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道路运输节能经验及启示*

2012-11-04郭玮娜全维杰

长沙大学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燃料运输道路

郭玮娜,全维杰

(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国外道路运输节能经验及启示*

郭玮娜,全维杰

(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从政策措施、法律法规、发展汽车新技术及可再生能源、建立智能交通系统等方面,总结了美国、日本、欧盟在道路运输节能方面的目标、措施及成果,指出我国应从国家安全高度来重视道路运输节能,并制定一整套产业制度及法律法规,建立符合我国道路运输可持续发展的节能政策措施.

道路运输;节能;法律法规;政策措施

我国目前面临着巨大的能源危机,油价的大幅度上涨对全球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201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在55%左右.全社会的能源危机要求交通运输行业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要求交通运输行业低碳化[1],两型社会的发展要求交通运输行业强化节能,综合运输的发展要求交通运输行业提高节能水平.

图1是各国各行业能源消耗所占比重,交通运输业的能源消耗基本在各国都占了20%到30%的比重.而交通运输行业中的能耗绝大部分来自道路运输,因此,道路运输具有很大的节能潜力.欧美和日本的道路运输节能法规和措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及完善,有很多经验和启示值得我们借鉴.

图1 各国各行业能源消耗所占比重

1 国外道路运输节能经验

1.1 美国道路运输节能

美国被称为“汽车轮子上的国家”,其公路网和高速公路系统居全球首位.一直以来,美国的交通政策主要立足于两个基本点,一是以人为本,体现资源使用的公平性;二是坚持可持续发展,严格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并以此为交通发展政策的一条主线.美国道路运输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30年代,大力建设公路基础设施;20世纪50至80年代,进入以建设国家州际公路为核心的公路大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入以交通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为战略目标,综合运输大发展的阶段[1].

美国的道路运输节能最初为简单降低建设成本,发展到节能降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再到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交通,大力发展综合运输,使有限资源得到充分和集约利用,最终实现可持续交通的发展目标的阶段.其道路运输节能的重要措施体现以下几点.

1.1.1 在政策引导下提高能效

美国在1990年通过《多模式地面运输效率法案》标志着美国进入了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综合运输阶段.1998年制定的《美国21世纪运输公平性法案》彻底改变了原有的州际公路为主的单一运输模式,通过综合运输结合高科技手段提高运输系统效率,并相继出台节能汽车使用公路共乘车道的立法方案.进入到2007年,美国通过了《能源独立和安全法案》,汽车工业的能耗标准和可再生燃料的年产量以立法的形式作了规定.美国运输部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也以法规的形式制定了汽车燃油经济性标准.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均开征燃油税,实行定量征收;通过收取城市和交通高峰期的拥挤费、高停车费等经济政策,强制共乘和城区通行许可证等行政手段抑制公路使用需求.此外,也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消减汽车碳排放法案,实行财税优惠政策并鼓励使用洁能产品.

1.1.2 发展可再生能源

大力研发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等可再生能源.推广低排放的新能源汽车,如采用了以燃料电池电动(FCEV)、氢发动机、混合动力、高效储能器、二甲醚为动力的汽车,并对这些环保汽车实施优惠政策.估计到2020年为止,可再生能源将占总能源的15%左右.

1.1.3 建立完善的智能运输系统

智能运输系统(ITS)在美国的应用率已达80%以上.ITS利用最先进的计算机、监视、通讯、控制等科技手段有效管理货车的运输和行驶,合理安排行程,减少空车(回程)行驶,提高10%的城市货运装载量.最终使道路运输达到人、车、路综合协调的新境界.

综上所述,美国在道路运输节能方面的法律法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较健全和完善,对道路规划、设计、建设、营运、汽车生产和使用的全过程都做了非常详细的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规定,并采取了措施保证执行.同时,美国也逐渐意识到能源高消费的危害性,开始将降低能源消耗列入国家战略规划,并发展高科技进行节能和提高能效.

1.2 日本道路运输节能

日本以汽车为主的运输部门为对象,在供给方面,采取燃料多样化,大力发展低硫化石油、生物燃料等清洁燃料;在使用方面,以抑制消费为出发点,大力发展高能效、低污染的清洁汽车;在长期发展方面,积极开发创新技术.日本道路运输节能的具体措施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1.2.1 建立完善的能源政策

一是建立节能政策.节能成为日本交通运输部门能源政策的核心,将被持续推广和完善.政策首先是督促汽车企业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加速研发和生产节能型汽车;其次是提高交通设施的使用效率,保障交通物流的畅通,以鼓励公众采用公交出行;再次是通过税收、贷款等优惠政策激励人们选购节能型汽车.

二是建立应用新型燃料政策,日本从2003年以来,持续在降低成本、工艺试验机完善标准方面做研究.三是开发长远能源技术政策,开发能源高效生产的创新型新技术.

1.2.2 环保汽车税收优惠政策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已加速推广天然气汽车及其他清洁燃料汽车.另外,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新型汽车的研发,通产省一半的研究经费用于了日本燃气协会的天然气汽车实用化研究;政府还对天然气汽车和天然气加气站实行税收优惠;对天然气汽车及其他低污染汽车实行同等税制优惠,并对汽车燃料“生态站”的建设及运行给予财政补贴.

1.2.3 汽车重量分组燃油经济性体系

日本的《节约能源法》在1979年正式颁布实施后进行了不断地修改和完善.其中建立的重量分组燃油经济性体系十分重要,即首先确定在每个重量级中具有“最优”燃油经济性的汽车,并以其燃料经济性水平作为本重量级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标准,同级新车在目标年均要求达到该标准,鼓励改进或消除最差车辆和完善最佳车辆来提高汽车的平均燃料效率.预测日本2050年单位GDP的CO2排放量降至1/3,2100年降至1/10,人均耗能降至30%,汽车用油几乎为零[2].

1.3 欧盟道路运输节能

欧盟为降低一直以来对能源及进口的依赖度,欧盟新能源政策主张“开源节流”的方式,并设立了从2006年起到2020年实现节约能源20%的目标.其中,道路运输占能源消耗的20%.

欧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通过各种政策工具和技术手段进行节能.政策内容一般包含了三个方面:一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二是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能源节约,三是研究推广可更新能源的应用.

1.3.1 提高汽车性能及技术

欧盟鼓励汽车生产厂商不断改进汽车发动机设备.由于柴油发动机比汽油发动机能耗低35%,在改进发动机的同时,也逐步推广柴油发动机的使用.另外也鼓励驾车者采用性能良好、压力适当的轮胎来降低摩擦引发的耗油.

1.3.2 通过收费、税收等手段促进节能

对城区基础设施收费或根据汽车排放量和能耗水平收费.例如,德国针对高速公路货车按C02的排量进行收费,而使用天然气的汽车到2020年前享受免税优惠.法国对购买低排放和节能汽车者给以价格优惠鼓励和部分免税政策;从2010年起,根据里程向在境内行驶的重型卡车征收环保税;对排放超标的汽车征收保险附加税,且对高污染的大型车辆双倍征收行车执照费.英国伦敦在市中心收取交通堵塞费,将其用于发展伦敦的各种形式的交通设施.1.3.3 发展清洁汽车市场,推广新型燃料

欧盟投入了大量资金来支持清洁汽车的研发,包括为清洁汽车免税,公共采购清洁汽车,城市对污染和高耗能汽车进行收费或限制行驶,对清洁汽车实行特殊的认证和技术标准等.法国将在未来五年内投资1亿欧元研发新一代清洁汽车.德国政府站在战略发展高度,通过加强立法、政策推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规模化经营等方式,推动再生资源产业发展.

1.3.4 建立能耗标识制度

尽管政府没有强制淘汰高耗能汽车,但有了强制性的能耗标识,类似于家电、建筑物那样,消费者自然容易做出选择.

2 经验与启示

国外节能政策措施的主要做法与我国存在一定的差距,国外节能政策措施的主要做法及与我国的差距比较具体见表1所示:虽然交通部已在长沙、上海全国等八个城市开始能源清洁化的试点工作,但我国政府的节能工作和国外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在政府专项财政拨款、中央政府节能基金、政府补贴、税收减免、能源环境税和能源消费税方面都有所欠缺.国外成功的经验给我们在政策管理上带来了一些如下启示:

(1)美国和日本都是汽车生产量大国,也是汽车保有量大国;同时都是石油资源贫乏国,且是耗用量大国,因而都是石油进口大国.正因为如此,美国和日本都注重燃料消耗问题,积极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减低汽车用油,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国从1993年以来石油进口量高速增长,用油缺口越来越大,汽车节油面临严峻的挑战,所以必须重视汽车节油问题,同时把汽车节油工作提升到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来认识和开展.

(2)我国应增强节约能源的法制意识,制定和颁布专门的汽车节能法律法规.制定和实施长期及分阶段的燃料经济性标准,细化和量化各项技术指标,通过一定的强制手段积极推广新科技、低耗能的新型公交车及公务车,大力推广清洁化能源的使用.

表1 国外节能政策措施的主要做法及国内外差距比较[3]

(3)美国和日本都有汽车节油的政策,美国重视、鼓励新能源和替代燃料税收政策,日本重视限制汽车耗油的政策.我国也应出台有关汽车节油的专项调控政策,例如,鼓励新能源和汽车用替代燃料的税收扶持政策,通过宏观调控与监管,强制或引导运输部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政府应通过宏观调控,将各种相关的政策、标准整合并形成一整套产业规范,协调相关产业之间的发展方向、目标与途径,注重通过政策、法规、技术间的协同作用来提高节油效果,避免行业发展中不同的环境政策相互制约而产生负面作用.

(4)我国应站在战略发展的角度加大对汽车新技术、可再生能源、替代燃料的研发和探索力度,加快推广清洁能源汽车.并保持高度的创新精神,坚持超前投入,超前研究,超前试验的理念,不断创新油品质量、发动机技术、信息技术等关键技术.

(5)我国应大力提升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利用信息技术提升道路运输的效率.例如,发展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BRT),倡导快捷、便利、舒适的公交出行服务;发展智能运输系统(ITS),提高道路运输车辆的实载率和里程利用率,减少空车(回程)行驶、无效运输或低效运输来提高运输生产力,从而达到降低能耗和节能的目的.

[1]吴洪洋.美国交通运输战略与节能环保[J].世界环境,2008,(5):58-60.

[2]郭沿廷.日本的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情况简介[J].节能,2010,(2):4-11.

[3]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9/10:迈向低碳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未来[R].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0.

U491

A

1008-4681(2012)02-0076-03

2011-10-25

郭玮娜(1985-),女,湖南长沙人,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物流管理.

(责任编校:晴川)

猜你喜欢

燃料运输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来自沙特的新燃料
生物燃料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导弹燃料知多少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