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持人语

2012-11-06张志忠

新文学评论 2012年2期
关键词:获奖作品当代文学历史

◆ 张志忠

主持人语

◆ 张志忠

当初接受这个栏目的委托,做一期关于首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重评专辑的主持人,并没有考虑太多。有一批人,以共同的心愿,以文会友,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做一点有意义的工作,是基本的出发点。何况,如今的“重返”、“重评”、“重读”,也是寻常之事,学界不难理解和接受。但是,真正地着手,才明白这是一个烫手的山芋,要能处理得好,谈何容易?

这首先要求的是对待历史的慎重态度。从首届茅盾文学奖评奖至今,忽忽三十年矣。古人曾经叹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亦曾有言,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世事变幻,本来就难以逆料,何况是在20世纪的中国,30年的尺度已经太为宽泛太为奢侈,五年十年间就是一个历史的段落,一次又一次地经受动荡起伏,峰回路转,当今的时势和文坛,早已经翻了几个跟斗,变了几番云雨。就小处而言,屈指数来,首届茅奖得主中,姚雪垠、魏巍、周克芹、莫应丰都已作古,古华远走加拿大,现在大陆者,仅余李国文一人而已。就大处而言,新时期文学的起步阶段,刚刚走出“文革”的梦魇,文学的思想情感和表现方式,参照对象和取法标准,都具有草创时期的某些特质,一方面是元气淋漓,一方面是稚嫩十足。要想避免那种简单化的清算和单纯的喝彩,谈何容易?

现在这一组文章终于编定,与读者见面。我觉得松了一口气。贺绍俊的文章,延续了他近年来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宏大叙事和现实主义的思考。尽管说,他对占据主导地位的宏大叙事,似乎有一些消极的看法,但是,宏大叙事仍然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空间。贺绍俊的文章本身,就是一篇宏大叙事。它不仅对首届茅奖获奖作品做了整体的描述,对首届茅奖评奖确立的基本标准及其后来的沿袭和得失进行了辨析,还拈出了《人啊,人》、《青春万岁》两部未曾获奖的作品,讨论了历史的可能性和已然性之间的差异,阐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者在当代中国的命运浮沉,让人不能不感叹,姜还是老的辣。

王春林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的分析,由小见大,从一部长篇小说谈到在中国当代文学叙述方法的症候:作家往往会按捺不住自己的急切思考,往往会越俎代庖地在作品中现身说法,对人物及其思想情感特征进行直接的评议,而不是把自己的评价潜藏在丰富生动的细节后面,由此形成作品的思想浮露、沉潜不足的共性。

这正好与贺绍俊对现实主义的辨析——它既是一种创作方法,也是一种世界观——形成一种互补性的阐述。创作方法和世界观之间,有着理论上的高度统一性,在具体情境下,它们却是此伏彼起,有不同的情况的。高度地遵从流行的政治话语,放弃必要的艺术的警觉,曾经在许多年间给作家造成严重的内伤,所谓思想大于形象是也。而流行的政治话语,许多时候是不可靠的,有的在问世之时就充满了虚假,有的在后来的演进中暴露其不合时宜。以较早地否定“文革”的作品《冬天里的春天》、《将军吟》而言,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来,在表现历史的广度和深度上,在刻画党内、军内高级干部的时代浮沉和个人抉择上,它们都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但它们都沿用了毛泽东当年把“文革”阐述为是战争年代国共两党斗争的继续,以混进党内隐藏很深的“阶级异己分子”和“叛徒”为斗争一方的模式(并非偶然,两部作品的反面人物都是“叛徒”的身份),不能不说是很大的遗憾。《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则属于另一种情况,作家对人物的评价基本成立,但多是用简单介绍式的抽象语言,而无法将其融入艺术形象自身。

因此,不是简单地做出二元对立的评述,而是刻意于对文本的解读,对矛盾的揭示。肖敏对《冬天里的春天》的分析,借用了神话思维的理论,对作品中人物的神鬼两分,做了卓有成效的评析。我愿意补充的是,作品所表现的那种冬天过后是春天的历史的循环论模式,是否也可以从神话思维中得到深度解释呢?姚伦对《李自成》的分析,也有一种回到事物本身的可喜努力。他从姚雪垠的创作经历讲起,对这部从酝酿到成稿跨越半个世纪的皇皇巨作,考察其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下,产生的某些断裂和悖反,切实地贴近了文本,贴近了时代,得出了富有学理性的结论,令人信服。可贵的是,这两位年轻的学术新锐,在处理如此复杂的历史语境和文本纠结时,表现出的不温不火、沉着自信的治学态度。

时代的断裂和转折,给作家们提供了非常的机遇,却也给他们的作品留下了沉重的“矛盾重重”(借用郭小川诗句)的时代印记。那么,有没有相反的例证呢?我个人以为,在这六部获奖作品中,今天看来成就最高的,应该是《芙蓉镇》。它的艺术成功的秘诀在于,在特定时代的政治话语层面,它没有投入过多的关注,也不刻意于揭开历史的斯芬克斯之谜,而是在时代的大轮廓下,写了一群活生生的底层人物,通过乡村的恩怨情仇,折射而不是正面去表现时代风云。我对于《芙蓉镇》的人物分析,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它的人物,不曾简单化,也无意于拔高到贴合“历史高度”的层面。廖四平对《将军吟》的解析,也是着眼于人物形象的分析,充分地注重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和内在矛盾性,肯定了作品对彭其等的形象刻画的成功。廖四平自己是一手做学术,一手写长篇的,这使得他对作品的艺术分析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包括他对《将军吟》以音乐方式建造起来的篇章结构的解读。

猜你喜欢

获奖作品当代文学历史
蓄势中的西藏当代文学——西藏和平解放70年以来文学成就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建构的海外因素
2018年书画临摹获奖作品选登
如何认识中国当代文学?
2018年荷赛奖获奖作品精选
新历史
获奖作品选登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