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管理
2012-11-01李海
□ 文/李海
在新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下,促进国有企业加大对不良资产的监管力度和规范管理,防范和减少资产损失,是国务院国资委有效履行出资人监管职责的重要任务,也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有效手段。加强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管理,进一步改善资产质量,对提升企业资产管理效益和资产运行效率,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已经发生了贬值,已经预期无法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或经济利益预期发生减少的资产。具体包括企业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已报废尚未处置资产、闲置资产、账销案存资产、因业务调整拟退出资产等。按类型又可分为债权类不良资产、股权类不良资产、实物类不良资产及其他不良资产。
不良资产的概念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不良资产是在资产概念的基础上派生而来的,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但有确凿且合法的证据表明其使用或转让价
曹亚兴/摄
内外部原因导致企业形成大量不良资产。企业不良资产的形成,有外部体制原因,也有内部管理原因。从外部原因来看,由于长期以来国有资产出资人缺位和多头管理,缺少有效行使出资人职责的行为主体和责任主体,大部分中央企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没有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这是一些中央企业决策失误造成重大资产损失的一个重要原因。从企业自身来看,管理不严、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经营管理不善,是造成企业形成不良资产的主要原因;企业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忽视经营风险控制,是一些企业形成不良资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企业不良资产处置积极性不高,造成不良资产大量积压,管理成本上升。由于不良资产大部分为价值较低,或虽有一定价值但回收难度很大的资产,加上人力、物力有限,企业一般不愿意投入过多的精力来清理不良资产。但更重要的是企业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无法调动不良资产处置的积极性,长此以往,造成了不良资产大量积压。一些通过努力本可以收回的往来账款,最终形成坏账损失;一些通过及时处置可以较好价格出售的实物资产,由于长期的积压,造成资产腐烂、丢失,最终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此外,企业还要提供场地,指定相应人员对积压的不良实物资产进行后续管理,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
企业缺少对外处置渠道或处置渠道单一,处置工作存在困难。受市场信息不足等因素影响,企业往往无法找到合适的买家,或者即使能找到买家,由于缺乏买方竞争,也无法按照预期的价格进行出售,给资产处置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部分不良资产处置不规范,可能形成国有资产流失。按照国资委相关规定,国有企业对外处置资产时要进行资产评估,并以经核准或备案的资产评估结果作为作价依据。由于部分企业对政策不了解,未经评估作价就将资产进行转让;而有的企业虽然对资产进行了评估,但以远低于评估结果的价格将资产进行出售;更有的进行暗箱操作,贱卖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部分报废资产仍然在使用,存在安全隐患。部分企业,尤其是亏损企业由于资金紧张,对部分已报废、但尚可使用的资产不及时进行更新,继续使用,其中不乏涉及安全、环保的设备,给企业生产经营、安全环保等带来安全隐患。
加强不良资产管理的措施
加强不良资产管理,切实做好不良资产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防范和减少国有资产损失,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建立健全不良资产管理的责任制度,防止形成新的不良资产。2008年,国资委已下发《中央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暂行办法》,企业应按照规定认真落实资产损失责任,对每笔资产损失都要弄清事实,查明原因,认定责任。企业应按照国资委要求建立自身的不良资产管理制度,从企业负责人到各级员工都要有明确的不良资产管理职责,切实担负起责任。领导要亲自参与企业不良资产管理工作,减少不良资产的形成;企业内部各部门要密切配合、明确分工、齐抓共管,企业财务、审计、纪检监察、人事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切实提高不良资产管理工作的效能。
加强宣传培训工作,提高对不良资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尽管清产核资以后,国有企业对不良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也做了大量工作,但总体来看,企业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管理滞后。因此,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不良资产管理工作的宣传和培训,切实提高不良资产管理工作的力度。同时,通过培训、交流,各企业相互吸收和学习一些好的管理经验,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提高不良资产处置的积极性。企业应制定切实有效的不良资产处置激励措施,对通过不良资产管理给企业创效的行为,如闲置资产调剂、高于市场价格处置不良资产等,应该给予有关人员相应的奖励;或者对其处置不良资产形成的损失,根据实际情况在年度考核时予以适当的考核剔除,以此来充分调动企业处置不良资产的积极性,减少不良资产积压,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加大不良资产清理力度,降低管理成本。对于呆、坏账或因投资决策失误造成的投资损失,要及时清收,避免形成长期挂账;对于没有利用价值的不良实物资产,要及时处置,避免造成资产腐烂、丢失。企业可在业绩考核中增加有关不良资产清理情况的指标,促使企业加大不良资产清理力度,降低因资产保管等形成的管理成本。
靳洋/供图
创新不良资产处置方式,拓宽不良资产处置渠道。企业应脱离以往在市场上寻求买家的单一资产处置方式,积极探索、创新适合的处置模式,并大胆进行尝试。通过产权交易中心进场交易、竞价拍卖、捆绑出售给资产管理公司、置换、租赁等多种方式,积极拓展不良资产处置渠道,多方式、多渠道处置不良资产。
规范不良资产处置,提高不良资产管理效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企业应严格按照国资委有关规定,规范操作资产处置事宜,严格审核资产评估报告,合理确认转让价格,实现资产处置效益最大化,严禁低价贱卖行为,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