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高等教育质量评价调查
2012-10-31侯玉桃彭爱辉
侯玉桃,彭爱辉
(西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重庆 400715)
高校教师高等教育质量评价调查
侯玉桃,彭爱辉
(西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重庆 400715)
高等教育质量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核心问题。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实施的主体,其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看法及评价,对于高等教育改革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运用问卷调查,用分层随机抽样调查了全国104所高校2 655名教师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结果表明:高校教师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总体评价一般,不同类型院校教师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教师认为影响教学质量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实践环节;不同类型的院校制约教学改革的因素存在差异,将近一半的教师偶尔参与教学研究活动,只有不到1/3的教师能够很好地兼顾教学与科研。
高校教师;高等教育质量;教学改革;评价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高等教育步伐的加快,全国高校大量扩招,大学生人数急剧增长。然而,高等教育的质量却不容乐观,在数量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质量下滑问题。数量增长与质量下降之间的矛盾,日益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也是高等教育领域的永恒话题。2010年7月29日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1]。
高等学校的教师,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承担者,是教育教学过程的主体,因而研究高校教师对当前高等教育质量的总体评价特别是对高校教学质量的评价,以及对影响教学质量关键因素的看法和如何对待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无疑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本研究运用问卷法,针对以上问题,对我国高校教师开展调查。
二、研究的理论视角
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机构在遵循客观规律与科学发展自身逻辑的基础上,在既定的社会条件下,培养的学生、创造的知识以及提供的服务满足社会现实和长远需要的充分程度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充分程度[2]。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也就是对其三大功能——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社会服务的实现程度即水平的判定[3]。
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是各项工作的中心,教学质量的高低影响着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整体高等教育质量[4]。有学者将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归纳为师资力量、科研水平、生源质量、课程、图书资料、仪器设备、教学投入、校风学风、管理(特别是教学管理)、观念环境等十个方面[5];还有学者归为教师、学生、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结构、教学管理、教学设施、学风建设、实践教学、职能等九项要素[6]。在本次研究的调查中,从教师立场出发,将重要因素具体化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实践环节、课程体系、教学管理、考试方式、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其它共九项。
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教学改革涉及到教育教学思想、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五个方面的改革[5]。改革能否成功进行,前提是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作为支撑,不同高校的教师认为教学资源能够支撑教学改革的程度不等,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其制约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
纽曼曾指出:大学“是一个传播普遍知识的地方”,“它以传播和推广知识而非增扩知识为目的”[7]。纽曼的教育思想,对于今天高等教育理论和实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自19世纪初洪堡在德国柏林大学倡导“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思想开始,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问题便成为大学运行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究竟两者的关系如何,应怎样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可作进一步分析。
三、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用分层随机抽样对全国七个区域(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西北)的104所高校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学校类型分别是:“985”高校(22所)、非“985”的“211”高校(31所)、地方本科(46所)、高职高专(5所)。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 655份(见表1)。从样本抽样可以看出,调查群体范围较大,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研究取样的代表性。
表1 调查对象情况一览表 单位:人
(二)调查工具及程序
本研究采用《高等教育强国发展战略质量与水平提升》调查问卷(高校教师卷),对调查问卷中“高校教师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认识和见解”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问卷内容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为教师的职称信息;第二、三部分从总体评价、分类评价两个方面分别调查教师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看法,每个问题设置了五个选项,即非常好、比较好、一般、比较差、非常差,分值5到1表示程度排序,5为最高,1为最低;第四部分是高校教学改革专题调查,为多项选择题。本研究对问卷中的题项进行相应调整,剔除对本研究无关的题项,选择有用的部分题项进行分析。
对问卷进行统一编号,按照统一标准对资料进行审核、编码并输入计算机,采用专业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四、结果分析
(一)高校教师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总体评价
1.整体情况。从表2可以看出:教师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整体评价主要集中在“一般”。从均值来看,平均分接近于3分,可以认为教师眼中的我国高校教育质量还未达到“非常好”的程度,如果以最优标准(5分)来要求,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仍有提升的空间。但同时也可以这样理解,非常好与比较好两项加总,人数约占40%,说明将近40%的高校教师还是比较认同教育质量的现状,对其较满意。
2.不同层次高校教师评价的差异比较。由表3可见,“985”、“211”、地方本科和高职高专四种层次高校的教师对教育质量评价高低不同。由均值分析可见,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整体评价由高到低分别为“985”、“211”、地方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从不同层次高校的差异检验可以看出,“985”与“211”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两类高校的教师对于质量的看法接近。“985”与地方本科及高职高专院校均存在显著差异。“211”与地方本科高校进行对比,不存在差异。
表2 高校教师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整体评价情况
表3 不同层次高校教师对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差异检验
(二)高校教师对教学质量及教学改革的看法
1.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在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这项调查中,选择教学方法的人数最多,为64.7%,说明在教师看来,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质量最为关键的因素。所占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实践环节、课程体系、教学管理、考试方式、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其它。由此可见,在高校教师眼中,教学方法是影响质量最为重要的因素,相比而言,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则影响不大(表4)。
不同类型院校的教师,对于影响教学质量因素的选择存在差异。由表5可以发现,“985”与“211”,“211”与本科、本科与高职高专院校间,在教学方法与其它两项上,都存在差异。其中,“985”与“211”院校之间,在教学方法、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其它三项存在差异;“211”与本科院校之间,在教学方法、实践环节、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教学管理、考试方式、其它六项之间存在差异,其中教学方法、教学管理、考试方式三项差异极其显著;本科与高职高专院校之间,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其它四项间存在差异。
2.学校资源支撑教学改革情况。由表6可见,在题项“您所在学校目前的教学资源能否支撑教学改革的需要”中,几乎一半的人选择“基本能够”,比例最大,为45.4%,而选择“能够”的人仅仅占17.0%。为了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目前我国高校教学资源需要进一步充实。不同的院校,教学资源支持教学改革的情况也不尽相同,但比例基本接近。
表4 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表5 不同类型院校教师对于影响教学质量因素的差异检验
3.学校推进教学改革的制约因素。由表7可见,在“985”院校,“学校领导不重视”所占比例为19.5%,而这一比例均高于其他三种类型的院校,“211”院校这一比例稍低于“985”,为14.6%。由表8可以看出,“985”与“211”院校之间,在“学校领导不重视”选项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经费投入不足”存在差异。由此可见,“985”重点院校,学校领导不重视教学改革,是制约其改革的因素之一,但不是主要因素。“211”院校与本科院校之间,在“教师没有积极性”、“院系教学资源割据”、“教学管理的体制性障碍”三项存在差异。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间,制约教学改革的因素不存在差异。最后,从总体以及每种类型的院校来看,经费投入不足依然是制约教学改革的最主要因素。
表6 学校资源支撑教学改革的情况
(三)高校教师处理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情况
1.参与教学研究活动情况。表9为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活动的情况,可以看出,将近一半的教师“偶尔参加”,占最多数,“经常参加”的为39.9%。所以,鼓励教师经常参加教学研究活动,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一种途径。
2.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时间安排。表10中,“985”院校,占最多数的近1/3的教师,主要精力做科研,以教学工作为辅。在“211”院校中,占最多数的教师以教学为主,兼顾科研工作,而地方本科、高职高专院校,这一比例近乎一半。但是,教学与科研能很好地兼顾的教师,所占比例“985”与“211”基本相同为25%,地方本科为21.4%,高职高专为14.5%。
表7 学校推进教学改革的制约因素
表8 不同类型院校教师对于教学改革制约因素的差异检验
表9 高校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活动情况
表10 不同类型院校教师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时间安排
五、结论与讨论
在被调查的高校教师中有近一半认为当前高等教育质量为“一般”,说明教师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满意度并不高,即在教学的主体——教师看来,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将近40%的教师较认同教育质量的现状,但是并没有达到最优化的程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不同层次院校的教师,对于教育质量的评价存在差异,这也间接体现出不同院校的教育质量。从均值看,评价呈现出“985”优于“211”、“211”优于一般本科、一般本科优于高职高专院校的情况,“985”院校,因其师资力量、科研水平、经费投入等相当充足,所以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要高于一般院校。这也与其所在学校教师的评价是相一致的。
已有研究表明,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此次调查结果,教师认为最关键的四项因素依次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实践环节。而考试方式并不是教师所认为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不同类型院校的教师,对于影响教学质量因素的看法存在差异。教学改革方面,17.0%的教师认为学校的教学资源能够支撑教学改革,45.4%的认为基本能够。相比之下,“985”院校教师选择“能够”所占比例多于其他三种类型的院校,说明教师角度下该类院校的教学资源相对丰富。在制约推进教学改革的因素上,经费投入不足在各类院校中均为主要因素。“教师没有积极性”、“学校领导不重视”这两项,“985”院校教师所占比例相对较高,但是,“经费投入不足”相对较低。这反映出,重点院校教学改革进程中,其经费投入相对较充足,但教师积极性和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从表7中“教师没有积极性”这一项来看,从“985”院校到高职高专,比例依次降低。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与领导重视程度有关外,也与教师自身的态度有关。“院系教学资源割据”情况,“211”院校较严重。院系教学资源的割据,将制约高校向综合性方向发展。
调查结果显示,将近一半的教师偶尔参与教学研究活动,占最多数;经常参加的有39.9%。教师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时间安排,总体来看,占最多数的43.5%的教师以教学为主,兼顾科研工作,而只有不到1/3的教师能够很好地兼顾教学与科研,这其中体现出教师日常工作的繁重性。一方面由于高校规模迅速扩张,导致师资力量紧张的矛盾进一步加剧,高校教师的教学任务明显加重,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当中。另一方面是许多教师科研意识还不够,积极性不高,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不同类型院校的教师科研与教学的时间投入也有差别。“985”院校,占比例最多的将近1/3的教师主要精力做科研,以教学工作为辅。这就要从院校类型进行分析,在《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2009年评出的中国37所研究型大学,“985”工程一期中除电子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外,其它都是研究型大学,也即37所中的34所为“985”院校。所以,教师调查结果也就体现了研究型大学的特色,近1/3的教师以研究为主,教学工作为辅。而教学型大学,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主要承担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任务,履行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研究的职能,并适度向教学倾斜,如一般本科院校,将近一半的教师以教学为主,兼顾科研工作。
六、启示
(1)高等教育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同层次的高校都应以“质量”为核心开展高校的各项工作。本研究调查发现,不同层次高校的教师对教育质量高低评价有差异,这表明高校教师以不同的标准判断高等教育质量的高低。应该明确的是,质量体现的是不同高等学校在完成各自任务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和标准,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都可以成为高质量和高水平的大学,因而“质量”是所有高等学校应该共同追求的目标[8]。
(2)重视高校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教学方法在本调查研究中被认为是影响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上,高校教学方法长期受到忽视,高校普遍存在“大学无教法”、“教学方法是中小学的事,大学里用不着讲究这些”等思想。在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目标,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因而高校教师应在掌握已有方法的基础上,努力钻研新的教学方法,逐步形成创新有效的方法。比如,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方法、实习、调查法的基础上,可适当运用发现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引导和启发学生。
(3)正确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的关系。高校具有科学研究和教学的双重职能,从教师层面来讲,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表现为教师如何对待和协调自身所肩负的教学和科研两项任务的关系[9]。本研究发现不同高校教师在科研和教学的投入上差异很大。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校教师应积极进行科研活动,将新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中,以科研促教学,进行产学研的结合,达到服务社会的目的。而高校则应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促使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利用科研的发展带动教学的发展,譬如在教学任务的安排上考虑教师的科研方向,鼓励教师进行的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一致或相关。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7.
[2]陈玉琨.关于高等教育质量本质的探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22.
[3]赵伶俐.如何衡量高等教育质量与水平[J].理工高教研究,2009(4):2.
[4]潘懋元.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180.
[5]张楚廷.大学教学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9.
[6]周琨武,黄敏.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影响要素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1):162.
[7][英]约翰·亨利·纽曼.大学的理想[M].徐辉,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
[8]康怀远.高校教学质量具体论[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1).
[9]濮雪莲.基于教师层面的高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28.
An Investigation of University Teachers’Assessment of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HOU Yu-tao,PENG Ai-hui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is the core of the current field of higher education.Teachers are the main body of higher education,and their views and assessment of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are extremely important to higher education reform.With the questionnaire and the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the teachers’assessment of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Samples were 2655 teachers in 104 universities from all over the country.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teachers’overall assessment of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was general,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institutions;the key factors that influenced quality of teaching most were teaching method,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organization,and there were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institutions in factors that restricted teaching reform;what’s more,nearly half of the teachers participated only occasionally in teaching and research activities,and only less than 1/3 of the teachers could take into account both teaching and research well.
university teachers;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teaching reform;assessment
G645
A
1674-8425(2012)02-0104-06
2011-09-1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8年度教育学重点课题“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发展战略研究”(AGA080340);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公关项目“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研究”(08JZD00329)资助。
侯玉桃(1987—),女,甘肃临洮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课程与教学;通讯作者:彭爱辉(1977—),女,湖南娄底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高校课程与教学、数学教师教育。
(责任编辑 魏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