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海大洋开怀献宝

2012-11-01李天星

中国石油企业 2012年10期
关键词:深水深海勘探

□ 文/本刊记者 李天星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当今时代是深海的时代。潮涨潮落,此消彼长,这就是历史。古往今来,约占地球71%的蓝色国土,总是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有位哲人说过,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海洋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主宰着一个国家的兴衰,凡是大力向海洋发展的国家,国势便会迅速走强。纵观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开放向海的朝代往往兴旺发达,而闭关、内收到朝代,则会衰落挨打。认识海洋,开发海洋,尤其是开发深海,已经成为世界潮流。

世界已经进入海洋时代

“上天、入地、下海”,这是近半个世纪前,学术界前辈提出的我国地球科学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如今,不仅卫星游弋、飞船载人,而且正在积极探月;大洋钻探、大陆钻探先后在我国实现;海底深潜如愿以偿,深海科考已获成功。

海洋覆盖地球3/4的面积,是人类持续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与能源基础之一。走向深水是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深海油气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

中国古代伟大的航海家郑和曾说过:“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美国著名的军事理论家马汉也曾尖锐地指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如今,我们可以说,谁掌控了深海,谁就掌控了未来。

回首中国百年屈辱史,首先就是从海权的丧失开始的。海洋主权丧失的沉痛历史不能忘记,维护海洋主权是当代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当今时代,我们不能再失去深海资源开发的历史机遇,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所谓深海,一般指水面到海床垂直距离达到300至500米以上的海域。对于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蓝色国土”的中国来讲,能否开拓深海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广阔的领海中蕴藏360多亿吨石油资源,其中大多分布在中深海地区。如今,来自各个领域、行业的中国人正在完成可以与“神舟”媲美的旅程。

深海资源开发,需要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护航。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主席就指出:“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必须结束有海无防的历史,要把中国的领海主权管起来。”

1979年8月2日,邓小平登上“济南舰”视察海防,并亲笔题词:“建立一支强大的具有现代战斗能力的海军!”

2008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提出,要“建设一支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要求相适应的强大的人民海军,从国家发展战略和军事战略高度着眼,实现整体转型,推进信息化跨越式发展”。

“没有制空权就没有制海权。”空军和海军战斗力的提高,无疑增加了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与对外开放同步,中国空军建设、海军建设发展急速驶上了高技术的航道。

事实已经和正在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强占一个国家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伟大而强盛的中国,完全有能力保卫自己的海洋领地,有能力开发海洋资源!

上天和下海,是当今世界的两大科技难题。现在我们的国家在航天方面已经有了值得自豪的建树,相信走向深海同样会有不俗的表现。

深海能源资源蕴藏丰富

世界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人类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洋不仅能提供丰富的渔业资源、矿产资源,而且海底还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石油资源。据统计,海洋石油资源总量约占全世界石油资源总量的1/3。更有专家估计,海洋石油资源量约占全世界总储量的45%。

据统计,全球海洋石油资源量占全球总资源量的34%,2009年,海洋石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3%,海洋天然气产量占全球的31%,海上油气开发已经成为全球油气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全球陆上石油探明率已经达到70%以上,而海上石油探明率仅为34%,尚处于勘探早期阶段,因此未来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显示,近10年发现的超过1亿吨储量的大型油气田中,海洋油气占到60%,其中一半是超过水深500米的深海;在欧洲,巨型规模以上的油气田已经全部位于海洋。由于深海油气勘探仍处于初级阶段,未来更多的油气开发将走向更深的海域。

深海已成为全球油气储量接替的重要区域。2000年以来全世界新增的油气发现中,大约70%油气新发现来自海上,其中深水区块的油气发现占全世界新增发现资源的50%左右。

数据显示,全球深水区尚有2000亿桶未探明的油气储量。中国拥有的70多万平方公里的深海却是“处女海”,其资源量约为350亿-500亿吨,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由于此前我国的海洋石油开发只能在500米水深以内徘徊,对“深海宝藏”只能望洋兴叹。以“海洋石油981”为旗舰的“深水舰队”建成后,情形将大为改观。

近半个世纪以来,石油时代即将终结的预言始终催促着石油勘探者的脚步。然而,深海油气的持续开发和飞速发展,使一个又一个预言得以推迟。同时,能源的短缺和需求的旺盛,使深海石油开发将一个又一个深度极限抛在了身后。

广阔的海洋,尤其是浩浩深海,未来无疑是中国和世界的能源储备库。挺进深水开发,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前景无限美好,我们完全可以大有作为。

各国竞相开发深海油气

世界深水油气勘探开发之路,漫长而艰难。

1897年,美国以伐桥连接方式在加利福尼亚距海岸200多米处打出了第一口海上油井,它标志着世界海洋石油工业的诞生。

20世纪70年代,国际石油公司展开了水深500米乃至超过500米的深海油气勘探开发活动;

21世纪初,世界深水油气勘探技术突破3000米,各大石油公司在北海、墨西哥湾等海域不断加强深水勘探开发力度,加快进军深海的步伐。

100多年来,特别是20世纪40年代末以来,海洋石油工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世界上第一座近海石油平台出现于1947年,美国在墨西哥湾水深6米处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钢制石油平台。1965年,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在南加利福尼亚近岸海域,用“卡斯-1”号钻井装置打出了第一口深水井,水深为193米。这口深水井的建造,吹响了人类海洋石油勘探“走向深海”的号角。

现今,全世界的海洋石油工业方兴未艾。全球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在进行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其中对深海石油资源勘探开发的有60多个国家。在人类对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需求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海洋石油必然会成为石油开发的重点。

目前,世界海洋石油工业总的趋势是走向深海。“深海”这个概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的。100年前,50米就是深海;50年前,100米才算是深海;而今,300米方是深海。同时,这个概念在各个国家也不尽相同,各国都有自己的标准,在巴西是以300米为深水,1500米为极深水。还有些国家,包括美国,是以500米为限,极深水都是1500米。

然而,深海石油开发到底有多深,只能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深海技术经过上世纪80年代的产业化探索,以及90年代的蓬勃发展,如今,国外的作业水深突破了3000米,生产水深达到2500米。预计到2015年,海洋石油作业水深将达到4000米。深海采油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向全世界传达一个信息:人类的下一桶油,将来自深深的海底。

目前全世界共有1.4万个海上采油平台,全球石油产量的1/3以上来自海洋,预计到2015年,海洋石油所占比例可能达到45%。

20世纪70年代初期,世界油气勘探开始涉足深海海域,30多年来已发现了300多处不同规模的深海油气田。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受能源需求和高额利润的拉动,未来全球深海油气勘探开发有望继续较快增长,投资仍会不断增加,深海油气产量将继续增长,勘探开发作业海域范围和水深也将不断扩大,深海油气勘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国300米以上深水海域达7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几十个渤海湾,各国经济专属区之外的深海则为全人类共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守为介绍,南海油气资源初步预计达到350亿吨至500亿吨油气当量,号称第二个波斯湾,开发南海必须打造专有的大型深海装备船队。

2012年6月底,“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又一次冲破7000米深海,下潜至7062米的最新深度,完成了全流程功能验证等各项深海科考试验,刷新了世界海洋科考的新深度。新深度标志着“蛟龙”号的工作范围可覆盖全球99%以上的海域。至此,中国也已成为拥有世界上作业深度最大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的国家。

前不久,美国《纽约时报》发表专题文章,对中国深海勘测计划予以关注。这篇文章评价说,此前全球只有美国、俄罗斯、法国和日本能够进行深海探索。“蛟龙—1号”深潜器所进行的3759米深潜试验与进入外太空一样,是中国崛起的重要标志。

深水油气勘探开发与航空航天工业一起被并称为21世纪两大尖端高技术行业。3000米深水钻井平台是海洋能源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平台,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象征。“海洋石油981”填补了中国在深水钻井特大型装备项目上的空白,使我国深水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能力和大型海洋装备建造水平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中国深海开发后劲勃发

曾经,中国探索海洋的步伐领先世界。高超的工程建造技术与先进的钢铁锻造术相结合,使中国在探索大洋的航程中勇立潮头。罗盘和“水密舱”的运用,标志着中国在航海技术和装备建造能力上的双重领先。

2010年岁末,中国海油所属海域油气年产量突破5000万吨,相当于建成一个“海上大庆油田”。多位能源专家就此表示,“海上大庆油田”的建成表明,中国海域已成为陆上油气开发最重要、最现实的接替区,标志着我国能源开发步入“海洋时代”。

“中国海上石油开采远远晚于发达国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翟光明说,在上世纪中叶,当石油工人驾三只小船驶进位于海南岛莺歌海,钻了两眼20多米深的浅井,捞出150公斤原油的时候,距美国钻成世界首口海上探井已过了73年。此后20多年间,中国海域油气高峰年产量也只有9万吨。

1982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成立,标志着中国正式迈出向海洋油气资源进军的步伐。

新华社记者 高微 罗沙/编制

从陆地走向海洋,从浅海走向深海,这是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20世纪90年代之后,大庆、胜利等东部主力油田的产量虽相对稳定,但多数已到生产峰值,勘探开发难度增加,成本不断上升。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油气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我国在确立“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石油开发战略的同时,以中国海油为主力的石油新军开始“挺进海洋”,向蔚蓝的大海探求油气资源。

数据表明,中国海油成立30年间,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丰硕成果。在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已开发建设80多个油气田,2009年油气产量达到3925万吨油当量,2010年则一举突破5000万吨。

“从9万吨到5000万吨,这不仅仅是个数量的变化,而且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海洋石油生产大国,在海洋石油勘探和开发、海洋工程技术和大型装备等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我国用不到30年时间完成了发达国家用上百年完成的海洋工业历程,目前完整的海洋石油工业体系已经基本建成。

1968年,联合国一份调查报告称中国的东海是“另一个波斯湾”,拥有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还有资料显示,中国南海的油气资源量超过300亿吨,被誉为第二个“中东”。

向海洋要资源是几代中国人的“蓝色梦想”。中国地质学界泰斗李四光生前曾预言:“中国油气资源的未来在东海。”

据介绍,从增长幅度看,近10年全国新增石油产量的53%来自海洋,2010年更是达到85%。海上油气勘探和开发正成为我国原油产量上升的主要领域之一。

然而,从全球视野来看,5000万吨“海上大庆油田”的实现,还只是中国人“蓝色梦想”的一个开端。一方面,中国海洋油气探明率还很低,世界海洋石油平均探明率为73%,而我国仅为12.3%;世界海洋天然气平均探明率为60.5%,我国仅为10.9%。另一方面,中国目前勘探和开发的油气田大多集中在周边浅海区域,深水区域的勘探开发还刚刚起步。

来自国土资源部和国家能源局的消息表明,近年来,随着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升温和国内政策的“松绑”,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国内石油巨头也开始加快“下海”步伐,并将目标锁定在深海油气开采领域。

中国海油作为中国海洋石油开发的“先行者”和“主力军”,无疑已在海洋油气开发方面拔得头筹。特别是“981号”平台的建成,将成为其走向深海的“法宝”。

开发深水油气资源是我国保证国内石油供给和减少石油对外依存度的有效途径,也可以带来深水油气资源开发技术的提升以及装备水平的提高,为今后进一步开发深海油气资源积累宝贵经验。

专家预测,“十二五”、“十三五”乃至更远的将来,深水是中国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领域。

寄望深海,前景广阔;开发深海,任重道远;利用深海,时不我待!

猜你喜欢

深水深海勘探
油气勘探开发三年滚动计划编制的思考
向深海进发
勘探石油
深海特“潜”队
识人需要“涉深水”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春晓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历史
深水区医改设计者
煤层气勘探开发行动计划发布
深海寻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