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速转型推动跨越
2012-11-02文Ⅰ李裴
文 Ⅰ李 裴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速转型推动跨越
文 Ⅰ李 裴
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成本最低、动力最足、效果最好、作用最持久的办法,要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努力实现十大改革重点的新突破,为贵州科学发展后发赶超提供强大动力。
6月10日至13日在香港举行的2012贵州·香港投资贸易周,贵州省成功签约投资项目82个、金额165.18亿美元,且签约的投资、贸易项目都将于明年底前全部开工建设 。(本刊记者 熊模松/摄)
在我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改革开放工作会议,非常及时和必要。我们要站在全省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战略高度,推进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开启贵州科学发展新征程,以改革开放成效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意义重大 目标明确 影响深远
省委、省政府召开这次规格高、力度大、措施实的改革开放工作会议,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值得注意:
改革发展历史的深刻启示。我国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启示我们,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成本最低、动力最足、效果最好、作用最持久的办法。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对外开放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实践表明,一个地方发展的空间取决于开放的空间,大开放大发展,小开放小发展,不开放不发展。什么时候抓了改革开放,发展就提速增效;什么时候不抓改革开放,发展就受到影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比较滞后,除客观条件外,改革不到位、开放力度小是主要的也可以说是根本的原因之一。因此,对贵州而言,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对于促进我省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后发赶超的必然选择。贵州省小康进程明显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体制机制不活与开放水平较低是其根本性原因。一方面贵州经济基础薄弱、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另一方面丰富的能源、矿产、生物、气候、旅游、文化、人力等资源尚未得到科学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蕴含着实现后发赶超的巨大潜力。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改革进入攻坚克难的“深水区”,一个个难题绕不开、躲不过,“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深化改革就没有出路,不扩大开放就等于丧失机遇。要在新的形势下实现后发赶超,必须把开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借助外力、整合资源、大力提升发展的外向度,引进要素资源,拓展发展空间。
“和谐贵州”建设的内在要求。贵州人口多、底子薄,经济发展滞后,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只有不断拓展对内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才能推进要素资源的合理流动,在国际间、省际间和地区之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动发展,进而逐步缩小贵州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经济与社会、城市与乡村以及不同区域之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于目前发展活力相对不足的贵州而言,唯有提高开放水平,才能建立健全开放有序的社会矛盾解决机制,才能激活创造财富、推动进步的力量源泉,从而在发展基础上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形成全省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措施具体 重点突出 突破性强
在这次会议上,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矿产资源配置体制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等3个主体文件和其他9个突破性文件,明确了我省改革开放十个方面的重点工作。这一系列全方位、大规模改革文件的出台,充分表明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主动进行改革,主动面对开放,主动迎接挑战的决心和勇气,通过以若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在全省范围将掀起新一轮的改革开放,推动新时期贵州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主要突破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矿产资源配置体制改革的突破。我省矿产资源配置长期以来其资源价值不能较好地通过市场竞争来实现,资源优势未能有效的转化为经济优势。当前,必须始终坚持“政府掌控资源,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紧紧抓住规划、探矿、交易三个关键环节,对矿产资源配置体制进行改革。一是强化政府对矿产资源的管控,严格实行矿产资源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全省矿业权一级市场由省政府统一管理,未经国务院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或省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探矿权人、采矿权人不得擅自转让探矿权、采矿权。二是构建全省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矿业权二级市场,所有矿业权必须进场交易,通过公开招标选择投资开发主体,任何企业都必须依法公开、公平取得矿业权。三是全面开展矿产资源市场清理,对圈而不探、以采代探、只挖矿不加工、圈占资源不开发、炒买炒卖的要限期整改或注销矿权,对小散乱的开采企业要进行整合,对整合后符合生产条件的企业要尽快复工复产。
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要按照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股权多元化的要求,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贵州国有企业投资主体单一,机制不活,实力不强,抵御风险能力弱。1997—201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指数累计679.1,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414.6,相差264.5个点。对少数需要国有经济继续保持控制地位的企业,实行国有全资或国有控股;对主业突出、竞争优势明显的国有大型企业,实行国有相对控股或参股;对资产和业务分散、缺乏竞争优势的竞争性领域大型企业,鼓励引入非国有投资主体进行改制;对一般竞争性领域的中小企业,国有资本要加快退出,并鼓励企业员工、经营管理者和民资、外资参股、控股。2013年以前要全面完成省属国有大中型企业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真正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采取兼并、收购、增资扩股、合资合作等方式,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尽快做大做强现有国有企业。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近两年来,贵州重点推进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出了“简、优、限”三字方针,对省直单位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集中清理,编制了省直机关统一的行政职权目录,细化行政权力的运行流程和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将“职权目录”涉及的行政许可事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行政服务事项全部纳入监察体系进行监督,行政审批事项得到较大幅度的精简,审批权责得到进一步明确,审批权限得到进一步下放。下一步,要紧紧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和招投标管理改革,加快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理顺和规范部门职能。
县域经济改革的突破。努力推进扩权强县,通过直接下放管理事项、减少管理层级事项等扩大县、市、特区经济管理权限,破除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扩大县、市、特区经济管理权限,强化县级经济社会发展权利,优化发展环境,加快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扶贫脱贫攻坚,做大做强县城和中心镇,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
投资体制改革的突破。发达地区的实践证明,金融发展的阶段性突破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突破具有同向性。我省下一步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着力构建多渠道、多元化和多层次的融资体系。要把扩大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总抓手,积极争取国家投资,着力扩大民间投资,创新融资方式,重点抓好间接融资、直接融资、项目管理、协调配合和机制完善,着力构建多渠道、多元化和多层次的融资体系,完善政府投资监管体系,确保投资稳定增长。
财政体制改革的突破。重点深化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和部门预算改革,完善省市县三级规范、明晰主体税收分享体制和税收征管制度,规范省市县收入划分,明确市县支出责任。改革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方式,尽快完善省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各部门财政专项资金进行清理,该取消的取消,该归并的归并,严格新设立专项资金的程序。深化部门预算改革,规范省直各部门对下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办法。
农村金融改革的突破。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网络,推动国有商业银行建立健全县、乡金融服务网点,尽快实现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乡镇全覆盖,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要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大力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完善现有保险品种的基础上,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保险体系和农业再保险及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加强农村担保体系建设,着力建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突破。坚持分类指导、分业推进、分级组织、分步实施,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要求,对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实行转企改制;对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转为行政机构或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对主要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并改革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强化公益属性一,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3月26日,副省长蒙启良率代表团到新加坡开展招商引资推介活动。近年来,贵州省相继开展了一系列面向泛珠三角区域、东南亚的招商引资活动,经济交流合作渐入佳境。(本刊记者 李 枫/摄)
科技文化体制改革的突破。加快科技管理体制和科研机构体制改革,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体制机制,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深化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文化管理体制、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构建促进多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突破。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计划生育、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促进城乡居民享有均等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加快形成结构合理、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内化于心 外化于形 确保落实
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先决条件。党的十六大报告已经非常明确地指出,解放思想,首先就是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当前,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呈现出一系列阶段性特征,对改革开放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改革开放,需要我们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出发,在机遇面前更加解放思想,树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观念,紧紧抓住改革开放与发展的契机和主动权,适时调整利益格局,加快体制创新,实现科学发展。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决破除地方保护主义、狭隘部门利益的思想障碍,增强开放合作意识,着力掌握对外开放本领、用好对外开放政策、营造对外开放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改革增活力、以开放促开发,唯有筚路蓝缕拼搏奋进,贵州才能尽快冲出“经济洼地”,在未来五年以后发赶超之势实现“三高于、一达到、五翻番”的奋斗目标,实现后来居上。
优化环境是改革开放的重要基础。拥有良好的人居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和服务环境,才能更多更好地吸引资金、项目、人才和技术,应把改善环境作为扩大开放的重要基础工程常抓不懈。应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为城乡居民和投资者创造适宜的人居环境;进一步强化诚信意识,把“诚信贵州建设”作为战略任务来抓,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全面优化市场环境;大力推进依法治省,严格依法行政,全面优化法制环境,营造一个宽松、便捷、高效的干事创业环境。
招商引资是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应以大项目促进大开放,以大开放引进大项目。坚持内商外商齐招、内资外资并引,既注重与国外大财团、大集团建立合作关系,又加强与国内省内知名企业的协作。既发挥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组织引导作用,适时组织大规模的招商活动,又切实强化企业招商引资的主体作用,积极参加国内外的招商活动,拓展以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方式。既善于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来发展经济,坚持做到亲商、安商、优商、惠商;又要切忌盲目蛮干,招商引资的项目必须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和环保政策,来投资的商家在企业发展中也要“护我环境,惜我资源,利我地方,惠我群众”。
区域经济合作是改革开放的重要途径。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制约贵州改革发展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形成更好的对外开放的比较优势,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泛珠三角地区等平台,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区域合作,积极参与东南亚、南亚等国际区域合作,扩大参与泛珠三角、西南六省区市、川黔渝、北部湾等区域合作。
开发区建设是改革开放的重要载体。成功的开发区是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载体。要千方百计促进全省各级各类开发区充分发挥集聚效应、孵化效应、示范效应和带动效应,努力成为推动同业聚集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基地、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基地和全省对外开放形象的亮丽窗口。
体制机制创新是改革开放的重要保障。当前要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简政放权、简化审批、放权于基层、让利于企业、受惠于群众,不断激发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活力。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企业特别是优势企业以转让部分产权、股权或增资扩股等方式实现产权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增强活力和竞争力,使国有企业成为承接外商投资的重要载体,更好地发挥在全省对外开放中的主力军作用。
(作者系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 责任编辑/黄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