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口腔护理的临床观察
2012-10-31郭静李霄艳刘国芬
郭静 李霄艳 刘国芬
口腔护理是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的有效方法[1]。笔者所在的神经内科以中风患者为主。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中风患者口腔疾患和肺部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笔者于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应用中药对86例中风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纳入标准 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2]。经CT检查,证实:脑出血66例,脑梗死9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5例。
1.2 分组 按病种分层随机将172例患者分成中药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其中中药护理组86例,男49例,女37例;年龄(66.6±5.3)岁;脑出血32例,脑梗死4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对照组86例,男47例,女39例;年龄(65.7±6.6)岁;脑出血34例,脑梗死4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治疗前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护理方法
中药组选用金银花15 g,金果榄15 g,防风15 g,重楼15 g,黄芩 15 g,薄荷10 g,甘草10 g,7 味中药加水1000 ml浸泡30 min后先用武火煎10 min,再用文火煎至500 ml,过滤后瓶装,待冷却后,放入冰箱冷藏备用。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两组均在入院第1天进行口腔护理。中风中脏腑患者不醒人事,用棉球蘸各组所选用的药液,干湿适宜,先上后下,由后至前,沿牙齿的纵向擦洗牙内面、外面,然后擦洗咬合面及颊部。同法擦洗另侧。先擦洗近侧再擦洗对侧最后擦洗硬腭和舌面,2次/d。中风中经络患者意识清楚,用该药液漱口,3 次/d。
3 护理结果
3.1 疗效评价标准[3]①有效:发病7 d内无发生口臭、口腔肿胀、口腔溃疡、口腔糜烂、口腔霉菌感染症状[3]。②无效:发病7 d内发生以上症状之一者。
3.2 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疗效比较
4 讨论
4.1 口腔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入口,是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的途径之一。当身体健康时,机体抵抗力强,加上饮水、咀嚼、刷牙、漱口等自洁作用,对细菌起到清除的效果,故一般很少发病。但中风患者唾液分泌减少,机体抵抗力降低,口腔自洁作用减弱,同时使用大量抗生素,极易引起菌群失调。目前临床口腔护理常用漱口液多用生理盐水或西药制剂,虽可以达到抑菌、清洁口腔的功效。但存在着疗效欠佳,药性不稳定,易产生耐药性,对真菌感染无效等。
4.2 本研究所用口腔护理液为我科自制中药制剂,方中金银花清热解毒,现代药理学研究其对多种细菌和病毒有杀菌和抑菌作用[4]。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5];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现代药理学证明,黄芩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对多种细菌、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即使对青霉素等抗生素已经产生耐药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黄芩仍属敏感。对多种真菌有抑制效力,并能杀死钩端螺旋体[6];金果榄清热解毒,利咽,止痛;重楼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息风定惊,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其对亚洲甲型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痢疾杆菌、副伤寒杆菌、沙门菌、副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脑膜炎双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6];甘草润肺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现代药理研究其在试管内对葡萄球菌、痢疾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有抑菌作用,在体外还能抑制结核菌的生长,使实验性肺结核病灶瘢痕化。其镇咳作用为中枢性,18-β甘草次酸衍化物对豚鼠镇咳作用明显,其强度与可待因相似[7]。7味中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清凉生津,利咽消肿之功效。
4.3 在操作时对意识障碍的患者要认真仔细,特别要注意棉球的干湿适宜,过湿易误入呼吸道,阻塞呼吸。对躁动不安者要固定好头部,操作动作要轻、稳、准,防止损伤口腔黏膜和牙龈。意识清醒伴半身不遂患者应由护士协助患者用该中药液含漱30 s,然后吐掉,反复进行3~5次,漱口后,应保持半个小时后再饮水。3次/d,分别于早、中餐前及晚餐后漱口。患者应用中药防治口腔疾患,方法简便,经济实惠,效果显著。
4.4 总之,脑血管病患者多因意识不清,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口腔自洁能力低下,故口腔内有害菌群易于繁殖。中药口腔护理液为我科自制的纯中药溶液,该溶液具有明显的清凉生津、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之功效。中药口腔护理液入口后,药物直接作用于患部,可使口腔内有害菌群受到抑制,有消炎、消肿、解痉、镇痛及止血作用,使口臭、牙龈红肿、出血得以消除。口腔护理后,患者感到口腔舒适,食欲增强。因此,中药口腔护理液是一种适用于临床的口腔护理液。因生理盐水是口腔护理中常用的漱口水,临床证明有清洁口腔的作用,无异味,患者易于接受,故选生理盐水为对照组用药。不完善之处,尚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1]崔焱.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4.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
[3]邹洁静,郭桂兰,陈冠华,等.38例重型颅脑损伤致昏迷病人的口腔护理体会.井冈山医专学报,2001,9(3):85.
[4]肖培根.新编中药志(第2卷),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742-743,781-782.
[5]肖培根.新编中药志(第3卷),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75-76,337,339,177.
[6]李世文.康满珍.一味中药祛顽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428,7,141.
[7]王本祥.新编中药学辞典,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