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既贫又困”到“贫而不困”
——“贫”与“困”辨析中的新“贵州现象”考量

2012-11-02Ⅰ徐

当代贵州 2012年17期
关键词:现象贵州速度

文 Ⅰ徐 静

从“既贫又困”到“贫而不困”
——“贫”与“困”辨析中的新“贵州现象”考量

文 Ⅰ徐 静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贵州省积极开展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改善了贵州的交通网络。(叶永恒/摄)

20世纪80年代末,学者白南风、康晓光等人针对贵州守着金山没饭吃的窘境,提出了后来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富饶的贫困”,从此贫困便成为贵州被关注的重心。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贵州的长期贫困而命名的“贵州现象”又被国情分析专家胡鞍钢提出,至此贫困似乎已经成为贵州的一个符号。

但2 0 1 0年以来,省委紧扣发展速度“慢”这个主要矛盾,高举发展、团结和奋斗的旗帜,确立了“十二五”时期“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2011年经济增长达到15%,呈现出提振信心的“贵州速度”,诞生了新的“贵州现象”。

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的“贵州现象”表述了贵州的贫困,那么今天的新 “贵州现象”则表明了贵州正在摆脱“贫困”的喜人态势。

由“贫”与“困”的辨析看新旧“贵州现象”

“贵州现象”和新“贵州现象”根本的差别不是在“贫”字上,而是在“困”字上。“贵州现象”,显现的是既“贫”又“困”的无奈,而新“贵州现象”隐喻的是虽“贫”但不“困”的希望。

20世纪80年代“富饶的贫困”,是守着金山没饭吃,资源没有变成资本。为什么资源变不了资本呢?因为发展的路径被“困”住了,“贫”只是现象,“困”才是根源。从主观原因看,贵州虽然在某些点上的改革探索富有成效,但总体上并没有探索出一条符合贵州省情特点的发展道路,发展思路上的“困”困住了我们发展的手脚。从客观原因来看,历史上的贵州“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的“三不沿”区位劣势,形成了这里与其他区域经济文化交往中的阻隔,扭曲了区域利益关系的分工格局,使贵州在资源流出和产品流入的双重利益上付出代价;尤其中央对东部率先发展的非均衡战略使贵州错过了追赶现代化的潮流。

今天新的“贵州现象”告诉我们,我们正在走向“贫”而不“困”。 从主观原因来看,省委省政府围绕“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这个主要目标,确立了“十二五”期间的主基调和重点战略,从根本上明确了贵州发展的思路。从客观原因来看,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多年来,显著改变了贵州的交通、水利、生态等基础设施条件,发展的基础初步奠定;尤其国发2号文件的出台,不仅明确了贵州发展的战略定位,而且肯定了省委省政府的发展思路,还昭示着中央更大力度的支持和帮助。

国发2号文件结束了“贵州现象”既贫又困的无奈

“贵州现象”一经提出,对它的探讨就没有停止过。对“贵州现象”出笼的考察,有两个方面的含义:贵州不仅贫穷,而且长期困扰于贫穷中找不到出路。当时分析贵州长期贫困的原因,大多数人认为是资金缺乏、交通闭塞、素质低下、干劲不足等造成的,特别是这些因素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使贵州长期处于“既贫又困”的境地。

对于上述困境的破解,贵州也曾有过相应的努力。如:认为资金缺乏,我们就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立专门机构,采取专门行动,甚至提出环境立省,努力改善贵州软硬环境,积极鼓励、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等;认为交通闭塞,我们就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积极开展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建高速、建快铁、建机场等,显著改善了贵州的交通网络;认为素质低下,我们就积极实施科教兴黔战略,努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如期实现了“两基”攻坚目标;认为干劲不足,我们就积极开展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干部下基层等活动,努力走基层、转作风、促发展。但从根本上讲,我们从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贵州现象”时就开始呼吁的国家层面的区域重大政策调整,加大国家层面的支持力度,一直没有明显的突破。

直到2012年1月12日,国发2号文件出台,首次把贵州的发展放在整个国家发展战略的框架中定位和谋划,明确提出“贵州尽快实现富裕,是西部和欠发达地区与全国缩小差距的一个重要象征,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国发2号文件对贵州发展的一系列顶层设计,使贵州在战略设计上终于从洼地走向高地,从区域走向全国,站在了新的发展节点和发展高度上,根本性地带来了解决区域弱势地位这一困局的机遇,由此也结束了“贵州现象”既贫又困的无奈境地。

新“贵州现象”透射出贵州发展的希望和路径的艰辛

新“贵州现象”的诞生,首先透射出贵州发展的希望。一方面,贵州的发展速度确实上来了,全省上下思路清晰、“干”劲实足,这在贵州的历史上是少有的。另一方面,国发2号文件的出台确实给贵州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国发2号文件将贵州定位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特色轻工业基地、装备制造基地和西南陆路交通枢纽,定位为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和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简称“四基地一枢纽”、“三区一屏障”)。这种多元化的战略定位给贵州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围绕上述战略定位,来自国家层面大量的政策利好,确实给贵州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但是,我们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贵州依然很落后,前路依然很艰辛,切不可沾沾自喜。一方面,当前的“贵州速度”还没有常态化,如不注意巩固,依然可能只是贵州发展历史中的昙花一现。另一方面,就算保持当前的发展速度不变,贵州发展的压力依然很大。为让贵州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我们必须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发展速度高于全国、高于东部、高于西部。如果说全国在未来10年的增速是7%,贵州保持去年的速度15%,则需要10年时间才能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但全国未来的增速可能不只7%,而贵州15%的增速还未必稳定,尤其要让贵州增速连续10年超全国8个百分点,可能更是难上加难。

因此,在未来9年,我们必须抢抓发展机遇,坚持发展思路,进一步彰显以贵州速度为模式标记的赶超发展,努力实现“稳中求快、快中保好、能快则快、又好又快”,才可能真正实现赶超发展、跨越发展,确保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

(作者系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责任编辑/周德瑞)

猜你喜欢

现象贵州速度
行驶速度
速度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贵州,有多美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比速度更速度——“光脑”来了
第四章光现象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