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经济比较研究*

2012-11-06杨新宇徐慧超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2年3期
关键词:环渤海地区环渤海产业结构

高 源,杨新宇,徐慧超

(1.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大连 116029;2.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大连 116029)

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经济比较研究*

高 源1,杨新宇2,徐慧超2

(1.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大连 116029;2.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大连 116029)

未来10年,随着经济向海关联度及对环渤海地区关注度的不断提高,海洋产业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实现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必须明确地区的发展现状。文章对区内各省市海洋产业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初步的比较研究,分析了区域内海洋产业的整体发展、产业结构现状,并利用SSM模型具体分析总结了各地区产业部门的特征与差异,旨在为地区间的协调与互动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最后对今后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环渤海;海洋产业;现状比较

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已经到来,我国经济的向海关联度将进一步加大,而海洋经济的发展主要有赖于海洋产业的发展。海洋产业是海洋经济的孵化器,是海洋经济发展历史与发展水平的标志[1]。未来10年海洋产业的发展应坚持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促进海洋经济的全面发展。各沿海地区内部的可持续发展与之间的协调合作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达到这一目标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此,必须明确区域海洋产业的现状、特征与差异。依《中国海洋统计年鉴》数据,笔者主要对比分析了环渤海地区天津、河北、辽宁以及山东三省一市的海洋产业的发展状况。

1 环渤海区域海洋产业经济发展概况

20世纪末以来,我国的海洋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2004年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突破万亿,达13 704.76亿元。据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0》,2009年海洋生产总值跃升为31 964亿元,2001—2009年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6.12%,远远高出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2]。2004年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总产值超过了4 000亿元,通过统计1996—2007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数据[3]可以看出,环渤海地区的海洋产业总值保持在全国的1/3左右,且自2005年后有明显提高(图1)。

图1 环渤海海洋产业总值占全国海洋产业总值百分比

2 三省一市海洋产业的总体发展

2.1 产业总值比较

据《中国海洋统计年鉴》数据,从统计环渤海各省、市海洋产业总值的历年绝对值(图2)可以看出,山东的发展高于其他地区,且在2001年后有明显的增强趋势,其他地区在2001年后也有所分化,至2005后总值相差不大,但已明显落后于山东。

图2 环渤海各省、市海洋产业总产值

尤其是从2007年各省、市在环渤海区域所占份额(图3)可见,山东省已占有绝对优势。

图3 2007年环渤海各省、市海洋产业产值比例

2.2 产业结构比较

由三次产业结构来看,三省一市都进入了二、三、一的产业发展阶段,以海洋渔业为主的第一产业所占比例均较小,以海洋水产品加工、海洋油气、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船舶工业和海洋工程建筑为主的第二产业比重较大,并且2000年后,海洋化工、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电力与海水利用等新兴产业也有所发展。

由图4还可以看出,天津二、三、一的结构最为明显;河北与山东第二、三产业比例已相差不大,有可能较快进入三、二、一阶段;辽宁的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高。

图4 环渤海各省、市三次产业结构

值得指出的是,三、二、一的产业结构虽然代表着产业发展的高级阶段,但各省、市如果单纯追求产值上的结构比例,对地区内部及地区间的协调发展存在不利,产业结构的优化首先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应该是建立在合理化的基础之上,因此,这里所指出的只是产业结构的差异,各省、市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尚需进一步研究。同时,我们从产业结构大致可以看出,环渤海地区内部产业同构化与异构化并存,恰为区内各省、市的进一步竞争促进与协调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2.3 传统与新兴产业比较

海洋产业还可依据海洋产业发展的时序和技术标准划分为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1],限于资料,地区产业分部门产值情况最近为2005年(表1)。

表1 2005年环渤海各省、市海洋产业分部门产值亿元

其中传统产业包括海洋水产、海滨砂矿、海洋盐业、沿海造船和海洋交通五大部门,其余8个部门划入新兴产业(海洋电力严格意义上属于海洋能源利用,应划入未来产业,但考虑产值很小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未单列出;其他产业包括海洋石油化工、滩涂林业、海洋地质勘察业、海事保险、海洋专用设备制造及相关服务、环保和科研等,也属新兴产业),计算各省市的传统与新兴产业产值比例(图5)。

图5 环渤海各省、市传统与新兴产业结构

由图5可见,4个地区在此结构中具有强烈的互补性。传统与新兴产业结构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显示技术在海洋经济中的应用情况以及海洋经济的发展水平,如果从纵向上看,每一个地区的海洋产业部门都在原有的六大部门的基础上有所增加,而且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将逐渐有新的产业部门独立出来。但是仅以此判断海洋科技及海洋经济的发展水平还是不够的,海洋科技可渗透至任何产业,包括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可形成新的增长点,因此,不能完全依此反映各地区海洋技术的进步程度。

3 三省一市海洋产业各部门的发展

产业结构的时空变化是各产业部门变化的外在表现,为进行更加具体对比分析,采用shift-share method(SSM),即偏离-份额分析法[4-5],此方法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动态性,能较准确地反映区域各产业部门的发展状况。

3.1 数据的采集与计算

分别以天津、河北、辽宁和山东为研究区域,以全国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总体为参照系。为统计口径一致,数据完整,采集《中国海洋统计年鉴》中2001—2005年时间段原始数据,并依SSM模型公式,进行计算,最终建立shiftshare分析表。具体过程包括3个部分。

(1)原始数据:bij,t为各省市2005年各部门产值,bij,0为各省市2001年各部门产值,Bj,t为全国沿海地区2005年各部门产值,Bj,0为全国沿海2001年各部门产值;

(2)中间结果:rij为各省市各部门2001—2005年变化率,Rj为全国沿海地区各部门2001—2005年变化率,rij-Rj为各省市与全国沿海各部门2001—2005年变化率之差,b′ij为各省、市各部门标准化值,bij,0-b′ij为原始值与标准化值之差;

(3)最终分析结果(各省、市):Gij为各部门增长量,Nij为各部门份额分量,Pij为各部门结构偏离分量,Dij为各部门竞争力偏离分量。

依据SSM原理,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计算出W为结构效果指数、u为竞争效果指数与L为相对增长率,L=W×u。

3.2 计算结果与分析

限于篇幅,中间结果略去,最终分析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

表2 SSM模型计算结果(一)

表3 SSM模型计算结果(二)

由表2和表3可得:

(1)经济增量Gi由大到小依次为山东、天津、辽宁、河北,同时指标L由大到小依次为天津、辽宁、山东、河北,说明天津的增长快于全国,而辽宁、山东基本与全国持平,而河北较低。从产业部门来看,山东省的渔业、旅游、化工、交通和其他产业对增量的贡献较大,尤其是渔业;天津的旅游、其他产业、油气、交通的增量较大;辽宁省主要是渔业、旅游和造船;河北省主要是旅游业,因此,从经济增量上看,各地区的产业部门既存在竞争也相互补充。

(2)份额分量Ni显示区域内除盐业均增长部门,但总的来看多集中于渔业、交通和旅游等第一、三产业,未来在第二产业的中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3)结构偏离分量Pi由大到小依次为山东、天津、辽宁、河北,从对Gi的贡献份额看,4个地区的Pi都较Ni和Di大,说明产业结构对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都最大;同时指标W由大到小依次为天津、河北、辽宁、山东,前两个地区W大于1,其中朝阳产业比重较大,经济结构较好,后者则朝阳产业相对比重较小,经济结构需要进一步的调整。

(4)竞争力偏离分量Di由大到小依次为山东、天津、辽宁、河北,同时从对Gi的贡献份额可以看出,前两个地区的部门竞争力较强,对经济增量的作用较大,辽宁次之,而河北多是相对下降的部门;结合指标u由大到小依次为天津、山东、辽宁、河北,u>1的地区说明较多的部门发展迅速,竞争力和地位在不断上升,而河北相对较弱。

(5)各省、市产业部门的分析结论(表4)。

4 结束语

笔者对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为省市间的协调与互动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海洋产业经济是一个系统,区域海洋产业经济是更高层次的复杂系统,至少应包括各海洋产业之间、区域间海洋产业及海陆产业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未来10年对海洋经济以及环渤海区域的关注度的不断提高,将给这一区域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历史机遇,各地区依自身现状,扬长避短,互为补充,增强各系统环节的融合和渗透。地区间保持一定的同构化与异构化程度,既合理竞争又相互合作;产业间的融合和交叉可能会带来量和质的改变,如将旅游业渗透至其他产业,可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6];加强海陆的联动,海陆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7]。同时,我们已经认识到发展是包含生态、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单纯追求某一发展指标,区内与区间都无法达到协调发展的目的,在未来的发展中应特别注重生态效益,进行生态安全的跟踪与评估。海洋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今后应加强投入力度,并以实现对产业的改造为主,走绿色经济和集约化经营的道路。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不断进步,环渤海区域的海洋产业部门将不断增多,划分更为细化,地区产业结构与优势产业也将不断变化,呈现新的分布格局,对此,应做长期跟踪研究。

[1] 陈可文.中国海洋经济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73-74.

[2] 新华网.2001年至2009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12%[EB/OL].(2010-05-11)[2011-01-10].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0-05/11/c_1290098.htm.

[3] 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统计年鉴[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7-2006.

[4] 崔功豪,魏清泉,陈宗兴.区域分析与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8-72.

[5] 董江华,徐建刚,曹晓辉.基于SSM的主导产业选择基准:以南京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7,27(5):733-734.

[6] 董玉明.海洋旅游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45.

[7] 栾维新.海陆一体化建设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46-55.

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基于海陆统筹的辽宁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2009JD47).

猜你喜欢

环渤海地区环渤海产业结构
火出圈了!2000亿尾的环渤海虾苗圈跑出了一匹黑马
基于ARIMA模型的环渤海典型城市生活垃圾产量预测研究
环渤海地区设施蔬菜土壤障碍与治理措施
1989—2019年环渤海地区养殖池的空间变化特征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环渤海港口群内港口竞争与合作研究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研发团队创新开放度、吸收能力与团队创新绩效——基于环渤海地区装备制造企业的实证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的中心收敛和空间溢出性——以环渤海城市群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