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荷映春城别样红:记中国石油云南销售昆明分公司张本荷加油站经理张本荷

2012-11-01金红梅周丽萍

中国石油企业 2012年8期
关键词:张本油站加油站

□ 文/特约记者 金红梅 本刊记者 周丽萍

张本荷,1984年7月出生于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宝华镇的一个偏远山村,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孩,背靠青山,徜徉绿水,过着普通的生活,西南边陲的美丽乡土,赋予了她纯美质朴的高原情怀和大山品质。然而,她又是不普通的,在中国石油用10年时间完成了一个成长的蜕变。2003年,19岁的张本荷加入了中国石油,从一名加油员成长为加油站经理,先后荣获了中国石油销售企业“十名加油状元”、集团公司“优秀青年”、“中国石油·榜样”、中央企业劳动模范、集团公司“特等劳模”、“铁人奖章”、销售公司“十大金花加油站经理”等多项荣誉。她的“四多服务法”被命名为“张本荷式服务法”,在中国石油销售公司推广;2010年5月,以她名字命名的“张本荷加油站”作为云南省首座以劳模名字命名的加油站亮相春城。张本荷将普通与卓越完美统一,成为了中国石油销售企业的一面旗帜,成为了中国石油云南销售公司无价的精神资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10年来,张本荷在青春路上一路跨越,用她的真诚、朴实和执着,展现了一个大山儿女的大山精神,用她的坚定、担当和务实,谱写了一个石油之子的赤子情怀。张本荷“忘我工作、爱岗敬业、微笑服务、积极进取、艰苦奋斗的精神”;“多说一句,给顾客温馨提示;多看一眼,把顾客记在心中;多帮一把,给顾客送去温暖;多跑一步,拉近与顾客距离”的“四多服务法”;“服务别人是我最大的快乐”的服务理念,成为了中国石油销售企业的服务品牌。

曹军/摄

小荷初绽 平凡岗位实现价值

张本荷常说:加油员的工作是平凡的,每天重复着加油“十三步曲”。但是,如果能够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争创一流,一样实现自我价值。张本荷始终用她的行动践行着心底的信念。刚刚走上加油员岗位的时候,她坚持每天苦练加油“十三步曲”,对着镜子练习微笑和手势,对着同事练习问候语和规范用语,从迎送顾客到唱收唱付,从取枪加油到收枪复位,她在现场一边揣摩一边实践,还把每个步骤所花的时间精确计算到秒。日复一日,渐渐地,她不仅能够熟练地操作“十三步曲”,还掌握了加油“准、稳、快”的本领。

张本荷深知细节对服务性岗位的重要性,她理解的细节服务就是“多说一句,多看一眼,多帮一把,多跑一步”的“四多服务”;就是黑夜里一句“请注意安全”的提示;就是记下每一位顾客的外貌和车牌号;就是下雨时,帮助顾客擦拭车窗玻璃,提醒顾客及时清洗、保养车辆;就是天气渐凉时,为顾客递上的一杯热茶;当发现车型与油品标号不符时,建议顾客加适当标号的油品。

关注细节,用心服务,使张本荷不仅羸得了良好的赞誉,也换来顾客丰厚的回报。很多老顾客几乎成了她的铁杆“粉丝”,她调到哪个油站,他们就跟到哪里加油。出租车师傅秦大姐对她说过一席话,让张本荷至今难忘:谁都想花钱买个满意,你们能处处为我们着想,让我们有了被尊重的感觉,每当需要加油时,就会很自然地直奔这里来。

一组组数据记录了张本荷在加油员岗位上挥洒的汗水:在加油员岗位4年间,在加油岛上跑动1万多千米,提枪挂枪40多万次,服务过的车次超过36万,加油总量达到5700多吨……熟记400多个预付款客户和300多个经常到站加油的司机的名字;接待顾客50万人次,没有发生过一次争吵;点过的现金和油票价值2000多万元,没有一笔差错。

含苞待放 成才路上孜孜以求

2008年起,张本荷开始兼任云南销售昆明分公司“首席培训师”,这是她事业上又一个新的跨越。工作上勇于付出,善于用朴实无华感染人的她始终认为,能够与大家一起分享和沟通工作经验,是难得的积累和成长,也是提升自己能力的机会。所以,她坚持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利用业余时间编制了一套加油站服务的培训教材。培训过程中,她坚持跟踪了解课程的实际效果,不断修订和完善培训教材。4年来,她累计进行过200多场次培训,培训人数超过5000人,她还先后被邀请到内蒙古销售公司、江西销售公司,对各加油站经理进行集中培训。张本荷为公司选拔输送了一大批专业技能精湛、管理水平过硬的后备加油站经理,有500多人先后走上加油站管理岗位。4年的培训实践,也让她深刻认识到:在一个培训师的字典里,没有“可以、差不多、还行”这些不严谨的词汇,培训师不但要会“说”,更要首先做出样子,率先垂范。

2009年8月,经过多年的历练,张本荷走上了加油站经理岗位,成为高新加油站的“掌门人”。当上油站经理的张本荷,依然穿梭于加油岛之间,不同的是,那笑容更加灿烂。她招牌式的微笑、甜美温馨的问候和贴心细致的服务,被顾客亲切地称为“微笑天使”。

在张本荷看来,一个岗位能手要成为管理高手,要敢于挑战,勇于担当。出色的管理能力并非与生俱来,需要不断地学习、锻炼和积累。在张本荷的书桌上,触目可及的都是书籍,涉及到油品市场、营销管理、安全环保、精细化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她说,熟读几本管理书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张本荷力学笃行的秉性,成就了她在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业绩。

高新加油站是一座由平均年龄不到22岁的22名女员工撑起的“巾帼女子站”。上任伊始,张本荷没有摆出大刀阔斧“改革”的架势,而是鼓励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让员工参与到加油站的经营管理中来。经小组民主讨论,9月份就建立完善了“加油站岗位责任制”和“班组联系考核制度”。不同岗位的员工,什么时候该干什么,达到什么样的标准,都一一明确,将责任落实到人。张本荷说,落实管理规范最好的办法,就是明确责任。“班组联系考核制度”就是在班组之间排名,第二名班组人员分配效益工资的1.0倍,第一名与第三名相差不足5分时,分别分配1.1倍和0.9倍,相差不足10分时分配1.2倍和0.8倍,以此类推。这一制度的实施大大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班组人员的协作能力,推动加油站管理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荷开绚烂 巾帼女将竞展风流

2010年5月,股份公司将昆明市北郊的北仓昙华站挂牌命名为“张本荷加油站”,作为云南省内唯一一座以劳动模范名字命名的加油站。将油站打造成中国石油精品油站、标杆油站,是张本荷始终坚守的信念。

本荷站员工合影。

张本荷示范。

走进张本荷加油站,加油机光可鉴人,加油岛没有油污,加油现场井然有序,便利店宽敞明亮,员工个个精神饱满……张本荷总最常和员工说的一句话是:“加油站管理与服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每天近2000名顾客的消费体验,只有大家全力以赴,真诚服务,才能促进油站发展上水平。”加油站每一个细节的执行,背后都有着张本荷无数细致繁琐、孜孜不倦的努力。以前,加油站内的“踏步”、站房边缘都是直角,顾客有时不小心就会被绊倒或碰伤。张本荷看在眼里,把这些直角都改成了弧角,既不会伤及顾客,也不容易被损坏。在加油现场放置富有弹性的安全警示柱,替代过去的铁制警示柱,避免顾客车辆碰撞受损。通气管连接法兰盘的螺栓,一般都裸露在外面,遇上雨天很容易生锈,她就在螺栓上增加了一个保护套,还刷上银粉,防止雨淋生锈。

为了全面服务顾客,张本荷带着员工在坚持开展加水、擦车、送茶等传统服务的同时,还积极创新加油站服务项目,开展了道路信息、天气预报、客户信息、报刊阅览、自行车停放、车辆维护保养技术咨询、周边小区住户享受便利店商品免费送货上门等10余项免费服务项目;“情人节”时,油站准备了鲜花,赠送给前来加油的顾客;元宵节,加油站组织员工包元宵,送给来加油的顾客……这些温馨而极具人情味的关怀,温暖了进站顾客,也打造了加油站的家文化。由于张本荷加油站是云南销售公司的样板站,观摩团及参观人员较多,她就在库区入口设置“禁带物品存放柜”,参观人员进入库区时,要将手机、打火机等禁带物品存放在柜内,防范安全隐患。看似细节但对于加油站管理质量提升极其关键。

客户开发是油站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张本荷总说:“正因为有阻力,所以更要有动力,更要以微笑面对困难,以自信战胜艰难,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体现一个党员与群众的不同。所以,有条件要开发,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开发;客户把我们从门口推出来,我们再用耐心和真诚打开他们的窗户。”她坚定着这样一种信念:只要诚信诚心,锁定目标,就一定能赢得一片广阔的市场。

说干就干,张本荷和员工对加油站周边5公里以内的大客户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经过分析,首先将客户目标锁定昆明地铁施工及“城中村改造”两家日用油量达3吨多的工程队。他们决定先从地铁施工队开始,展开了一场持续攻坚战。不出所料,第一天拜访客户,吃了闭门羹。第二天、第三天……直到第五天,客户才肯出面。但张本荷和油站兄弟姐妹的一席热情推介并没有打动客户。遇到困难轻言放弃绝不是张本荷的作风。于是,她坚持每天打一个电话问候客户。最后,客户提出:加油站的油价偏高。张本荷耐心地给客户算了一笔油品账:油站每三个月鉴定一次加油机,油品数量有保证;中国石油是国内第一大品牌,油品质量有保证;中国石油从系统内调配资源,油品供应有保障;我们执行挂牌价,价格稳定。这番话说得客户心服口服。就这样连续攻关了半个月,张本荷加油站终于与客户达成了用油协议。张本荷带着员工又利用不到一周的时间,与“城中村改造”施工队签订了用油协议。2011年,加油站销量再创新高,实现成品油日均销售37吨,与挂牌前同比增长9.7吨,最高日销量达43.8吨,创历史最好水平,指标居国内成品油销售行业前列。非油日均销售收入6945元的目标,跨入百万元便利店行列,创出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品牌影响力。

荷映春城 金花精神历久弥香

2011年3月,张本荷被集团公司评为“十大金花加油站经理”,云岭高原绽放的金花,辉映着宝石花,弥漫着润物无声的醇香,张本荷也用她的真心与真诚,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作为一名加油站经理,张本荷始终把“人本管理”放在第一位,关爱员工,努力营造和谐的团队氛围。加油站的每一个员工都为自己是“张本荷站”的一员、为生活在这样一个和谐、温暖的大家庭而骄傲自豪。张本荷作为油站经理,不仅是大家心中的技能榜样,还是员工生活中的“知心姐姐”。在油站整整工作了10年,张本荷很清楚:加油站的生活是单调的,员工吃、住都是在站上;加油站的工作是艰辛的,无论刮风、下雨,白天、黑夜,都要坚守在加油岛上。作为“一家之长”,她尽其所能地去关心身边的每一位员工,努力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确保员工健康、快乐地工作和生活。开饭时间,她都是让加油员先吃,自己顶岗加油;加油高峰时,她不离现场,哪儿车多就到哪里忙,帮助加油员识别假币,防止“跑单”现象。员工快乐,她感受到愉悦;员工不开心,她要当好“开心锁”,把好思想脉,为大家排疑解惑。

针对“80后”员工的特点,在管理上张本荷尝试过很多种方法。她在“员工之家”设置了“员工情绪看板”,制作了“四种表情”,分别代表员工的开心、平和、郁闷和伤心情绪。假如一个员工今天感觉很委屈,他就可以把写有名字的小吊牌挂在“伤心”的表情下面。这样一来,员工既可以直接展示自己的心情,也便于张本荷随时了解员工的情绪动态。她还提出“多说两句话”的交流方法,每天与员工聊天、谈心,倾听员工的心灵呼声。她会用放大镜去找每一位员工的闪光点,然后适度地赞美;会引导员工保持感恩的情怀,特别是要感恩自己的家人;特别设立了委屈奖,进行实质性补偿;经常组织一些文体娱乐活动,比如歌咏比赛、趣味运动、爬西山、游澄江等户外运动。给了员工家的氛围,员工把加油站当成了家。

曹军/摄

张本荷被授予“十大金花加油站经理”荣誉称号。

在加油站每天车来车往的,难免会与顾客发生误会和矛盾,每当这个时候,张本荷总是用微笑化解矛盾、消除误会。有一次,顾客投诉油品有问题,不管加油员小杨如何解释,顾客就是听不进去,无奈之下,小杨带着顾客去见张经理。小杨清楚地记得,顾客进门的时候还是横眉怒目,出门时却已经和颜悦色。还有一次加油高峰时,小李给车主黄先生加油,忘记了打开加油枪。黄先生几分钟后返回油站。小李核实后连忙道歉,并退还黄先生的300元钱。但黄先生不接受,要求讨个说法。得知黄先生家住加油站附近,张本荷带着员工来到顾客家里道歉,并送还了300元钱。后来,黄先生的工程上需要油,主动来找张本荷送油,用油量每周2吨以上。

开发机构客户,对于大多数加油站经理来说,都是件头疼的事,张本荷却总是迎难而上,专啃硬骨头。

张本荷深深懂得,独木难成林,一花不是春。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加油站的美好未来,需要“大家”每一个人来创造,而能够带领“大家”一条心,朝着一个目标奋斗的人,才是无愧于时代的真正的劳模。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张本荷努力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劳模精神传承给身边的人,同时,在工作中注重培养她们的岗位技能和服务意识,来提升加油站的整体服务水平。在对油站员工的培养方式上,张本荷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当看见员工引车到位后,就马上提加油枪时,跑过去为顾客开车门,并微笑着招呼、询问;当顾客付款后,递给加油员付油凭证时,她会微笑着道一声:“欢迎下次光临!”在张本荷的关爱、引导下,在劳模精神的感召下,张本荷加油站的员工们友爱互助、团结协作,共同操持着加油站这个“大家庭”,加油站各项业务蒸蒸日上。每一个从张本荷站走出去的员工,都带着张本荷的金花精神,传递着心中朴实无华而又真诚的爱。

厚重真情 赤子情怀再谱新篇

在近10年的追求之路上,张本荷在事业上收获颇丰,但在她骨子里头,对家庭却充满着愧疚之情。从她来到加油站那年起,就再也没有和家人吃过一顿年夜饭,不分节假日、休息日,一心扑在油站上。张本荷说,大年三十晚上是最难熬的,看着站外空荡荡的马路和阵阵爆竹声,她也想和家人欢聚,哪怕只是吃顿团圆饺子,但她知道自己的坚守换来的是更多家庭的团圆和平安,唯有舍小家顾大家,才真正体现出奉献的价值。只要是节假日,张本荷总要驻守油站,她把加油站当作自己的家,精心为员工安排好节日生活,让员工在油站像在家一样地安心高兴。

张本荷从小是爷爷最爱的孙女,爷爷也是张本荷心中一份舍不下的牵挂。2007年9月16日,患重病的爷爷住院了,想念孙女的爷爷打来电话对张本荷说:“你也不来看看我,一个不小心我没了,看你咋办?”听到这里,张本荷鼻子一酸,豆大的眼泪簌簌地往下掉……天下哪个孩子不恋家、哪个女儿不想自己的亲人!可是,张本荷实在没有办法,当时加油站缺少人手,她一人要负责两台加油机的加油工作,油站的车水马龙,实在让她走不开。她告诉爷爷:“爷爷,过几天我一忙完就回家看您。”可是,2007年9月22日,张本荷的爷爷却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张本荷遗憾爷爷没有看见她长大后的收获,更愧疚自己没有及时赶回家见爷爷最后一面。那一年留下的遗憾,变成了心底的梦魇,这在张本荷心中,成了一道永远的痛。

“管好加油站不是简单的事情,需要把这份工作当作事业来追求。”张本荷坦言。“当好油站经理,是我无法割舍的事业,也是值得我全力奉献的事业,也许在我加入中国石油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我会为石油事业奉献终身。”把一份工作当作事业来做,就会倾注全部的热情,并从工作中获得快乐、幸福和成就感。“作为一名石油人,在平凡岗位上体现价值,就是要热爱石油,立足岗位,争创一流。”张本荷说这一席话的时候,眼里流露出了眷恋乡土的大山情结,流露出了10年来积淀的厚重真情,更流露出了石油之子的赤子情怀。

猜你喜欢

张本油站加油站
这里是军营还是田园?是油站!
油站动态
ASM-600油站换热器的国产化改进
周末加油站
周末加油站(Ⅲ)
日本乒乓球运动员张本智和对阵中国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技战术分析
加油站
Clinical outcomes of endoscopic management of pancreatic fluid collections in cirrhotics vs non-cirrhotics: Α
中国男乒主要对手张本智和技战术特征分析
张本煜,韩寒说他值得比现在更红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