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鲁司特钠联合沙丁胺醇及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研究
2012-10-31周昭森罗育忠李明新
周昭森 罗育忠 李明新
支气管哮喘是一组以淋巴细胞为主要调控细胞,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为主要效应细胞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其中。临床症状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发作性胸闷和咳嗽,有反复发作的特点[1]。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采用孟鲁司特钠联合沙丁胺醇及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100例,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3~9岁,平均(5.6±1.4)岁;所有患儿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2]。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喘息、胸闷等症状,听诊双肺可闻及弥漫或散在性的以呼气相为主的的哮鸣音。排除因毛细支气管炎、先天性喉喘鸣、气道异物和肿瘤等其他疾病引起的咳嗽、喘息及呼吸困难。将1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病程及病情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去除诱因,予保持气道通畅,吸氧,营养支持,抗感染,化痰平喘,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沙丁胺醇混悬液和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0.5 mg+生理盐水2 ml雾化吸入,吸入时间为10~15 min,2次/d,沙丁胺醇0.25 ml+生理盐水2 ml雾化吸入,吸入时间为10~15 min,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4 mg/d,每晚睡前口服,7 d为1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7 d后,喘息、呼吸困难症状消失,肺部哮鸣音消失;有效:治疗7 d后,喘息、呼吸困难症状明显减轻,肺部哮鸣音明显减少;无效:治疗7 d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用药7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2组治疗前后PEF(占预计值%)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PEF(占预计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PEF(占预计值%)比较(±s)
表2 2组治疗前后PEF(占预计值%)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0 61.62±2.07 85.39±3.44*#组别 n对照组 50 61.54±2.11 77.41±1.78#
2.3 不良反应 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事件发生。
3 讨论
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是儿科呼吸系统急症之一,若治疗不及时很可能发展为呼吸衰竭,危及患儿生命。因此,治疗上须尽快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减轻和消除气道黏膜水肿、气道内分泌物及气道炎症。尽快纠正低氧血症,恢复肺功能,保证正常的通气和换气功能,从而降低小儿哮喘的病死率。2005年GINA方案明确指出[3],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最佳方法是吸入疗法,其中吸入糖皮质激素是目前认为最有效的控制药物,而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是最有效缓解哮喘急性发作的药物。
布地奈德是目前国内唯一被批准可以用于雾化吸入的糖皮质激素,不仅具有抑制组织中细胞生长因子和趋化因子合成和释放的作用,而且可使血液中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尤其是黏膜上的肥大细胞显著减少,并通过对血循环中T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再分配作用,使这两种细胞由血液进入其他部位,而在血循环中的数量明显减少。沙丁胺醇是选择性短效β2受体激动剂,雾化吸入起效时间短,仅5 min内起效,维持作用和6 h。孟鲁司特是一种强效选择性半胱氨酰白三烯D4受体拮抗剂,能选择性控制气道平滑肌中白三烯多肽的活性,能竞争性地与白三烯受体结合,有效防止因抗原、冷空气吸入及运动等诱发的气道痉挛。本组资料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PEF(占预计值%)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孟鲁司特钠联合沙丁胺醇及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3):177-185.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中华儿科杂志,2004,42(2):100-105.
[3] 刘恩梅.2005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有关儿童哮喘的诊治指南.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4):319-320.