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疗法与手术治疗创伤性连枷胸的临床对比研究
2012-11-04袁风林汤跃卿彭梅先
袁风林 汤跃卿 彭梅先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科,河南漯河 462000
保守疗法与手术治疗创伤性连枷胸的临床对比研究
袁风林 汤跃卿 彭梅先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科,河南漯河 462000
目的探讨保守疗法与手术治疗创伤性连枷胸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5例创伤性连枷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对照组30例行保守疗法即非手术外固定治疗,实验组35例行手术内固定治疗。随访10~15 d,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和APACHEⅡ评分变化。结果组内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和APACHEⅡ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相比,实验组患者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手术治疗创伤性连枷胸,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非手术外固定;手术内固定;创伤性连枷胸
创伤性连枷胸是临床外科常见的严重胸部创伤,又名创伤性浮动胸壁,病死率高达15%~35%。一直以来,部分医生对于创伤性连枷胸是应该行非手术外固定还是行手术内固定治疗存有争议,如若把握不当,将给临床治疗带来较大的难度[1]。因此,本研究对比探讨了保守疗法与手术治疗创伤性连枷胸的方法及疗效,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5例创伤性连枷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笔者所在医院于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65例创伤性连枷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连枷胸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其中男34例,女31例;年龄22~84岁,平均(48.7±11.3)岁。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行保守疗法即非手术外固定治疗,实验组35例行手术内固定治疗。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先行如抗休克,紧急抢救及局部加压等常规方法,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再行治疗。对照组行保守疗法:即以浮动胸壁为中心,选用大小对应的厚棉垫加压包扎,将浮动胸壁内陷,直至消除反常呼吸。实验组行手术内固定治疗:即患者健侧卧位,插管全麻,置冷光源摄像头于腋中线第6或第7肋间,在胸腔镜下清除胸腔积血,合并肺裂伤时需作肺修补术。然后借助胸腔镜定位,做与肋骨平行的切口于肋骨凹陷明显处,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筋膜,将胸大肌或前锯肌纤维钝性分离,将肋间神经及血管游离出来,对肋骨断端进行修复,恢复其自然形状;测量肋骨直径,将记忆合金肋骨环抱接骨器(内扣径略小于肋骨外径)浸入0~5℃的无菌生理盐水,后用撑开钳展开并置于已经手法复位的骨折段,采用无菌纱布热敷使其迅速恢复原状,以达到环抱加压内固定的功效。最后经摄像孔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随访10~15 d,采用患者定期回院复查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等血气指标和APACHEⅡ评分变化[2]。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随访期间两组组内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和APACHEII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相比,实验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目前,连枷胸的治疗包括手术和非手术疗法[3]。传统意义上的非手术疗法由于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而一度被广泛运用,但由于肋骨牵引、加压包扎、呼吸机正压通气内固定等非手术疗法所引起的剧烈疼痛、胸廓畸形、长期卧床、护理困难等弊端日渐显现,临床对于采取何种方法治疗连枷胸又开始重新讨论[4-5]。近年来,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手术内固定治疗连枷胸疗效显著。董静[6]经过研究认为,手术内固定不但可使呼吸系统并发症减少,还可使胸壁浮动迅速稳定,并且可以通过减少连枷胸的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来改善患者的预后。本研究中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和APACHEII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这说明在一定程度上,保守治疗亦能取得积极地治疗效果;而两组间相比,实验组患者上述指标则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手术内固定更具优势,能使患者的血气指标的得到显著的改善。笔者认为,APACHEⅡ评分包括即急性生理评分、年龄评分及慢性健康评分3部分,是一种较好的疾病严重度分类系统,其分值与病死率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也因此说明手术内固定能显著改善患者病情。总而言之,应用手术治疗创伤性连枷胸,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和APACHEII评分变化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1]刘秀云,张倩云,张华根.浅快呼吸指数在40例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0,21(17):48-50.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
[3]王东.连枷胸救治的进展与争议[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9):146.
[4]张晚生,史加强,杨雪.创伤性连枷胸的急诊救治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8):82.
[5]吴传相,滕建华.创伤性连枷胸32例诊治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09,7(8):27-28.
[6]董静.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体会[J].海南医学,2009,20(11):74-75.
R683.1
B
2095-0616(2012)12-243-02
2012-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