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海洋城市指标体系初探*
2012-11-06龙邹霞林河山王金坑余兴光
刘 恒,龙邹霞,林河山,王金坑,余兴光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厦门 361005)
魅力海洋城市指标体系初探*
刘 恒,龙邹霞,林河山,王金坑,余兴光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厦门 361005)
魅力海洋城市建设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海洋城市发展模式的重要途径。文章探讨魅力海洋城市的研究意义与内涵,确定魅力海洋城市指标体系的确立原则,并将指标体系分为海洋经济、海洋生态、海洋文化和滨海城市景观4类,33个指标。该指标体系将为国内海洋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魅力;海洋城市;指标体系
1 魅力海洋城市的研究意义与内涵
1.1 魅力海洋城市的研究意义
进入21世纪以来,海岸带地区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海洋生产总值从2001年的0.73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3.20亿元,而2009年海洋生产总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53%,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15.5%。相对于海岸带地区的经济高速发展,我国近岸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却相对严峻,2009年,国家海洋局对18个海洋生态监控区的监测显示,大多数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分别占52%和24%。而且2009年我国海洋经济的增长速度放缓,仅为8.6%,低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0.1%。虽然主要是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同时也引发对海岸带地区发展模式的思考。
海洋城市作为海岸带地区发展的集中体现,现今不少海洋城市的发展或多或少存在着:人口拥挤、交通堵塞、海域污染加剧、海洋文化建设薄弱和滨海景观资源破坏严重等问题。如何促进海洋城市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城市海洋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进行魅力海洋城市的评选活动无疑会为此提供助力,促进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城市特色彰显海洋魅力的海洋城市发展模式的建立。
魅力城市研究作为一个新的工作,国内对其直接论及的文章较少,仅见朱铁楱对在城市发展中彰显城市魅力与许化冰对我国魅力城市建设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1-2]。而关于魅力海洋城市的研究多从某一方面或介绍具体城市的魅力,多以学术文章的形式。如,张胜冰等对青岛滨海城市文化的论述[3],吕刚对厦门城市魅力与会展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描述[4]。而笔者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着重探讨魅力海洋城市的研究意义和内涵,并基于此建立魅力海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将抽象意义上的城市魅力化作可量化、计算、比较的系统,从而为海洋城市的发展战略与可选模式提供决策依据。
1.2 魅力海洋城市的内涵
城市是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建设发展的一类以人为核心的人工生态系统,不仅包含自然环境系统的要素,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围绕人类而产生的社会经济系统各要素。生态城市作为城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重要标志,也作为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国内外许多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态城市做出解释[5-7]。魅力海洋城市的创建作为一项全新的工作,笔者将参考生态城市的内涵,再结合滨海城市的特点,对魅力海洋城市的内涵做出解释。本研究对魅力海洋城市的内涵做以下4个方面表述。
(1)经济魅力。海洋经济是人类利用和开发海洋资源、获取海洋产品的经济活动[8],是由海洋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共同构成的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经济发展领域。海洋城市的经济魅力就是综合效益较高,具有高效的转换系统、良好的消费模式及完善的流转系统,各种海洋经济活动中人们在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和废物产生的条件下获得较大的经济成果。
(2)生态魅力。沿海城市的生态魅力凸显,要紧扣海洋主题,将海洋生态魅力提升到一个重要的位置。海洋生态魅力将是海洋城市最亮丽的一个名片。加强海洋城市的魅力建设,要加大海洋的资源管理与环境保护,建设一副人与自然友好对话,生态与城市和谐共生的美好生态图景。
(3)文化魅力。海洋城市的本质是海洋文化。海洋文化,特指在沿海地区与海洋有关,源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受海洋影响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就是海洋文化。其本质就是人类与海洋的互动关系及其产物,其优势得益于海洋[9]。有魅力的海洋城市,是一个有着独特个性和风格的沿海城市,有着丰富而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蕴的沿海城市。
(4)景观魅力。以海为核心要素的滨海城市景观的魅力在于它的海陆结合所造就的独特美丽,它主要包括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形象美和形态美,即通常所谓视觉景观的美感,给人以欢快愉悦、赏心悦目和流连忘返的感受。第二个层次是指生命系统的精华和神妙,包括高等动物、植物和人类自身,即生命之美。第三层次可归纳为对自然真谛的简洁明快的表达,也就是生态美,它包括美丽外表的、具有良好功能的生态系统和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美学规律设计的人工—自然景观[10]。
可见魅力海洋城市具有以下特点:充满活力的经济、科学的城市规划、优雅的城市环境、独特的民俗风情、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等,是一种具有海洋特色的,在生态环境平衡制约下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海洋城市发展模式。
2 指标体系的建立
魅力海洋城市的内涵只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如何具体的评价一个海洋城市是不是具有魅力以及为海洋城市的发展提供参考,就要建立魅力海洋城市指标体系。
2.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基于魅力海洋城市的内涵,构建的指标体系既要体现经济、生态、文化和景观对海洋城市魅力的支持能力和它们之间的协调程度,又要使各评价指标成为表征海洋城市魅力的众多指标中最灵敏、最易于度量和内涵最丰富的主导性指标。为此,应遵循如下原则。
(1)海洋主体与城市主体。海洋城市首先要凸显城市的海洋特性,将海洋性指标纳入指标体系,体现了海洋城市的独特魅力。同时本标准体系建立的对象为城市,突出城市主体,为城市的发展建立导向性指标。
(2)以人为本。这个原则是作为指标体系中指标选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3)系统科学性。魅力海洋城市的评价要全面反映城市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精神文明特质,并注重各指标之间与评价目标与指标间的有机联系。
(4)全面性和简明性。魅力海洋城市所具有的经济、生态、文化和景观魅力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指标体系的建立既要在满足系统性原则的前提下,全面反映魅力海洋城市的魅力特点;又要精简指标,保证指标的应用性。
(5)动态性和稳定性。为了充分考虑海洋城市发展的动态变化,故所选指标要适应海洋城市不同发展时期的可调性;而城市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求指标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性,具有指导意义。
(6)层次性与侧重性。魅力海洋城市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指标体系的建立要合理清晰、分若干层构成;同时对某些要素性指标有所侧重,对海洋城市的发展有导向性优化作用。
(7)可比性。为便于沿海不同省、市之间的纵向与横向比较,应选取最常用。同时也是最易获取的、综合性强和信息量大的规范性评价指标。
(8)灵敏性。指标体系的建立应能从指标的变化或差别中显示海洋城市发展变化,具有灵敏性。
(9)可操作性。考虑到实际操作中数据的可获性与指标量化的难易程度,应力求指标数据的获取应相对容易,便于计算,可定量测度,处理方法科学,计算模型易于掌握。
2.2 指标体系
依据上述原则,基于魅力海洋城市的理论内涵,综合考虑自然物质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的系统要素,结合国内外相关城市指标研究的成果[11],从海洋经济、海洋生态、海洋文化和滨海城市景观等4个方面建立魅力海洋城市指标体系(表1)。
表1 “魅力海洋城市”指标体系与评价内容
3 指标的评判标准
魅力海洋城市指标体系构建后,该指标体系中各项因子,根据其量化标准值进行评价。
而在“魅力海洋城市”指标体系中,依据评判方法,指标又分为3类:①客观性指标;②主观性指标;③感官性指标。
3.1 客观性指标
客观性指标标准值的选取将遵循以下原则:①凡已有国家标准的或国际标准的指标,采用规定的标准值;②参考国外具有良好特色的滨海城市的现状值作为标准值;③参考国内滨海城市的现状值作趋势外推,确定标准值;④依据现有的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力求定量化做出标准值;⑤以促进城市海洋工作为目标选取指标标准值。如人均可支配输入,参考《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国家生态市建设标准》和国内沿海城市一定年限现状值。
3.2 主观性指标
主观性指标,采用专家评判法。专家依据经济、生态、文化和景观,咨询个相关专家,还可吸纳旅游方面专家。专家对各个海洋城市进行实地考察,听取各城市的汇报材料后对各评判指标进行打分。如海洋环保目标责任制指标,将依据其涉及的地方政府海洋生态环境制度建设,海洋环保是否参与政府决策和海洋质量公报制度等,将指标标准值设计为:完善(8)、较完善(6)、一般(4)和较差(2)。
3.3 感官性指标
感官性指标,由公众参与评价。如公众对海洋文化的认同感,将依据其所包括公众对海洋文化硬件设施的参与度、公众对海洋传统文化保护的满意率和公众对海洋现代文化的参与度等内容设计公众参与问卷,在海洋城市进行公众调查。其标准值将参考未来对国内案例城市的研究和指导城市海洋工作的方针来确定。
4 魅力海洋城市的评判方法
由于魅力海洋城市建设指标体系研究是一个多目标、多层次的决策问题,本研究拟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其各评价因子进行评价。层次分析法将决策者对复杂系统的决策思维过程模型化、数量化,通过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和若干因素(或指标),由专家和决策者对所列指标通过两两比较重要程度而逐层进行判断评分,再根据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为决策分析提供依据。
5 结 论
魅力海洋城市指标体系的建立属于复杂软系统范畴,国内外对海洋城市发展评价研究较少。笔者对此进行了初步研究,建立了魅力海洋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分为海洋经济、海洋生态、海洋文化和滨海城市景观4类,33个指标,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深。今后将选择试点城市的推演评价,对指标体系进行优化,使其更加科学合理。笔者提出的指标体系期望为国家魅力海洋城市评选服务,同时也可为滨海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
[1] 朱铁楱.城市魅力研究[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4:60-66.
[2] 许化冰.我国魅力城市建设路径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7.
[3] 张胜冰,黄玫.滨海文化彰显城市魅力[J].走向世界,2008(7):48-49.
[4] 吕刚.花园城市,魅力厦门[J].中国会展,2008(1):82-83.
[5] REGISTER R.Ecocity berkeley:building cities for a healthier future[J].CA:North Atlantic Books,1987:1343.
[6] 马世俊,王如松.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J].生态学报,1984,4(1):1-9.
[7] 钱易.生态城市的理论和探索[J].建筑学报,1994(4):12-15.
[8] 池元吉.简明世界经济词典[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448.
[9] 赵一平,李悦铮.海洋文化与大连海洋旅游开发[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5,22(3):88-92.
[10] 肖笃宁,高峻,石铁矛.景观生态学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J].地球科学进展,2001,16(6):813-819.
[11] 叶文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述评[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7(3):83-87.
国家海洋局办公室资助项目[HD080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