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小网格 民生大舞台
——湖北宜昌网格化管理创新样本探析
2012-11-02周伦李学会
文 Ⅰ 周伦 李学会
城市小网格 民生大舞台
——湖北宜昌网格化管理创新样本探析
文 Ⅰ 周伦 李学会
编者按:近年来,社会管理创新成为各级政府部门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提升服务质量、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路径。湖北宜昌在全市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重构基层管理和服务架构,建立和强化了个体之间有效联结的微观组织单元,实现了政府公共服务的有效投递。这一鲜活经验,具有借鉴意义。
江水出峡,其势浩荡!
2010年10月,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委确定了35个市、县(市、区)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湖北省宜昌市是其中之一。一年后,全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座谈会在宜昌市召开,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宜昌经验”,再次搅动荆楚大地,吹皱了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的一池春水。
城市需要网格化管理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推进的发展阶段,大量人口汇聚大中城市,社区人口规模不断增加,社区工作者工作压力随之增大,原有的社区划分已不能满足现有经济社会要求。调查显示,我国街道的平均规模已达3.5—6.5万人,居委会平均拥有人口数为3127人、969户。而从国际经验来看,发达国家城市中社区一般不超过1000人、300户。因此,正是在这种“结构紧张”的状态下,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量发生和积累在社区,从而直接影响社会稳定,社区正在面临着难以承受的重任。
事实上,现代社会中单位小区淡出,商品房小区成为社区主体,陌生人社会不断替代熟人社会,社会互动的应然性逐渐降低。如果个体之间缺乏组织互动,就会出现社会原子化,这不仅使个人缺少确定性、安全感和价值归属,还使整个社会陷入整合危机。
随着信息化网格技术的不断演变,网格同空间地理技术相结合,从而开始应用到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来。其实,网格化管理并不是宜昌首创,但宜昌把网格化和信息平台有机结合起来,却是开了先河。
2010年以来,宜昌市在充分借鉴北京、深圳等地网格化管理基础上,创新体制机制,通过“政府直接购买服务”的路径,向广大社区群众投递专业化和规范化的社会工作服务。
通过公开招考选聘网格管理员进入城区每个社区,为市民提供“零距离”、“多方位”服务。他们向社区群众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宣讲各种惠民政策,服务居民衣食住行;深入社区服务管理最前线,采信息、除隐患、调矛盾;做好事、美环境、送关爱……社区群众送给他们一个好听的名字——“格格”。
有专家指出,依托数字化城市所建立的社区网格,正是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大社区格局,重构了基层管理和服务架构,建立和强化了个体之间有效联结的微观组织单元,实现了政府公共服务的有效投递。还可以实现管理对象的全覆盖,并加强对高危环境、人群和弱势群体的监控。
网格管理员织就民生网
宜昌市按照“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原则,把城区121个社区划分为1110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个管理员,负责250户或300-500人的服务与管理。通过自上而下建立统一的新型社会服务机构和队伍,依靠社区E通数字化平台,全面履行信息采集、综合治理、劳动保障、民政服务、计划生育、城市管理、食品安全等七项综合信息服务职责。网格管理员犹如敏感的神经元,延伸至整个社会肌体的最末梢,织就血脉畅通的一张关爱民生网。(如图)
李慧是宜昌市西陵区中书街社区的一名“格格”,她的管辖范围为15049平方米,其中有240户居民,3条小巷。
一天清晨8点,李慧刚走到童家巷口,78岁的大妈杨忠秀就迎了上来。“巷子那头的垃圾收拾晚了,脏死了!”杨大妈边抱怨,边拉着她来到巷子深处的垃圾堆放点前。李慧蹲下身来,将垃圾照片和具体位置通过手中配发的社区E通发送到市网格管理中心。
上午10点15分,李慧转到了汪家巷,社区志愿者冀学云告诉她:17号治安探头坏了。
下午4点30分,到了孩子们放学的时间。李慧守在学校门口,将20多个孩子接到社区。
傍晚6点,李慧再次转到上午报告的问题发生地,发现垃圾已经被清走了,探头也已经修好。此时,已是华灯初上。
正是通过李惠这样普通的网格管理员,在城市小网格这个民生大舞台上不断展演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政府与群众的沟通互动渠道畅通了,社区工作人员工作负担减轻了。更为可喜的是,通过这种贴身式的服务,让政府和老百姓的心贴得更近,也让居民之间组织互动日益紧密。
政府直接购买实现公共服务的有效投递
发端于英美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已成为一项流行全球的制度性样本。政府购买服务是指“政府通过直接拨款或公开招标方式,交给有资质的社会服务机构来完成,最后根据择定者或者中标者所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来支付服务费用。”
我国自上世纪末引入这一制度后,各地在公共交通、居家养老、医疗卫生、社工服务、公交服务、行业性服务等多个领域迅速展开,上海、无锡等多个城市更将其视为最重要的制度创新而加以大力推进。
但是,这一制度在我国同样面临着不可回避的问题,一方面是政府购买服务本意是政府职能外包,实现独立关系竞争性购买。事实上,政府与社会组织还存在着双方地位不清、角色不明、能力欠缺、购买过程缺乏规范、监督和评估缺乏、公共责任得不到体现。另一方面,我国社会组织不但数量少,而且很大一部分依附于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比较弱,也缺乏提供公共服务的实践经验。
以湖北为例,社会组织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量小质弱。目前全省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3.6个,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每万人50个,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每万人12个。显然,我国政府和社会组织都还没有为迎接这一新型制度做好准备,各种购买过程和结果中存在显而易见的风险。
宜昌市面对这两大显性问题,创新路径,提出和建构全新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模式,即政府作为直接购买主体,通过合同制形式,向符合相关条件的自然人购买社会公共服务与管理等活动的过程。具体到网格化管理上就是政府通过建立市社区网格监管中心,各区成立网格监管分中心,跳过委托社会中介组织这一环节,使用市区两级财政,直接向招录在岗的网格管理员公开购买社会工作服务。
通过这一模式建立和维持,不但强化政府公共责任意识,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府公信力,依靠社工专业化服务拉近政府与百姓之间的距离,而且更好地杜绝“服务供给方”缺陷和竞争性购买不足等难症,从而实现更加高效、清晰、专业的公共服务投递。
宜昌市通过网格化管理,带动街办、社区管理职能变革。现在,宜昌城区所有街办都成立了便民服务、综治信访维稳和网格管理“三个中心”。
与之相对应,原来的社区诸多科室部门也随之“瘦身”,整合成便民、维稳、网管三个站,同时拥有社区专职工作者、网格管理员和社区志愿者三支队伍。
基于这种基层治理模式的革新,加强了政府基层力量,整合了部门分散资源,提升了社区服务水平,使政府从越位、错位回到正位,从而最终实现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更为重要的是,在抓好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同时,也为推进社区自治提供了空间和环境,确保“议行分设”逐步展开。正如宜昌市政协主席、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亚隆所言:“通过网格化管理,为推进城市社区和街道两个层面的改革埋下了很大的伏笔,为以后体制层面的改革打下了基础。”
培育社区公众参与精神
民主单位越小,公民参与的可能性就越大,而民主单位越大,公民参与的积极性就越低。宜昌市通过在社区设立网格,构建网格管理员这一党委政府与社区群众桥梁和纽带,划小了民主单位,加强了网格内住户居民的联系互动,增强社区居民与社区利益的关联度。交往越频繁,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便越强。
网格员积极发动党员和群众、志愿者力量,开展有特色的文体活动,以此加强与居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例如,社区开展的趣味运动会以网格为参赛方阵,网格管理员为方阵组织者,广泛发动群众,许多上班族、年轻人从高楼中走出来,加入到社区活动中来,增加了社区居民之间的信任团结。
此外,社区居民还主动将身边的问题和生活中的诸多不便告诉网格员,使居民身边的琐事通过他们成为政府案头的大事,激发了居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热情,形成了市民与政府良性互动、互促互动的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1年12月,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来宜昌考察,就盛赞到该市在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中走在全国前列。2012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宜昌考察时说到:“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把管理与服务直接覆盖到居民、到住户的做法,很有新意,很有成效,希望继续探索创新,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积累更多经验。”
(作者单位:中共宜昌市委党校;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责任编辑/李 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