类语言的经济性原则,更是语言使用者认知思维的运用和体现。

(一)反义同词

反义同词,又叫一词两反义,英文中也有多种表达:ambivalent word,antiphrases,auto-antonym,指一个词的词义系统中含有两个意义相对或相反的义项,是语言中一种复杂而特殊的一词多义的词汇现象。其三个构成条件为:a.有相对固定的两相反义项;b.两相反义项共时或历时;c.两相反义项共存于一词中。中文中如“乖”有“顺从,听话”与“乖戾,背离”两义;英文中如“overlook”既有"to ignore,fail to see(忽视)"之意,也有“to survey,scrutinize(检查,监督)之义。

(二)概念转喻

认知语言学研究者认为传统的转喻替代观难以揭示转喻内部结构,转喻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是一种概念现象,转喻被视为一种认知过程,一种从载体概念到目标概念的心理通达过程(Kovecses and Radden 1998,21)。转喻是同一认知域中的概念映射,主要反映的是两个概念之间的通达关系,可伴有形式的通达,是一个概念体为另一个概念体提供心理可及的认知过程。可表示为:

概念1(形式1)→概念2(形式2),其中形式1和形式2可相同,便有:形式—概念1→概念2(Ogden&Richard 1923)。

二、反义同词中两反义关系的转喻识解

反义同词属于多义词范畴,是一种特殊的一词多义的词汇现象。根据Radden&Panther,多义词的形成理据如图1:

图1显示,形式和概念1是能指和所指的任意符号关系;概念1和概念2是概念性的理据关系;概念2和形式是理据性的符号关系。由此可知,反义同词的两个反义义项之间就是概念1和概念2的概念性的理据关系,而转喻就是概念1迁移到概念2的认知理据。

反义关系是一种重要的语义关系,反义同词中两个相反义项必须具备以下语义基础,才能建立起反义关系:范畴同一性,一对相反义项蕴涵一个上位概念,并以此为存在的基础;模糊性,客观事物的普遍联系性、连续运动性、语言符号的有限性、人类思维的多维性导致人们用语言符号表征事物的类属边界或性质方面的亦此亦彼、非此非彼性时,使语义具有模糊性,反义关系也具有模糊性,事物概念可以向其对立面转化产生相反概念,共存于同一形式;标志性,一般具有肯定意义的义项是无标志项,具有否定意义的义项是有标志项,无标志项的使用频率高于有标志项,也体现了反义关系的不平衡性(岳好平,陈丽平,2011)。这三个语义基础与转喻的运作基础域的同一性,概念邻近性和突显性相对应:范畴同一性,说明两个反义概念具有域的同一性;模糊性表明两概念具有彼此通达可及的基础,体现了邻近性;标志性说明两反义义项突显程度的差异。所以,可以把反义同词中两义项的反义关系识解为一种转喻关系,即在同一认知域中,使用频率高的某义项(来源概念)为另一个与之相反的使用频率相对低的义项(目标概念)提供心理可及。如图2:

图2表明:①同一认知域中来源概念(概念1)和目标概念(概念2)的关系在特定语境下被激活;②语言形式和概念是能指和所指关系,来源概念通过形式与相反的目标概念相关联,目标概念是非规约化的临时意义,随使用增加而规约化,两意义分别贮存在人的心理词汇中,导致反义同词的生成。

三、反义同词的分类

认知语言学研究者根据本体(来源概念)与喻体(目标概念)在同一认知域中相互作用的关系,把转喻分成两大类:整体与部分,整体的部分之间相互转指而产生的转喻 (Radden&Kovecses 1999:30-43)。因此,转喻关系可以概括为两种类型: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转喻关系,整体中部分之间的转喻关系。根据反义同词生成过程中所体现的转喻关系类型,反义同词可进行以下的分类。

(一)表范畴与范畴成员关系的反义同词

认知语言学认为,凡物理的和心理的事物都具有格式塔结构,而整体由各部分构成。整体和部分之间可形成转喻关系。在英汉语言中,有一种词的一般概念可转化为两个相反的特殊概念,一般概念为上位义(范畴),上位义包含两个相反的下位义(范畴成员),下位义的义域之和构成了上义位的完整意义,这类反义同词为表范畴和范畴成员关系的反义同词。汉语中,如“臭”字,远古时最基本的意义是“气味的总称”。如:郑笺云:“耳不闻声音,鼻不闻香臭。”(《诗经?大雅?文王》)这个上位义兼容香气和臭气整体性意义。“臭”可引申为“香气”,如:“总角衿缨,皆佩容臭。”《疏》云:“臭谓芬芳。”(《礼记?内则》)也可引申为“臭气”,如:“一薰一莸,十年尚犹臭。”《疏》云:“十年香气尽矣,恶气尚存,言善易消而恶难灭也。”(《左传?僖公四年》)。“香气”和“臭气”是两个意义相反的下位义;英语中,如"twilight"基本的意义是"faint half-light(昏暗的光线)",在具体的语境中可表达两相反的意思,即"faint half-light before sunrise(曙光)"和"faint half-light before sunset(暮色)"。

(二)表范畴成员间关系的反义同词

转喻关系的另一种类型是整体中部分之间的转喻关系,人们通过某一认知域中易理解或突显的部分来识解同一认知域的其它部分,这种转喻发生在参与事件的实体之间,如事件的原因、结果、起点、终点和事件发生的地点等。因此,生成过程中体现这种转喻关系类型的反义同词为表范畴成员间关系的反义同词,主要包含以下的小类。

1.表始末关系的反义同词

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处于永恒发展中的,一个事件的结束意味着另一个事件的开始,一个事物的灭亡即为另一个事物的诞生之际。开始和结束,起点和终点是常常在一起连用,因此人们常常用表示开始的实体来指代同一认知域中另一个概念“结束”。表始末关系的反义同词,指一个词可表达处于一个连续动作链上的事件中的开始和终结两个端点上相反的义,这种反义同词类型的划分是以整体中部分和部分转喻关系中事件的开端代事件的结束的转喻为据。如古汉语中“绪”一方面表“事物的开端,开始”,一方面有“事物的末端,残余”之义;“徂”也有“开始,存在”与“逝,过去”二义。英语中的"fireman"有“烧火工人”之意,也有“消防队员”之意,原因是这两种人都是和火打交道的人,是处理“火”这个动作的“始”与“末”两个端点,用"fireman"这一词来表示这两个终点上的概念有共同认知基础;又如"up",可以表示“开始”,如“The sun is up(太阳升起来了)”,也有“结束”的意思,如“Your time is up(你的时间到了)”。

2.表因果关系的反义同词

因果关系是一个动作过程中的两个不同的阶段,而且这两个阶段具有相继性,因为做了某事就可能产生相应的结果,这也是始末相对关系的延伸。表因果关系的反义同词的划分以整体中部分与部分转喻中的因果转喻为据。在因果关系中,人们常用原因代结果。例如,“废”有“废弃/停止”和“设置”两个相反的意思,其实这两个意思是一种因果关系,“废弃/停止”的结果就是要重新设置一些东西,废弃是原因,其结果就是重新建立,因而就有了“设置”的意思。同样,“置”本义为“赦罪释放”,即放置不治,引申为“放弃”,放置的结果就是要重新建立或设立,所以“置”就有“放弃”和“建立”两个相反的义项。英语中的“leave”有“离开”和“留下”两个相反义项,“离开”是原因,正是因为“离开”才有“留下”这个后续动作,“留下”是“离开”所造成的结果。如:a.When doyou leaveLondon?(你什么时候离开伦敦?)b.I have leftmy umbre lla on the train.(我把伞忘在火车上了。)

3.表施受关系的反义同词

一个动作过程牵系着两头,一头牵系着动作的发出者,即施事者;一头牵系着动作的接受者,即受事者。这处于对立状态的施事者和受事者,被同一动作联系起来,这就出现了汉英语言中一个词表因施受角度不同的相反或相对的两义,同一个词,既可表施事者,又可用于表受事者。这种表施受关系的反义同词的划分以整体中部分与部分转喻中的使役转喻为据。例如:古汉语中“逐”中有“驱逐,放逐”和“追”相反两义,这两义来源于对施受角度不同的考虑。如:a.“戎人之前遇覆者,奔,祝聃逐之”。(《左传·隐公九年》)在此句中“逐”是“驱逐,放逐”的意思;b.“丧马勿逐,自复”。(《周易·睽卦》)“逐”在这里是“追”的意思。

又如“纳”,因施受的不同,可引申为“交出”和“收进”两义,如:a.“成妻纳钱案上”。(《促织》)“纳”在此是“交出”之义;b.“因出己虫,纳比笼中”。(《促织》)“纳”在这里是“收进”之义。

英语中的"sanction"一词既有“批准,支持”之义,又兼“禁止,制裁”的意思,对于一方来说是“同意”,但对于另一方来说却是“禁止”。

4.表正反关系的反义同词

表正反关系的反义同词,指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既可表褒义,又可表贬义,亦即汉语中的“美恶同词”,一个词兼美恶两性质相反的意思。这类反义同词的划分以整体中部分与部分转喻的范畴特征之间转喻为据。对于同一事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鉴于不同的观察角度,对一些人来说,它是美好的,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则是丑陋的。如“巧”一方面可表“机巧,乖巧”之意,另一方面又有“伪诈”之意。如:a.“故为兵之事,在于顺祥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孙子·九地》)“巧”在此是“机巧,乖巧”的意思;b.“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巧”在这里作“伪诈”之意。英语中"sanction"兼“志向”和“野心”两反义,如laudable ambition(值得称赞的志向左)insatiable ambition(贪得无厌的野心),这种词义本身含有是与否的状态,从相反的角度去引申,就会得到正反褒贬两义。

结语

反义同词具有范畴同一性,模糊性,标志性三个语义基础。研究者发现反义同词的这三个语义基础与转喻的运作基础:域的同一性,概念邻近性和突显性相对应,于是把反义同词中两义项的反义关系识解为一种转喻关系,也为根据反义同词生成过程中所体现的转喻关系类型对反义同词进行分类提供了基础,于是反义同词的分类依据认知语言学家对转喻的分类而展开。文章对反义同词中转喻类型的探究只是初步的,更进一步的完善探究还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发掘。

[1]Kovecses,Z&Radden,G Metonymy:developing a cognitive linguistic view[J].Cognitive Linguistics,1998,9(1).

[2]Panther,K-U.&Radden,G.Metonymy inLanguage and Thought[C].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Company,1999.

[3]董成如.转喻的认知解释[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3)6-9

[4]王春淑,杨大刚.论汉语的“反义同词”[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6(3):120-125

[5]吴淑琼.反义同词的转喻阐释 [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10(6):77-82

[6]杨志贤.论“反义同词”现象[J].集美大学学报,2002(9):101-106

[7]岳好平,陈丽平.同域和多域转喻关系模式下反义同词的解读[J].当代教育论坛,2011(10):33-35

The Classification of Ambivalent Wor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Metonymy

CHENLiping,YUE Haoping
(The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 of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410128 Hunan)

Ambivalent word is also known as auto-antonym which refers to the same word consisting of two opposite meanings,this kind of language phenomenon is ambivalent word.On the different basses,ambivalent word can be classified into different categories.According to the concerned theories of conceptual metonymy in the cognitive linguistics,this paper regards the antonymous relation of the two opposite meanings in the ambivalent word as the metonymic relation and classifies the ambivalent words on the basis of different metonymic relations embodied in the forming process of ambivalent word.

ambivalent word;conceptual metonymy;metonymic explanation;classification

H31

A

1671-5004(2012) 03-0080-03

2012-4-26

本文系湖南省2011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改课题《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为JG2011A013)的研究成果之一。

陈丽平(1986- ),女,湖南武冈人,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岳好平,湖南农业大学国际学院院长,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国际教育(湖南,长沙,410128)。

猜你喜欢

反义义项范畴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认识反义词
反义疑问句小练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这山望着那山高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使用广泛的“出”
Enhanced Precision
不能把范畴不同的两个问题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