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保贫困人口增收
2012-11-02李月成
文 Ⅰ李月成
如何确保贫困人口增收
文 Ⅰ李月成
为就近打工搭建平台,提高农民的劳动力素质,谋划大产业扶贫,建农机专业合作社,确保贫困人口增收,是决战贫困,推动贫困地区跨越发展的重要措施。
一个国家财力雄厚、又拥有高精尖的科技,人口素质很高,这个国家实力就很强大。一个家庭也是一样,这个家庭里有钱,家庭里的成员有劳动力、有文化、有技术,吃闲饭的人又少,这个家庭肯定就能过上殷实富裕的生活。贵州的贫困有三个问题比较突出,一是面积大,二是程度深,三是贫困人口多。2011年,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贵州按这个标准测算的贫困人口达1521万人,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50%以上。分析我省农民收入低的原因,主要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欠账太多,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如何决战贫困,推动贫困地区跨越发展,如何能保证农村贫困群众收入增长,确保贫困群众有钱用,可以说也是最大的民生问题。
为就近打工搭建平台提高农民的劳动力素质
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要为群众就近打工赚钱搭建平台。我省贫困主要表现在农村,根子在于工业经济、城镇经济不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或者就近转移难以找到平台,找不到就近都能赚钱的地方。农村劳动力不转移出去当工人、当城市市民,还是被捆在这人均一亩耕地都不足的土地上,就是用农业博士去种庄稼,也种不出小康。因此我省的城镇化率要在现有33.81%的基础上,按照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以上的指标大幅度的去发展,要有大项目、大企业去支撑工业经济大发展,农民群众才能找到打工赚钱的地方。如果我们的干部还是像过去一样不懂工业,干部不会讲工业,不会抓工业,开会讨论时“讲农业大半天,讲工业一支烟”,工业经济就发展不起来,工业就反哺不了农业。工业经济、城市经济不发展,工业和城市将无法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确保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有钱用,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大力实施农业特色产业化扶贫,以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增收。图为习水县果农在采摘葡萄。(遵义市文明办供图)
要加强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劳动力素质是群众增收的基础。俗话说“天干饿不死手艺人”。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民出门打工就容易找到好的工厂、工种,挣钱就多。哪个地方的农民有文化、有技术,哪个地方的农民就会富裕,哪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就会有思路,有成效。我在黔南工作时,抓了一项工作就是要求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兼任各县(市)职业中学校长,亲自抓农技培训、抓农民素质的提高。要牢固树立抓职业教育就是抓就业、就是抓扶贫、就是抓农村经济发展的思想。有的县还是用县委副书记或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兼任,实践证明这个办法是可行的,对提高农民素质非常有效。
抓农村劳动力转移一刻也不能放松。劳务输出是“空手出门,抱财归家”,要以促进就业推动增收,贫困县的县长应亲自抓劳务经济的发展。通过开展产业技能培训,有效提高劳动力素质,要让我们的农民成为有技术,能吃苦的高素质农民,要创造贵州劳动力品牌,要让发达地区的劳务市场看重我省劳动力这块品牌。加强对农村贫困家庭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就业教育培训的支持力度。我在黔南工作时,就是要求分管农业的副县长要具体抓劳务培训和输出,确保每户农家都要有一名以上的劳动力成功转移。“人往城市走,水往低处流”,“空手出门,抱财归家”,是农民致富最有效的途径。只要每个家庭能成功转移一个以上劳动力,每年就可以给这户人家带来万元以上的现金收入,不仅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也可以改变这个家庭的命运。黔南在上海共青码头务工的140多人,现在每人月工资都在3500元至3800元,龙里人何福恩还被评为上海市外来务工十佳青年标兵。
谋划大产业扶贫建农机专业合作社
农业就是要围绕“哪样赚钱种哪样、哪样赚钱养哪样”来调整结构。过去我们常讲:“农村富得快,烤烟加油菜”、“种姜养羊是赚钱的第一行”,这些都是过去的有效做法。俗话说“四川的太阳,云南的风,贵州下雨像过冬”。海拔在13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要选准耐寒作物;低热地区还要选择耐旱作物,贵州遇到大旱,对贵州农作物打击更大。各地要根据情况,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农村劳动力广泛就业,让就业来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从而稳步增加贫困群众家庭收入。
要跨县(市)跨地区谋划大产业扶贫。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就是要做大规模、做大市场,这是最大限度覆盖贫困区域和贫困群体的关键措施,也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确保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有钱用,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大力实施农业特色产业化扶贫,以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增收。农村特色产业要跨(县)区作大规划,做出大规模才能做出大市场,才能有规模效益,才能带动千家万户、成千上万的农民去参与、去赚钱。黔南州贵定县的岩下乡就是利用贵州山清水秀的独特优势,发展高端、高效农业,狠抓大鲵产业的发展。2008年以来,凡是养大鲵50尾、三年以上的养殖户,都买了新车、建了新房。张玉发家2008年200元起家,现在盖了新房、买了新车,是县里树的一个养殖发家的好典型。我给岩下乡的发展规划讲了四句话:“山上种果、田土种菜、家家养鲵、户户有车”。因为抓蔬菜的种植,也是农民赚钱最快的一个好项目。凡是有市场的地方,田土都要拿来种菜。既要抓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更要抓困难家庭的经济发展计划,要抓每个农户的家庭收入来源,农户种多少亩地、栽多少经济林、养多少头牛、养多少只羊、养猪、养鸡的状况要清清楚楚,每年在种植业上、养殖业上可以给这个家庭增收多少钱都要清清楚楚。每户家庭收入都大幅度提高了,都过上了小康、富裕的好生活,贵州的跨越发展也就好实现了。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电路必须要先建成。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电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公路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出路。如果基础设施不改善,农民种出来的农产品运不出去,自己又吃不了多少,就只有坏掉、扔掉;即使运出去又豆腐盘成肉价钱,运输成本很高。所以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改善了,就肯定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政府在加大对农村水电路投入的基础上,要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让群众自己规划、自己调整土地、自己施工、自己投工投劳,群众的事情让他们自己去办。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实现。要把农业当成企业去办、当成公司去办。现在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春天,每年国家都给了大量补贴,群众也有钱买农机。国家补得起、农民买得起、用得起。黔南州贵定县的女子机耕队、惠水县的农机专业合作社都办得很好。要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加快土地流转,这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是件大事。农民把土地流转到公司里去,他还可以去公司劳动打工挣钱,也可以不参加劳动放放心心的去外面打工赚钱。在发展品牌农业、龙头企业、公司化农业、企业化农业方面下功夫,通过以专业合作组织、农村专业协会、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等为中介,带动农户从事专业生产,把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起来,让千家万户的农民都能走进大市场里去发展。
(作者系省政协秘书长责任编辑/戴 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