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届世乒赛男子团体比赛张继科发球抢攻技战术特征的分析
2012-11-06何瑞映
何瑞映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深圳 518029)
第50届世乒赛男子团体比赛张继科发球抢攻技战术特征的分析
何瑞映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深圳 518029)
本文通过统计2010年第50届世乒赛男子团体赛中张继科对阵帕帕迪米特里、斯托亚诺夫、岸川圣也与苏斯的四场比赛中发球抢攻技战术各项指标,来揭示张继科发球抢攻技战术的个性化特征,同时发现其存在的不足,为其在发球抢攻技战术的进一步改进提出新的建议,也为横拍弧圈结合快攻型打法的运动员发球抢攻技战术提出新的思路。
张继科 50届世乒赛男团赛 发球抢攻技战术特征
在2011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张继科以4∶2的大比分战胜了队友王皓,拿到了自己职业生涯的首个单打冠军,也为中国队包揽本届世乒赛的5枚金牌立下了汗马功劳。作为近几年涌现出的我国新生代运动员的代表,张继科以弧圈结合快攻型打法为主,其技术特点突出,打法风格鲜明。特别是其反手拧拉技术,极具先进性与代表性,在比赛中往往能克敌制胜。张继科首次代表国家队出征世界级大赛是2010年的第5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男子团体比赛,通过50届男团比赛的历练,张继科的技战术以及心理承受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而为其勇夺2011年世乒赛男子单打冠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50届世乒赛男团比赛是张继科步入乒乓球超一流选手行列的标志,极具价值的研究对象。本文重点研究张继科在50届世乒赛男团比赛中的发球抢攻技战术特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中国新生代运动员张继科参加的第50届世乒赛男子团体比赛中发球抢攻技战术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CNKI)核心期刊查阅了大量关于乒乓球运动的文献。经过归纳与总结,力求深入的了解本研究领域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见解。
1.2.2 录像观察法
收录并观看了第50届世乒赛男子团体比赛中张继科的全部比赛共4场,分别是第三轮张继科VS帕帕迪米特里(希腊)(3:0)、第五轮VS斯托亚诺夫(意大利)(3:0)、半决赛VS岸川圣也(日本)(3:1)、决赛VS苏斯(德国)(3:1)。通过观察录像,从4场比赛中的发抢段与接抢段张继科运用的技术及球的落点来进行分析。
1.2.3 数理统计法
(1) 统计技术属性的确定与划分。
针对张继科发球抢攻的战术特点及其个性化技术,对于比赛中张继科使用的各项技术的属性做出了统一的确定与划分。
①发球性能划分:左侧上、下旋,逆旋转上、下旋,不转球。
②发抢段技术划分:正手摆短、正手劈长、正手位拉、正手快带、正手挑打、反手摆短、反手劈长、反手位拉、反手挑打、反手快撕、反手拧、侧身位拉。
③落点的划分:将半张球台划分9个区域,以本方球台为例,反手位近网小三角区为1号,正手位近网小三角区为3号,反手底线大角区为7号,正手底线大角区为9号,最终球台区域的划分如图1所示:球落台位置在1、2、3号区域的称作近网短球,4、5、6号区域的为半出台球,7、8、9号区域的为长球。
(2)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①设计乒乓球接发球技战术统计表分析比赛,采集50届世乒赛男子团体赛4场比赛中张继科的技术使用的原始数据,并设计乒乓球发抢段技战术统计表进行分析。
②将原始数据以Microsoft Excel的格式输入,并建立数据库。
③计算发抢段的使用率与得失分率。
④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检验。
⑤根据统计数据,对张继科在发抢段技战术运用的特征进行分析。
图1
2 结果与分析
2.1 张继科发球技术的特征分析
2.1.1 发球落点分析
表1显示,张继科在4场比赛中总共发球123次,落点主要集中在2号位,1号位与5号位,其落点频率分别为28.5%,19.5%、19.5%。落点分布由高到低2号位,1号位,5号位,3号位,4号位,6号位,8号位7号位与9号位。从得分率上观察,4号位的得分率最高,为23.1%,其次为3号位22.7%,1号位与2号位的得分率较为接近,分别是16.7%与14.3%,5号位则为8.3%,7、8、9号位均无出现得分情况。
表1 发球落点及得分情况分布图
以上结果可以让我们看出:首先,作为我国新生代优秀横拍运动员的张继科在选择发球落点时多以近网短球为主,1、2、3号位的落点比例共为65.9%,占了发球总数的半壁江上,其目的显而易见,就是为了控制对手进攻性技术的施展,防止接发球被攻情况的过早出现,并以此为基础发挥自身上手速度快,力量大,旋转强的优势压制对手,争取主动。发球是唯一不受对方来球制约与限制的技术[1],它是作为运动员战术实施的第一步,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从1、2、3号位的得分率来看,也占了相当重的比例,它们分别为1、2、3号位落点总数的16.7%、14.3%和22.7%,自从2002年执行无遮挡式发球后,接发球直接丢分的比例大大降低,对于发球方发球质量的要求却在逐渐上升,因为在毫无遮挡的情况下发球,接球方能较为准确的判断出球的旋转与落点,能更为主动的采取多种手段接发球。所以,在比赛中发球直接得分的情况通常不多见,张继科在近网短球的得分率如此之高,可见其对于发球旋转强烈,手腕爆发力惊人,落点控制严密。其次,张继科除了发近网短球外,也适当的辅以4号位和5号位的半出台球。此次世乒赛4场的对手分别来自德国、日本、意大利与希腊,4位运动员横握球拍,其中三位右手持拍。在对付右手持拍的运动员时,张继科在发2号位近网中台与1号位反手小斜线的基础上配合发4号位的反手半出台球,利用落点的变化来压制对手。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张继科通常采取的是压制对方反手伺机变线的战术,并且利用自身反手技术突出的特点牵制对方,拧拉得分。4号位落点的发球也收获不小,拥有着23.1%的发球得分率。相对于4号位落点的发球来说,5号位落点的发球就收效甚微了,19.5%的使用比例却只有8.3%的发球分数,如此悬殊的数据之后,笔者认为原因有三:第一,5号位的球对发球者的技术要求较高,因它介于2号位短球与8号位长球之间,力量的控制必须得当,稍有差错便容易造成被攻情况出现。第二,4位对手均手持横拍,以弧快类型打法为主,正反手拉球是他们的主要得分手段,5号位的球虽然落点选择上佳,但只要出台就意味着对方能轻易的上手,获取主动。随着进攻无死角的训练理念推出之后,对于出台球的处理方式几乎以正反手抢拉或侧身抢拉等进攻性技术为主。第三,5号位的球与球网有一定距离,其在第一落点与第二落点间飞行的时间稍长,接球方反应时间充裕具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即便不能采用进攻性手段抢冲也能发力劈长抑制对方的进攻。在7、8、9号位的发球由于次数少无直接得分,这表明张继科在比赛中极少选择发底线长球或急长球,发球的落点选择上过于保守,也许这也与张继科首次参加世乒赛并获得上场机会有关,在大赛的压力面前,小将的发挥总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2.1.2 发球旋转分析
表2显示,张继科发球包括了逆下旋、逆上旋、左侧下旋、左侧上旋和不转球5种旋转的球。按使用率排列,依次是逆下旋47.9%、左侧下旋25.2%、不转球10.6%、左侧上旋9.8%、逆上旋6.5%。从张继科发球得分率来看,排在首位的是逆上旋与左侧上旋,得分率都达到了25%,其次是左侧下旋得分率为19.4%,最后是逆下旋13.6%。
表2 发球旋转及得分情况统计表
通过表2我们能清晰的看出,张继科在发球旋转的旋转上是以逆下旋和左侧下旋球为主,再辅以不转球,左侧上旋和逆上旋次之。自2002年执行无遮挡发球之后,运动员在发球这一环节的实力差距就开始缩小,而且随着乒乓球技术的不断发展,接发球手段的多样化也使得发球直接得分的几率也大大下降,因此,运动员在选择发球的旋转时也多以下旋球为主,其目的是在于压制对手上手成功率,尽量防止出现发球被攻的情况出现。就张继科而言,其反手的拧拉技术较为先进且极具杀伤力,无论是台内短球、半出台球还是底线场球,均可从容上手。此外,逆上旋的使用率较低且得分次数仅为2次,带有很大的偶然性。
表3 第3板技术使用统计表
表4 第3板技术得失分情况统计表
2.2 张继科抢攻技战术的特征分析
2.2.1 第三板技术使用类型及得失分特征分析(如表3表4)
表3显示,张继科在第三板球的处理上长使用正手摆短、正手劈长、正手位拉、正手快带、反手摆短、反手劈长、反手位拉、反手挑打、反手快撕、反手拧、侧身位拉等技术,且各项技术的使用成功率几乎都在优秀以上。位于使用率前三名的技术依次是正手位拉球、反手位拉球与拧,使用率分别是28.9%、18.6%和11.3%。表4显示,在第三板球的技术使用中,得分前三名的技术依次是手位拉球、反手位拉球与拧,得分率分别是39.3%、38.9%和36.4%。
从技术类型的划分来看,我们大致可将技术划分为进攻性技术、防守性技术与控制性技术。根据表3与表4的数据反映,张继科第三板球使用技术类型大致采用进攻性技术与控制性技术。其中进攻性技术的使用率总计为73.2%,单个技术主要集中在正手位拉、侧身位拉、反手位拉、反手拧与反手撕,且反手技术的使用频率基本与正手持平,由此可看出张继科在发球抢攻第三板球的处理上,正反手兼顾,处理来球的方式较为灵活。而控制性技术的使用率为26.8%,多以正反手的摆短和劈长为主,结合张继科的发球技术特征来看,由于其多发近网短球、逆下旋与左侧下旋球,旋转强烈,落点刁钻,以至于对手在来球的处理上难以施展进攻性技术,因此,张继科在第三板球的衔接就更为主动、从容。
2.2.2 发抢段第三板技术使用落点得失分特征
表5 第3板得失分落点情况一览表
表5显示,张继科第三板得分总计28次,其落点主要分布在7、8、9号位。失分总计13次,其落点主要分布在5、6、7、9号位。
从表5中我们可知,张继科第三板的得分手段落点多以远台7、8、9号位为主,7号位得分几率占首位,其次为9号位和8号位。笔者将落点划分为9个区域,7号位区域为反手底线大角,9号位为正手底线大角。结合表4中张继科第三板得失分技术使用类型来看,其发球抢攻意识比较强,上手几率较大且以压制7号区域反手位(对手多为右手持拍运动员)为主,适当抢冲正手大角或中路追身,得分效果明显。此外,张继科第三板失分次数为13次,失分落点多集中在5、7号位,且主动失误9次受迫失误4次。这表明张继科在5、7号位球的处理上是他的最大软肋,其侧身位抢拉或者反手拧拉的技术动作凶狠有余而稳定不足,往往得分较快,失分也容易。
2.3 张继科发球抢攻战术运用特征分析
表6 发抢战术的技术组合运用情况一览表
由于第一板球记录了旋转和落点属性,故在此将第一板技术按落点的范围分为发近网短球、发半出台球、发底线长球,并结合录像观察与统计,将其发抢战术中第三板的技术分为,正手拉(攻)、反手拉(攻)、侧身拉、反手拧等。
表6显示,张继科在发球抢攻战术中以发近网球抢攻为主,其次是发半出台球抢攻为主,发底线长球抢攻的次数最少,使用率仅为1.6%。发近网球抢攻的使用率为69.8%,发半出台抢攻的使用率为28.6%。具体到第三板抢攻技术的运用上,正手拉(攻)的使用率最高为42.9%,反手拉(攻)的使用率次之为28.5%,第三的反手拧使用率为17.5%。得分效果方面,发近网球抢攻的得分率最高,发半出台球抢攻的得分率次之。
从使用率与得分率上比较观察,张继科发近网短球抢攻的频率较高,虽然正手拉球的使用率略高于反手拉球,但反手拉球的得分率最高,这表明张继在发近网短球之后的第三板常以正手拉技术处理来球,得分率保持在40%左右,而配合反手拉的概率略低,得分率稍高。在发半出台球抢攻组合中,正手拉的使用率依然排在首位,但得分率侧是反手拧居首位。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张继科发抢段的使用率较低,得分率较高。这主要因为张继科作为我国乒乓球队的一名新秀,首次代表国家队出战世乒赛,对于比赛的环境、气氛还不太适应,自身的技术特点未能很好的发挥。但其技术特点突出,正反手杀伤力强,上手成功后的得分率还是较高的。
(2)张继科发球落点较集中,旋转变化大,一发得分率较高。其发球落点主要集中在近网,且多逆下旋与左侧下旋球,能很好的控制对方上手进而降低接发球抢攻的成功率,但落点选择变化不大,过于呆板,致使对手丝毫不用担心底线长球的出现,从而从容的施展控攻战术。
(3)张继科发球抢攻的意识好,成功率较高,得分手段突出。张继科也无一例外的秉承了我国乒乓球运动前三板球抢攻意识好,杀伤力强的优良传统。在比赛中,张继科发球抢攻的使用率达73.2%,各项进攻技术的成功率均达优秀以上。得分手段也集中在正反手的拉球与反手拧上。
(4)张继科第三板球失误过多。其第三板的主动失误达9次,受迫性失误4次,失误的技术包括正反手拉、侧身拉与反手拧。这表明其拉球技术的稳定性不高,尤其是侧身抢拉技术。
3.2 建议
横拍弧圈结合快攻型打法已成为当今乒坛的发展主流,张继科要想进入世界顶尖高手的行列,提高其发球抢攻的使用率与成功率是必然的趋势。在发球落点的选择上应更加大胆,近网短球与底线长球的交替应更加频繁。此外,继续提高正手拉球与侧身抢拉的攻击能力与稳定性,保持反手拧拉的杀伤力,在比赛中尽量减少失误,降低不必要的丢分。
[1]苏丕仁.乒乓球运动教程[D].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吴焕群,张晓蓬.乒乓长盛的训练学探索[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14.
[3]唐建军,曹海波等.乒乓球比赛中战术组合模式的构成及其应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11.
[4]郑海波.第50届世乒赛男子团体赛张继科接发球技术的分析研究[M].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11.
[5]李悦玲.对王皓在第29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比赛中的技术分析与研究[M].体育科技,2009:3.
[6]郝哲,蔡学玲,等.第28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半决赛柳承敏技战术分析[M].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02.
The 50th World Table Tennis Championships men's team competition ZhangJiKe aggress technical and tac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alysis
HeRuiYin
(ShenZhenPolytechnic, Guangdong, Shenzhen 530006)
This article through counts the indicators in 2010 in the 50th World Table Tennis Championship men's team event Zhang Jike to confront handkerchief Papadimitriou, Stoyanov, the shore Sichuan Saint and Sousse's four competitions serves assaults technique and tactics. Promulgated Zhang Jike to serve assaults the technique and tactics personalized characteristic, simultaneously discovered that it exists the insufficiency,to put forward the new proposal of getting further improvementfor its serving assaults the technique and tactics,also proposed the new mentality of quickly attacking the fighting method athlete for the horizontal position arc circle union to serve assaults the technique and tactics.
Zhang Division;50th World Table Tennis Championships men's team competition;Aggress the technical and tactical indicators
G846
A
2095-2813(2012)01(a)-0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