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明增长的南平城市空间拓展研究
2012-11-01王晓倩
王晓倩
(甘肃农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6)
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随着大量的人口进入城市,城市空间的拓展成为一种必然.[1]但是,随着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人地矛盾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许多城市无视这种矛盾,依旧采取“摊大饼”式发展,各地城市大肆建工业集聚区,占用大量的耕地,但是却出现了圈而不用的奇怪现象,土地利用效益低.
我国人口众多,随着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必然会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中国“人多地少”的严峻现实不容许城市走盲目扩张的道路,应该积极吸取国外城市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城市发展的现状,因地制宜,探讨我国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城市的空间拓展,实质是自然力与非自然力的相互作用而最终是非自然力克服自然力的结果,是非自然力驱动、促使城市跨越自然力所限定的初始门槛而向新的门槛跨越的动态过程.因此,推动一个城市空间向外延展的核心是各种非自然的推动力,其中,功能决定性质,交通决定方向,经济决定跨度.
1 精明增长理念的提出、含义和内涵
1.1 精明增长理念的提出
工业化时代的到来破坏了农业经济时代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城市结构形态,使人口及工业疯狂聚集,形成了高密度集中式单中心城市结构.城市蔓延以高速公路为依托,吞食农田、牧场、森林,影响生态环境.由于新区吸引了原中心城的居民外迁,并减少了中心城市的就业机会,影响了中心城的税收及公用服务水平.一方面,中心城里原有的市政服务设施空置而未能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大量的社会资源又流向新区,重复建设公路、上下水道等市政设施,让全社会付出代价.
近年来国外城市增长策略发生了深刻的转变,而且已经形成了这样的舆论:紧凑型城市形态最具可持续性.例如在以发达的小汽车交通而闻名的美国,城市增长正在向填充式开发(infill)、紧凑化发展(compact development)的方向转变.[2-3]“精明增长”理念正是对这种思路系统的归纳总结.
1.2 精明增长的含义
精明增长的术语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它首先源于民众对蔓延问题的关注、开放空间的消失、农业用地减少及土地使用和运输政策之间的分离.精明增长是一种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基础上控制城市扩张、保护生态环境、服务于经济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发展模式.2000年,美国规划协会联合60家公共团体组成了“美国精明增长联盟”(Smart Growth America),确定精明增长的核心内容是:用足城市存量空间,减少盲目扩张;加强对现有社区的重建,重新开发废弃、污染工业用地,以节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本;城市建设相对集中,密集组团,生活和就业单元尽量拉近距离,减少基础设施、房屋建设和使用成本.[4]
1.3 精明增长的内涵
精明增长的内涵强调的不是将土地保护与发展孤立或对立起来,而是充分考虑土地开发、城市增长以及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的需求.因此它不同于传统的开放空间规划途径,被认为具有先见性(proactive)、整体性(holistic)等特征,同时承认自然与人的不同需求,提供一个保护与开发并重的框架.其实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引导也是客观的实际需要.[5]JunJieWu和Andrew J.Plantinga的研究表明,在某些情况下开放空间的布置可能反而会带动住区的发展.受绿色开放空间的宜人性和到CBD距离的影响,会产生两种情况:开放空间逐步被城市所包围,或者引发新的跳跃式开发.[6]因此,保护开放空间与引导开发需要从整个区域协调进行,即从整个区域的尺度来看待城市的增长与开放空间保护的需要,使这两方面在合适的位置高质量地进行.
图1 美国新泽西州不同发展模式的选择
2 南平市现状
南平市市政府所在地延平区是通往武夷山的南大门,境内山体与武夷山脉相承,处于武夷山、鹫峰山、戴云山山脉汇集地,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同时地处福建最大的河流——闽江的上游,西溪、建溪在此汇入闽江.依山傍水是南平市的城市特色.
2.1 南平市建设现状
2.1.1 城市形态高强度高密度
与1995年的水平相比,中心城区人均用地建设面积增长较大,由人均55m2增长至66m2,年均增幅1.6%.相较平原城市,中心城区用地较为紧张,属Ⅰ级水平.
中心城区由于受地形条件所限,城市又没有达到向外跨越式发展的门槛,因此中心城区在有限的城市可建设用地条件下挣扎,城市出现无序的开发,造成中心城区沿着建设的无序,为了获得相对整齐的建设用地,城市不惜以牺牲良好的城市形象为代价,大肆开挖山体、修建挡土墙.现有的房地产开发多以挖山填地、拆旧建新为主,投资成本大,严重破坏城市形象.
城市内部呈现见缝插针,拆旧建新的拓展态势.这种模式带来的后果是增加了能耗、水耗、交通流量,增加了地面不透水面积,增大了热岛效应,影响了城市风道.这种高层密集的布局方式同时极大程度地降低了城市建筑景观整体美学价值.同时朝向紊乱,大部分建筑物通风采光条件差,消防问题严重,城市见缝插针建设现象明显.
2.1.2 有争议的工业布局
南平市在三线建设时期成为一个工业城市,工业用地在城市的各个街道办、组团内部都有出现,在中心城区更有南纸、南铝、南孚、南纺、太阳电缆等多家大型工业企业,而本区的主要工业企业基本位于全市建成区的上风方,企业周边都有各自的生活区以及城市其他居民点,对城市居民生活和城市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更严重的是位于黄墩组团的南纸股份有限公司,由于大气污染,对处于其下风向的黄墩村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以致此村已经成为一个“空城”.
2.1.3 关键基础设施位置选择的失衡
夏道片区(含江南产业园)处于开发建设的初步阶段,按照基础设施先行的原则,亟待建设该片区的供水设施,历次规划均提出沿闽江建设夏道水厂(规模10~15万m3/d),并以闽江十里庵段为水源地.但从目前收集的水源水质监测资料来看,从2002年水质基本符合地表水Ⅱ类标准到2007年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该处水质状况不很乐观.
现状污水截流主要采用沿雨水入江出口设置溢流式截流井,将截流下来的污水提升或自流入沿江设置的截留管道,然后转输至污水处理厂的“出口截污”模式.但是目前设计的截流井溢流口普遍低于周边水体的汛期水位,汛期洪水不断从溢流口灌入市政排水系统,不仅达不到截流处理污水的初衷,甚至会加剧部分内涝区域的灾情.
2.1.4 急需疏解的社会功能
中心城区的社会服务功能过于集中,具体表现在:中心城区行政管理所占用地是“一城四片”总用地的91%,文化体育设施占总用地的74%,医疗卫生占用地的89%,同时中心城区以10%的小学用地承担42%的小学生,42%的中学用地承担60%的中学生.
总之,南平市中心城在有限的空间约束下“挣扎”,城市建筑高强度、高密度,城市开发无序、道路拥堵、工业及重大基础设施布局问题,以及南平市中心城区承担了“一城四片”近乎80%以上的社会服务功能,最终导致“一城四片”总规的失调.
2.2 可建设用地潜力分析
通过对城市建设用地限制因素的分析,将全区划分为适宜建设区、引导建设区、控制建设区以及禁止建设区,去除各类限制条件后,将坡度在35%以下的丘陵及河谷地区算入城市建设用地潜力之内,利用GIS等应用分析软件,得出南平市各片区可利用土地的具体情况如表1.
表1 各片区可利用土地情况(单位:公顷)
中心城区(包括茫荡镇中心)尽管有8.7平方公里的用地,但受地形的影响,中心城区剩余可建设用地分布零散,如果要得到一块相对完善的用地,还需要对山体进行较大规模的开发利用,甚至会打破现有的绿地半围合状况,造成城市形态的进一步破坏,同时现状建成区还有待进一步更新;比较完整切成片的潜力部分主要在外围的南山和大横及205国道沿线,以及西芹;夏道的潜力数量较多,但受地形切割明显;来舟王台可拓展的空间不大.
3 精明增长理念在南平的应用
南平所面对的跨越式发展要求不仅仅是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跨越,而且也包含了空间发展模式的跨越,即从原有分散、独立、封闭的空间模式到整合、集约、开放的空间模式的跨越.在各种自然因素限制之下,精明增长是南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科学、高效的城镇空间布局,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前提下,节约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成本,保证更多自然空间,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这个理念之下,南平在城市空间发展上要做好“三集”:建立集约城市空间,集聚发展资源,以集合城市的整体能力应对区域竞争.
3.1 影响南平城市空间拓展的因素
在上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中,规划师已经意识到中心城市复杂、零散的空间地形特征是制约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大分散、小集中”理念基础上,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城市应沿三江台地及山谷地带,依托既有城镇推动建设新区串珠状发展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城四片”的城市空间结构.在最终的规划方案中,四片的规划总面积甚至已经超过了中心城区总面积,而且新增的城市空间七成以上是放在了外围四个组团,尤其是对夏道和大横寄予厚望.但从近十多年来的发展效果来看,城市本身并没有按照规划师当初设想的方式发展,“金线串珠”式的城市空间格局并未形成,中心城区拓展乏力,其他四片除了工业有一定发展外,各项城市建设水平基本上仍属于乡镇水平.这其中的原因可归为三个方面:
(1)功能的集中抑制了空间的拓展.
(2)交通现状限制了中心城区社会服务功能的向外辐射.
(3)南平市自身的经济实力使其无力同时拉动五个区域的发展.
应该说功能布局、交通组织、经济发展与城市架构的相洽是空间拓展的关键.城市的空间拓展,实质是自然力与非自然力的相互作用而最终是非自然力克服自然力的结果,是非自然力驱动、促使城市跨越自然力所限定的初始门槛而向新的门槛跨越的动态过程.因此,推动一个城市空间向外延展的核心是各种非自然的推动力,其中功能决定性质,交通决定方向,经济决定跨度.
3.2 城市拓展方向判断
南平市上一轮总规中“一城四片”的格局实际上采用的是一种四面出击,多点开花的模式.希望城市沿着可能的三个方向同时发展,即向西,逆西溪向西芹和来舟王台;向南,沿闽江向夏道;以及向北,逆建溪向大横发展.
在本轮的城市空间结构的构建中,将其调整为南拓北调,即向南,依托即将建成通车的沿江快速路系统,跳跃式发展江南新城,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方向;向北,依托中心城区,沿两翼分别向西芹和常坑方向带状延伸,作为城市发展的战术举措.来舟王台和大横作为独立城镇进行发展.确定这一方向为城市的主要拓展方向,主要基于区域发展动力、交通设施支撑、功能布局和可建设用地潜力四点因素的考虑.
(1)从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趋势来看,南侧的福州、台北方向联系通道的作用将会逐渐增强.
(2)从交通设施支撑看,沿江快速路的竣工将有效缩短与江南新区的交通距离.
(3)从产业布局要求看,南向发展符合产业布局的环保要求.
图2 南平市城市空间布局结构示意图
图3 南平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图4 南平市中心城区景观结构示意图
(4)从用地条件看,可建设用地潜力足以支撑中远期的发展规模.
3.3 总体空间结构
根据上述判断,确定南平是城市总体空间结构为两城双心八片,三山三水两洲.
3.3.1 “两城”:南平旧城和江南新城
南平旧城:是指以中心城区沿两翼扩展,向北延伸到大横镇常坑,向西延伸到西芹镇;江南新城:以夏道镇为核心,北到安济、南至文田,远期扩展到南山和炉下镇中心.
3.3.2 “双心”:旧城中心和江南新中心
旧城中心:位于三江汇流处的综合服务和行政办公中心;江南新中心:位于江南新城闽江两岸的商务办公、旅游度假、高教体育中心和商业次中心.
3.3.3 “八片”
黄墩——常坑片区:居住片区,以发展休闲旅游和高档住宅为主;水东片区:产业片区,以发展传统优势产业,促进产业的升级改造为主;中心城区:综合服务片区,重点发展行政、商业、居住功能;水南片区:居住片区,促进该片区的更新改造,发展普通住宅;西芹片区:居住产业片区,重点发展高新产业、创意产业和物流业,安济片区:居住片区,发展物流、商业和居住功能;夏道片区:综合服务片区,重点发展商务办公、居住、商业等综合服务功能;文田片区:产业片区,以发展新兴产业以及承接中心城区搬迁企业;在远期,城市建成区可将沿着改造后的南古公路向南山、沿316国道向炉下进行拓展,上述两个片区可作为产业发展的备用地区.
[1]陈为邦.城市探索[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2]马强,徐循初.精明增长策略与我国的城市空间扩展[J].城市规划汇刊,2004,(3):16-22.
[3]孙丽梅.构建我国城市土地精明增长利用机制探析[D].2006.
[4]张娟,李江风.美国精明增长对我国城市空间扩展的启示[J].规划与管理,2006,(5):203-206.
[5]刘海龙.从无序蔓延到精明增长——美国城市增长边界概念述评[J].城市问题,2005,(3):67-72.
[6]PETERHALL.世界大城市[M].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13-31.
[7]付海鹰.郝晋珉,基于精明增长的城市空间发展方向分析——以山东省泰安市为例[J].资源科学,2007,(1):63-69.
[8]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