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公路工程平面交叉的设计
2012-11-05焦艳莹孟庆芳
焦艳莹 孟庆芳
(1.山西省晋中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晋中 030600;2.山西交通技师学院,山西太谷 030800)
0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交通量的迅速增长,对道路通行能力、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通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道路的设计者,不仅要做好道路主体设计,更应从安保工程“经济、环保、舒适、和谐”的基本原则出发,注重细节设计,使之能更好地服务社会,保障交通安全。
平面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交通的瓶颈部位,它直接影响道路的使用品质。我国国、省道等干线公路的交叉口繁多,情况复杂,据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交通安全研究中心近5年的相关调研和统计分析表明,我国平原区平面交叉口发生交通事故(含与平面交叉口相关的交通事故)约占该区域总事故量的40%。由此可见,平面交叉口的设计对整个道路交通系统的安全水平和通行能力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既然交叉口成为安保工程的重点,则如何对交叉口设计进行优化改善、合理组织交通,提高交叉口的车速和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避免交通阻塞,保障交叉口行车通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平原地区平面交叉路口的特点
平原地区平面交叉口存在如下特点:
1)平原地区路网发达,平交路口多,情况多样。
道路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网络中的节点,道路借助交叉口相互连接,形成道路系统。交叉口解决了与各个方向的交通联系,同时制约道路的通行能力。据调查与主线相交的有国省道、县乡路,还有很多乡村道路,这些道路与主线相交,形成众多的交叉口,交叉口多处可达一千米两个甚至三个,较少的路段每千米也有一个交叉口,为数众多的交叉口严重干扰了交通秩序,易诱发交通事故。
2)平面交叉范围内情况复杂,行车视距不良。
平面交叉范围内驾驶操作复杂,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尽管行驶速度可以比一般路段低一些,但希望比一般路段有更好的纵面线形,使驾驶者能尽早看到交叉范围内的车流动向,以便于变速或停车。而现实中,不少平交范围内有建筑物或树木等障碍物,影响了平交范围内的视距,一些小的交叉口由于障碍物的遮挡,行驶于干线公路的车辆难以发现,这些均成为交通隐患。
3)平面交叉范围是混合交通流与混合交通问题最为集中的地方之一。
目前我国存在与县乡路、乡村道路相交的交叉口混合交通量大,农用三轮车、摩托车等较多,且这部分车辆的驾驶员安全意识较低,车速较高,经常引起交通事故。需采用信号配时与交通组织进行优化以缓解整个路网交通拥堵。
4)对平交路口的处理措施较简单。
目前,很多平交路口的处理措施相对简单,缺乏安全和引导措施。据某地调查统计,车辆在通过交叉口时,由于受到红绿灯的影响:车辆在交叉口耽误时间占全程行车时间的31%,在全程的交叉口耽误时间中,由于信号的耽误则占60%。现在许多大城市依靠加大交叉口的路缘石半径或进行简单的交通渠化,虽然取得相对的效果,但导致了交通事故的频发。
2 平交路口的安全视距
两条相交公路间,由各自停车视距所组成的三角区内不得存在任何的障碍物。条件受限制不能保证由停车视距所构成的通视三角区时,则应保证主要公路的安全交叉停车视距和次要公路至主要公路边车道中心线5 m~7 m所组成的通视三角区,如图1所示。
图1 引道视距和通视三角区
平交路口的停车视距是否满足要求,直接关系到交叉口的行车安全,要确保平交范围内有足够的安全停车视距,否则应将停车视距所组成的三角区内的障碍物清除,安全交叉停车视距见表1。
表1 安全交叉停车视距表
3 平交路口的设计
由于平原地区的平面交叉具有以上特点,对交通安全影响较大,因此设计人员要充分重视平面交叉的设计,首先要全面地调查平交范围内的情况,包括被交道路的等级、交通量及交叉口的停车视距等,然后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设计方案。
3.1 与国省道、干线公路相交
这类平面交叉路口面积大,交通量大,车速较快,事故发生频繁,对此类交叉口要具体分析主线及相关道路的交通量及交通组成,根据交通量进行渠化设计,并设置交叉口设施。
1)通过标线或交通岛形成“环形交通”进行渠化设计,减少左转弯车流的影响,避免灯控路口的周期性阻滞;
2)在主线及相交道路适当位置均设置指路标志进行“简化路口”,对复杂多岔路口进行改造,减少冲突点,改善冲突角;
3)采用“信号”交通管制方式即信号灯或黄闪灯。如两条交通量均大,且功能、等级相同的道路相交,难以采取“主路优先”的管理时,设置信号灯;两相交道路虽有主次之别,被交路交通量较小,可采用“主路优先”管理时,设置黄闪灯;当环形交叉的入口因交通量大而出现过多的交通延误时,应在入口处采用信号管理。
3.2 与低等级公路相交
此类交叉口面积相对较小,被交路交通量较小,车速较快。为保障交叉口的行车安全,可采取以下措施:
1)两条在公路功能、等级、交通量方面存在明显差别的公路相交,或交通量较大的T形交叉,宜采用主路优先交通管理即主路设置指路标志;
2)两条相交公路的等级均低且交通量较小时,应采用无优先交叉交通管理;
3)与交通量较小的被交路相交,主路设置黄闪灯,被交路设置减速让行标志、减速让行标线和减速丘。
3.3 与县乡路、乡村道路相交
1)乡村土路与干线公路相交。
此类平交路口在平原地区数量较多,交通量小,有农用三轮车、摩托车等通行,但容易被主线驾驶人员忽视,因此可在平交路口两侧设置道口标柱,以提高干线驾驶员对这类路口的注意。然而道口标柱设置不当就起不到良好的警示作用,根据安保工程经验建设可按如下方案设置道口标柱:
a.道口标柱不可离被交路太远,应限制在离被交路路面边缘1 m的范围;
b.被交路宽度小于3 m,在路口两侧各设置一根道口标柱;
c.被交路宽度3 m~7 m的,在路口两侧按2 m间距各设置两根道口标柱。
2)路面硬化的县乡路与干线公路相交。
此类平交路口农用三轮车、摩托车较多,车速较快,还需在被交路设停车让行或减速让行标志,配合减速丘可强制性限制被交路上车辆的速度。
3)通视不良路段的平交路口。
对于通视不良、司机无法看清的交叉口,应在交叉口前主线适当位置设置警告标志,提醒司机谨慎慢行。目前有些道路存在未考虑通视情况而设置较多警告标志的问题,非但不能提醒司机注意交叉口,还因司机视野内的标志信息过多而影响司机的判断,并不可取。
4 结语
平交路口的处理措施是否得当直接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因此决不可简单机械的处理,要做到积极引导,有效预防,以保障行车安全、舒适,减少交叉口的交通事故,做到“以人为本”,创造“和谐社会”。
[1]JTJ 061-1999,公路路线勘测规范[S].
[2]JTG 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S].
[3]GB 50220-95,城市道路交通规范设计规范[S].
[4]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
[5]JTG 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