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警犬文化
2012-11-06毕海龙隋国旗
毕海龙 颜 博 隋国旗
漫谈警犬文化
毕海龙 颜 博 隋国旗
时下,以各种学科体系为基础的文化形态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游走于百家文化争鸣的盛世。在这其中,一个新兴的以警犬为核心的文化——警犬文化,在公安文化的百花园里成为一朵绽放的奇葩,初露锋芒。
谈到警犬文化,我们首先要从犬的文化说起。犬是人类第一个驯养成功的动物,它伴随人类历史,成为人类忠实的助手和朋友,在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几乎都留下了犬的身影,形成了大家津津乐道的犬文化。
人与犬的关系密切,中国的六畜:马、牛、羊、鸡、犬、猪中,犬与人的感情极为亲近。最初人类驯养犬也是因为发现它与人类有亲近感,容易驯化,驯化后的犬不仅能帮助人类狩猎,而且可以保护人类,看护家园。在六畜中,犬被视为最有灵性的动物之一,由于它的神奇力量,在原始时代,产生了人们对犬的图腾崇拜。
犬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无论是游牧民族还是农业民族都离不开它。民间有许多动人的传说讲述犬的传奇故事,传说在主人遭遇危难时,犬解救了主人。满族《义犬救主》的传说,讲述努尔哈赤被明兵追赶,明兵想放火烧死他,是他身边的犬在水泡子里浑身蘸满水,打湿周围的荒草,免去烈火烧身,救了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坐了江山之后,很感激犬的义举,据说满族人不食狗肉的习俗就与这一传说有关。
现代社会文化发展处处也离不开犬的身影。伴随历史的积淀、文化的繁荣发展,人们对犬的认知逐渐升华,犬在人们生活当中的得到广泛接触,并渗透到生活的细节中。从西方语言文化来看,犬是人们的宠物,更是人类的好朋友。在英语中可以这么说“犬”就是“上帝”,因为英语中的“dog”倒过来写就是“god”(上帝)。人们对犬充满了爱怜、褒扬之词,英语语言中我们经常读到下列谚语、句子或短语: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his day(人人皆有得意时)、top dog (最重要人物)、a clever dog(聪明的人)。从犬作为创作题材的影视文化作品来看,《南极大冒险》讲述了南极科考队与8头雪橇犬在残酷的大自然中努力集体求生的感人场面。《狼犬历险记》讲述小学生张蚂蚱与公安部门警犬训练基地的警犬“黑狮”之间的一段感人的温情故事,人犬情深的感动场面在每一个人心中激荡。
在工作领域中,犬也发挥着尤为突出的重要作用。早在1890年,比利时首次将犬追踪试用于刑事侦察活动,并获得成功,从而开辟了警犬事业发展的先河。1897年,英国成立了“寻血猎犬协会”,专门训练寻血猎犬追踪人的足迹。1907年,荷兰警察部门开始繁殖、训练和使用追踪犬,并成立专门的警犬训练学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外警犬技术走上了稳步发展的轨道。为了保证和促进警犬技术的顺利发展,各国纷纷成立自己的警犬技术工作机构。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警犬的独特作用仍被人们广泛利用和开发,这也突显出警犬在警务实践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海豹突击队执行任务中经常会使用到工作犬,美军在逮捕萨达姆·侯赛因、击毙其两个儿子的战斗中,以及抓捕本·拉登行动时都曾经使用过工作犬。
我国早在战国时期,当时著名战略家墨子在如何运用地道攻城的论述中,就有关于用犬担任警戒任务的论述:“穴垒中各一狗,狗吠即有人也”。据考证,“警犬”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杜佑《通典》(兵志·攻城战具篇)中:“恐敌人夜意乘城而上,每三十步悬大灯于城半腰,置警犬于城上……”。而我国具有现代意义上的警犬技术,应当从1922年北洋政府统制下的青岛市警察机关聘请德国人安德柯帮助训练警犬开始。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我国大力加强公安工作,警犬技术工作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起步和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各项事业的建设稳步向前,警犬技术领域也在新的历史时期迎来了新发展,尤其是在1998年警犬技术工作管理体制调整以来,警犬事业更是迈向蓬勃发展的阶段。警用犬种的逐步确立、警犬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以及各种警犬技术方面的专业书籍渐成体系。这些制度体制和专业著作,理念观点等,集结了众多学科的精神内涵,是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丰富和发展了以警犬为核心的警犬文化。当然,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警犬文化还有待于不断地培育和挖掘。
(作者单位:毕海龙、隋国旗,公安部警犬技术学校,110034;颜博,苏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215000)
(编辑:王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