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2-10-31陈再蓉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8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实训岗位

刘 萍 陈再蓉

(新疆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新疆 阿克苏 843000)

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刘 萍 陈再蓉

(新疆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新疆 阿克苏 843000)

为改革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和以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护理职业岗位分析,学生认知水平与职业发展进行专业课程的开发与设计, 以工作岗位群和学生发展建立课程模块,构建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和护理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全面实施校院合作,探索与实践工学结合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推进高职护理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合现代护理模式的高级护理人才。

高等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

为贯彻执行教育部提出的积极推行职业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1],带动专业课程调整与建设,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我院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的原则,遵循护理教育的特点基础上,加强专业课程的系统开发、设计,创新工学结合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护理专业教学质量,促进了我院工学结合模式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介绍如下。

1 专业课程的系统开发、设计

高职课程开发理念包括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就业导向为课程开发的起点,基于职业分析落实培养目标、基于工作分析落实职业能力、基于任务分析落实能力培养,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为一体、职业标准与专业标准融为一体等[2]。

1.1 基于护理职业岗位分析,学生认知水平与职业发展进行专业课程的开发与设计

1.1.1 基于护理职业岗位分析进行专业课程的开发与设计

根据对护理行业发展和社会人才市场需求的广泛调研,临床护理目前仍然是护理人才岗位的主流;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卫生部《关于开展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及阿克苏地区《关于切实加强地区农牧区卫生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农村、社区护理将成为护理行业新的主体岗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我国老龄人口比例达到10%以上,老年护理必将成为护理岗位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日益提高及大众对健康的关注,慢性病和伤残的康复治疗护理已经被社会各届广泛重视。康复护理致力于慢性功能障碍患者和伤残者的功能改善,提高其生活质量,并减轻家人和社会的负担。

综上所述,目前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面对临床护理、社区护理、老年护理和康复护理4大岗位群,根据4大岗位群培养的护理人才应该具备规范的护理基本操作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运用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熟悉各专科护理,对各门课程中常见病种的病人实施专科护理;对社区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对慢性病人的康复指导。

1.1.2 基于学生认知水平、职业发展进行专业课程的开发与设计

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和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等,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人才市场需要和职业发展前景的学习资源。力求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组织、知识技能培养、教学评价等方面给学生提供选择和个人发展的空间,构建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群相连通的、开放式的课程体系,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根据4大岗位群和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需要,做到与社会和用人单位实际需要接轨,融入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认证标准,设置课程体系,构建新的课程模块。

1.2 以工作岗位群和学生发展建立新的课程模块

按照四大护理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构建以项目为导向,以项目涉及的理论、实践任务并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主要教学内容,同时根据专业能力要素的具体要求及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通过精减、融合、重组和增设,优化与重组教学内容。强调三个对口:基础知识与专业课对口、专业知识与临床护理对口、实践技能与护理岗位对口。面向临床护理、社区护理等4大岗位群,根据护理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的三大课程教学体系(护理理论教学体系、护理实践教学体系、护士意识训练体系),建立四大综合课程模块,即思想道德素质模块、身心文化素质模块(《护士人文修养》和《护理心理学等》)、职业发展能力模块(《护士礼仪与人际沟通》等》)和护理专业课程模块。在护理专业课程模块中以“护理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重构了职业基础亚模块、职业知识技能亚模块、职业相关亚模块。

1.2.1 突出整体护理,以“工学结合”模式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

将《内科护理技术》、《外科护理技术》、《传染病护理技术》、《五官科护理技术》、《妇科护理技术》等按照成人的各个系统疾病的护理技术整合成《专业综合护理技能实训项目》。按护理工作过程(评估 、计划、实施、评价)来组织教材内容,按护理程序方式进行整体护理。

1.2.2 课程重建与重构体现“面向农村、以人为本,突出护理,加强人文,体现社区”为原则,突出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社区、家庭、老人院能进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将《传染病护理》、《社区护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护士礼仪与人际沟通》、《护士综合能力应用》等由原来的选修课程设置为专业主要课程,实现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有机结合。

1.2.3 课程内容建设时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课时比达到1∶1,提升专业教学质量。专业知识以“综合、实践性”为原则,将54项基础护理基本技能综合成“基本护理技能实训项目”,主要在校内实训基地培训、考核。

表1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时间安排一览表

1.2.4 积极探索“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核心技能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专兼职教师共同研讨实施案例教学,采用课堂理论案例教学、校内计算机模拟临床案例情景教学、临床真实案例教学等多种方式进行。强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职业性特点,构建以“双证书”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将保健按摩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和行业技术认证考试课程融入专业教学计划,学生毕业实习前完成岗位执业技能的校内考核,关注护理行业的最新发展,通过(医)院(学)校合作等形式,力争做到办学专业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学习与岗位需要“零距离”,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1.2.5 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

建立突出护理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标准,将内、外科护理等6门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紧密相关的护理专业主干课程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制定严格的理论考试、操作考核标准,教学质量、学生质量评价标准。

2 专业课程的实施

我院护理专业教学团队专兼职教师在充分市场、行业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国家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紧跟护理行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人才变化的轨迹。本专业人才培养着眼于职业岗位群的需求,从整体上提高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坚持市场驱动,就业导向的专业建设原则,建立以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优化专业内涵的联动机制,以重点专业——护理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构建特色鲜明的医护专业群。专兼职教师团结协作共同制定和修订护理专业培养方案、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分工协作进行课程体系的建设。

2.1 全面实施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护理人才培养

进一步完善行业主导,学校与医院共同参与的“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深层次的校院结合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鼓励学生早期接触专业知识 、早期接触临实践,在真实环境中教学,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型护理人才。以护士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在教学中进一步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学交替,与20余家医院建立紧密合作,深化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每学期安排1次集中课间护理见习,每次1~4周,加上最后一年的毕业顶岗实习,通过三年中交替到校内外实习基地教学实习、教学见习、顶岗实习,使护理实践教学做到全程化,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比>1∶1。见表1。

2.2 实践教学内涵建设

建设相对独立模块式、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人才培养定位、目标和课程结构体系,确定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整体目标。

2.2.1 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体系

高职护理教育有着显著的特点,即职业性、实践性,因此必须采取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人才模式,打造高技能、高素质的“双高”人才[3]。但现行的教学模式仍偏重理论,特别是基础课程根据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将实训内容划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与综合能力训练四个大的模块。根据这些模块的要求确定实训课程,并制定每一门实训课程的实训教学大纲及评价指标。再根据课程或专业的要求,将每一模块的实训内容划分成若干个可独立进行的基本训练单元,每个训练单元对应为一个或数个实训项目,每个实训项目均制定详细、规范的考核标准,并汇编成册,内容包括技能考核、评价标准及实验实训报告,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护理专业技能考核手册,内容涵盖阶段考核、出科考核、实习前考核和毕业前考核的所有项目。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比>1∶1,形成实践教学特色:“一主线”—以护士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二需要”—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护士执业资格的需要;“四轮训”—护理基本技能轮训,校内综合技能轮训,临床实习前集中轮训,临床顶岗实习轮训。见图1(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图1 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2.2.2 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学院建立了一所高标准、高质量、高起点,设备完善,具有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的护理实训中心,为向南疆、全疆乃至全国输送护理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教学基地。突出学生职业技能,制定了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技能操作规程、考核标准及实习、实训监控评价机制,集示教与训练为一体,实现了学生与实际护理岗位的零距离,使学生能逐渐熟悉医院工作环境。

在教学团队兼职教师中,建立了一支实际操作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实践教师团队。

与教学医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深层次合作关系,成为具有特色的校外护理实训基地,形成了长效运行机制。

2.3 课程与教材建设

2.3.1 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通过重组课程体系,建设6门优质核心课程,分别是护理基本技术、内科护理、外科护理、母婴护理、儿童护理、社区护理。确保专业主干课程达到优质核心课程标准,努力开发创建以优质核心课程为基础的高职护理专业共享教学资源库。

2.3.2 护理专业团队专兼职教师,通过长期合作共同开发紧密结合护理实践的校本实训教材《护理基本技术操作及护理文书书写》、《临床护理操作指导》,为学生提供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高水平的实践教材,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

团队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课件制作和多媒体授课。为了增加教学效果,团队教师制作了教学课件、试题库、实验指导、电子教案等,基本形成了护理专业立体化教学包。教师在授课中向学生介绍相关网站资源,让学生利用网络开展自主学习,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本专业尚有多种相关教学录像带和相关视频,供教师上课和学生自学时应用等,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1]孙爱凤.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模式的研究[J].科技博览(教育时空),2009,09(18):69.

[2]李学峰,黄燕,杨蓉.高职课程开发理念模式和技术的实践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2):42-43.

[3]吴芹,唐成和.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7):89-91.

R192

A

1671-8194(2012)08-0278-03

200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文、社科类科学研究重点项目(XJEDU20091440)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实训岗位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